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海闻:在北大的讲台上站到八十岁
作者:燕山、何师元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09 人已围观
汇丰商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商界军校
来深圳,海闻也是主动的。2011 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院十周年的时候,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林建华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他对深研院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把海闻“骗”过来。2003 年前后,林建华担任北大副校长,他最早找到海闻,希望他能去管管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商学院。海闻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去深圳?”
但当海闻第一次到深圳访问之后,他便开始认真思考了。“当时我把深圳跟美国加州作对比,加州早年也是被认为没文化没教育,但经济发展起来后,加州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公立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所以我认为,深圳这个地方需要有商学院,更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在这个地方办学将来是有前途的。”
另外一个打动海闻主动来深圳的理由是当时商学院空空如也的架子与无所适从的学生。有个他在本部教过的学生因为分数不够被“发配”到深圳,情绪低落。海闻看出当时这里办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更看出了这里办学创业的机会,于是毅然南下,拿着 100 万元的启动经费,开启了商界军校的创业之旅。
▲2006 年 10 月,装修一新的商学院
2004 年,海闻正式创办商学院的时候,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学生,也没有老师。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招学生和老师。为了尽快让办学走入正轨,海闻决定从北大的其他学院接收调剂生。“没有老师,我就从经济研究中心、经院、光华找到一些教授来上课。”
经过短暂的筹备,2005 年秋季商学院正式开学,63 名从其他院系调剂过来的学生来到了深圳。调剂生的素质会受人质疑,但海闻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调剂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有过挫折,有过失败的经历。在他眼中,最初几级的学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他常常以 2006级学生、目前支付宝的负责人王登峰为例。“他虽然考研成绩不理想被调剂,但面试时我觉得他比较勤奋踏实,也就录了他。果然,他来了以后,主动竞选成了班长,还把这个班带成了校级先进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愿付出的老师,海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理念。他上BBS(公告板系统)、校内网、人人网等与学生们沟通答疑解惑,亲自给学生们开班会,他甚至将每一次给学生开班会的内容记在一个黑色的本子上,随时翻阅。在学生们眼中,他不仅是海闻副校长、海闻教授,更是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的“海老大”。
▲2008 年 8 月 30 日,汇丰银行捐赠冠名“汇丰商学院”签字仪式
2008 年,海闻精心耕耘的深圳商学院得到汇丰银行的青睐,获得汇丰 1.5 亿元人民币捐赠,并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这项捐赠是当时国内单项教育捐款最大的一笔,也是汇丰银行第一次允许另外的机构使用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汇丰大手笔投入的背后其实是对这所扎根深圳的商学院潜力的肯定,是对海闻所带领团队的充分信任。有了汇丰的助力,汇丰商学院在生源、师资、品牌影响上快速发展。2009年,汇丰商学院招收的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数占总人数的 42%,不再接收调剂生源。此外,来自海外具有一流大学博士学位的优秀教授纷纷加盟汇丰商学院,教师队伍日益国际化。
▲汇丰商学院学子军训
来深 13 年,海闻不忘回国初心,奋战在普及与提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一线,并不断在该领域创新开拓。2017 年,汇丰商学院创办英国校区,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有产权、自主管理、自授学位的办学实体机构,也是中国经济教育研究的一次伟大输出。同年,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 • 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宣布加盟汇丰商学院,组建“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这也标志着汇丰商学院的师资达到世界一线。在 2018 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海闻高票当选“网易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获奖很意外,我的主要工作是教书、搭台、做好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今后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经济学教学科研走上世界舞台做出我们这代人的贡献。”
舍得与坚守: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
海闻说“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人家选工作,更多地考虑苦不苦,钱多不多。我选工作更多地在于我喜不喜欢。比方说在初中的时候,我到一个工厂劳动过一天,机械地重复一个动作,我不喜欢这种工作。所以当大家争着去工厂时,我则选择去农村。农村里再苦,但我对种庄稼有兴趣。种子种下去,一天天长大,到了收割的时候,很有成就感”。海闻的很多选择在外界看来似乎都很可惜,放弃了可以预见的前程。如果说 1995年回国放弃唾手可得的副局级职务是因为他的经济教育理想,那么 2009年放弃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则是因为他南下深圳的坚守与承诺。
2009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推荐海闻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但海闻想了一个礼拜,最后还是放弃了。当时海闻心心念念的是北大在深圳的事业。“那时候国际法学院刚刚起步,我和康奈尔大学的雷蒙校长有在这里共同创业的约定;汇丰集团给商学院的捐赠款刚刚到账,大楼还没有盖;杨震当时也是兴致勃勃要在这里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 2008 年北大校庆 110 周年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一系列口号,大家都准备着要去大干一场了,正处在一个整装待发的节点。如果这时候我走了,就像是说:‘同志们冲啊!不过,你们冲吧,我走了!’我不能做这样的人!”再三思考之后,海闻给当时教育部的周济部长写了封信,亲自送到了教育部并放弃了这次机会。
