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黄尔春:从福永打拼出来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2004年,我个人捐资450万元,取自己和妻子名字中的一个字,为家乡兴建了一所“春兰希望小学”。
 
慷慨解囊为员工解困
 
我们公司在建筑地产及市政工程建设中,累计为上万人次提供了务工岗位,而且多年来从未拖欠过工人工资。有一年春节前夕,工人们都等着老板发工资,但工程款却没有到账,根本没钱发放工资。工人出身的我深知那些工人的艰苦和难处,只好四处奔走想办法,最后在银行贷到了一笔款,然后如数给员工发放了工资。我的这一做法,当时还招来某些同行老板的笑话:“现在拖欠工资的比比皆是,你干吗那么着急?明年又不是不给人家。”我告诉他们:“你们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人家可都等着这钱回家过年呢!”
 
1995年,有一名湖南籍的员工家里遭了水灾,房子被洪水冲垮了,这位员工终日以泪洗面,我知道后一次性捐了3万元给这位员工,并且给他放假让他回去重建家园。这位员工回家盖好房子后又回到了公司,从此兢兢业业工作,职位也不断提升,由最初的小工变成了一名中级管理人员,一直在公司干了10年,后来自己出去创业,也成了一个小老板。
 
捐资助学回馈故乡养育之恩
 
虽然我们全家早已成了深圳人,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故乡的养育之恩。1994年,我的第一笔捐款就是向家乡玉湖镇捐了70万元修建了一条干净的马路和一座政府办公楼。我希望通了大马路的家乡能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乡亲们的生活能逐渐好起来,这也是我慈善事业的开始。
 
我上小学时家里太穷了,那个时候半年学费家里都出不起。后来走向社会,我就坚信,要想发展一定要有文化。“致富”和“教育”也因此在我心里打下深深烙印。有一次回乡,我看到贫苦的孩子们仍在破旧的校舍中上课,看着他们趴在破烂不堪的桌椅上看书写字的情景,我的内心难以平静。当时我就萌发一个心愿,要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孩子们盖一所漂亮的学校。
 
2004年,我个人捐资450万元,取自己和妻子名字中的一个字,为家乡兴建了一所“春兰希望小学”。从选择校址、图纸设计再到施工建设,我均亲力亲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占地面积达15亩,其中教学楼主楼面积达300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学生上学的现代化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此后,我又陆续捐资235万元,为家乡玉湖中学捐建了一座“尔春楼”。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