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深圳第一份报纸诞生记
作者:丘盘连 来源:金风集 : 一九八一年至二〇〇六年深圳特区办报纪事 责任编辑:chen 2022-12-09 人已围观
距离《深圳特区报》1981年6月6日首期试刊的日子,虽已30多年,但我依然珍藏着试刊五期的样报。打开泛黄的报纸,30多年前筹备创办深圳经济特区首份报纸的办报往事也随之流淌而出——
市委接力重视紧锣密鼓筹备
1980年11月15日,中共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做出决定: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筹办一份报纸。此前,宣传部新闻科虽然也多次提出过办报纸的问题,但终难成行。有了这一《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也就有了“尚方宝剑”,筹备工作就能大张旗鼓地进行。
我翻出20世纪80年代初,自己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的笔记本,有这样一段记录:1981年4月3日上午,李伟彦部长召开宣传部全体会议,部署第二季度工作。谈到的第一点就是要抓紧筹办报纸,要突出抓紧报纸的试刊工作。此后,4月和5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深圳特区报》的试刊工作。在宏观方面先后讨论过包括报纸的性质、定位、读者对象、报纸特色(我在《雄风集》一书已谈到,这里不再赘述);微观方面,讨论过一至四版每一版的内容、栏目设置等等,特别是试刊第一期的社论和发刊词的内容。以5月份讨论试刊的一次会议为例,除了新闻科成员,还有李伟彦、张洪斌(张多次参加报纸筹建和试刊工作会议)和黎颖等人。现把他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李伟彦:一定要写好社论,提前写好,反复斟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一版要有一篇任仲夷谈特区的文章。深圳市引进办每一期都要有一篇文章,各版内容要尽量丰富多彩。
张洪斌:每一期试刊一定要有各类名人文章或作品,如薛慕桥、孙冶方、于光远、刘国光、戈宝权、刘海粟、吴南生等等;要设立专版或者专栏定期介绍世界经济特区,介绍香港股票期货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多方面的情况(我已经跟从新华社调来宣传部资料室的彭茂光同志打过招呼,让他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第一版每一期都要有一至两幅好照片,试刊第一期要在一版发一个征稿启事。
黎颖:一些探索性、尚无定论的东西不要放在一版为好;可以找一些有代表性又愿意公开的投资者,发表对于深圳改革开放政策的看法。
曾锦棠:有几件事要一一落实才成。如版面谁负责?对外稿件谁去组织?广告谁负责?还有试刊经费、各单位抽调人的问题,都要落实经办人(李部长插话:有的事我已经跟有关领导和部门打过招呼)。
丘盘连:每一个版都要有两到三篇有分量的稿件。所谓有分量,就是新闻版要能反映深圳经济特区最新的发展成就、发展经验以及引进外资的做法等等(张洪斌插话:不一定局限于深圳,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经济的做法也值得学习)。另外,民生方面的一些急迫问题,如一下子进来那么多人,孩子入学难能否报道?
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版面和报道题材,与会的每一个人都畅所欲言。最后,定下了40条采访题材,一一落实到人。我承担的主题有:深圳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着重报道经营方法—先卖房、后盖房的做法)、从深圳经济结构的变化看特区经济的发展(仅限于工业方面—采访引进办公室)、本市电子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九龙海关新气象、我市最早由香港方面经营的商品住宅楼之一翠竹苑竣工入伙、深圳小孩入学难等题材。这些稿件在试刊五期都陆续见报。值得一提的是,张洪斌除了负责社论写作、任仲夷谈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前景、深圳特区发展公司负责人答记者问等多条重点稿件外,还主动提出采访上海服装公司开业、北京医药公司(同仁堂)盛张迎客两条小稿件。
在正式试刊前的四、五月份,李伟彦、张洪斌经常跟我们在一起,什么都对我们说。如报纸拟到香港印,由林雨纯、张黎明两位同志前往广州,请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书写的《深圳特区报》报头两种字体的原样,让我们选择,大家嘻嘻哈哈,七嘴八舌“乱说一通”。那时,我们都是一些30岁左右的年轻人,头脑比较简单,说话办事没有“瞻前顾后”的习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傻傻干”,恐怕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报纸的筹备阶段,深圳市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会不会影响报纸的筹备和创办?不会!报纸的筹备继续顺利进行。1981年6月6日首期试刊成功。接着,6月20日、8月8日、9月9日、12月24日又陆续试刊,一共试刊5期。其中,第五期还出了对开8个版。
很赞哦! ( )
上一篇: 李学金:深圳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篇:封昌红:让深圳设计走上世界舞台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