海闻的舍得与坚守,成就了北大在深圳的事业。自 2008 年确立“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方针与创建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办学目标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与产业和市场高度融合的学科体系。其中,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定位重大疾病的化学基因组学研究,旨在融合现代合成化学、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转化医学四大领域,致力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会,成为深圳市第一个高校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汇丰商学院致力于经济、金融、管理的前沿学术研究,建设一流的“商界军校”,培养有领导力、有自制力、有远大视野的商界领袖,短短几年,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国际法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美国法学位教育(J.D. 学位)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 学位)教育的法学院;新建的新材料学院致力于新材料“基因组”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在学术研究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此外,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聚了数百人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了近万名高层次全日制研究生,曾经海闻南下时见到的一幢幢空空如也的教学楼,如今已装满琅琅读书声。
海闻的选择,一直以来遵循自己的初心——他所信奉的北大精神。北大精神是浮躁中的坚守。海闻的履历很简单,不管是在美国求学还是在北大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他待的时间都在十年以上。“我有一个理念,每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上坚持,取决于你究竟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还是想用这个单位作为你的一个台阶。我为什么不走,因为我觉得我在做事,除非我觉得这事做得差不多了,我再走。教育领域也是一样,我们需要跟社会的浮躁作斗争,需要告诉学生,这里是北大,我们要坚持北大的精神。”海闻对北大精神的另一种坚守就是骨子里的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南下深圳教育创业、跨出国门创办英国校区无一不是敢闯敢干的体现。
▲海闻的每次课程都是座无虚席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北大的讲台上站到八十岁”,已过花甲之年的海闻仍然保持初心,工作于他,是兴趣也是生活,在教育领域的创业耕耘就像当年他在东北虎林的庄稼地播种一样,一粒一粒地种,满仓满屋地收。
来深圳,海闻也是主动的。2011 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院十周年的时候,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林建华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他对深研院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把海闻“骗”过来。2003 年前后,林建华担任北大副校长,他最早找到海闻,希望他能去管管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商学院。海闻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去深圳?”
但当海闻第一次到深圳访问之后,他便开始认真思考了。“当时我把深圳跟美国加州作对比,加州早年也是被认为没文化没教育,但经济发展起来后,加州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公立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所以我认为,深圳这个地方需要有商学院,更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在这个地方办学将来是有前途的。”
另外一个打动海闻主动来深圳的理由是当时商学院空空如也的架子与无所适从的学生。有个他在本部教过的学生因为分数不够被“发配”到深圳,情绪低落。海闻看出当时这里办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更看出了这里办学创业的机会,于是毅然南下,拿着 100 万元的启动经费,开启了商界军校的创业之旅。
▲2006 年 10 月,装修一新的商学院
2004 年,海闻正式创办商学院的时候,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学生,也没有老师。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招学生和老师。为了尽快让办学走入正轨,海闻决定从北大的其他学院接收调剂生。“没有老师,我就从经济研究中心、经院、光华找到一些教授来上课。”
经过短暂的筹备,2005 年秋季商学院正式开学,63 名从其他院系调剂过来的学生来到了深圳。调剂生的素质会受人质疑,但海闻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调剂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有过挫折,有过失败的经历。在他眼中,最初几级的学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他常常以 2006级学生、目前支付宝的负责人王登峰为例。“他虽然考研成绩不理想被调剂,但面试时我觉得他比较勤奋踏实,也就录了他。果然,他来了以后,主动竞选成了班长,还把这个班带成了校级先进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愿付出的老师,海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理念。他上BBS(公告板系统)、校内网、人人网等与学生们沟通答疑解惑,亲自给学生们开班会,他甚至将每一次给学生开班会的内容记在一个黑色的本子上,随时翻阅。在学生们眼中,他不仅是海闻副校长、海闻教授,更是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的“海老大”。
▲2008 年 8 月 30 日,汇丰银行捐赠冠名“汇丰商学院”签字仪式
2008 年,海闻精心耕耘的深圳商学院得到汇丰银行的青睐,获得汇丰 1.5 亿元人民币捐赠,并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这项捐赠是当时国内单项教育捐款最大的一笔,也是汇丰银行第一次允许另外的机构使用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汇丰大手笔投入的背后其实是对这所扎根深圳的商学院潜力的肯定,是对海闻所带领团队的充分信任。有了汇丰的助力,汇丰商学院在生源、师资、品牌影响上快速发展。2009年,汇丰商学院招收的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数占总人数的 42%,不再接收调剂生源。此外,来自海外具有一流大学博士学位的优秀教授纷纷加盟汇丰商学院,教师队伍日益国际化。
▲汇丰商学院学子军训
来深 13 年,海闻不忘回国初心,奋战在普及与提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一线,并不断在该领域创新开拓。2017 年,汇丰商学院创办英国校区,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有产权、自主管理、自授学位的办学实体机构,也是中国经济教育研究的一次伟大输出。同年,201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 • 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宣布加盟汇丰商学院,组建“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这也标志着汇丰商学院的师资达到世界一线。在 2018 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海闻高票当选“网易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获奖很意外,我的主要工作是教书、搭台、做好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今后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经济学教学科研走上世界舞台做出我们这代人的贡献。”
舍得与坚守: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
海闻说“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人家选工作,更多地考虑苦不苦,钱多不多。我选工作更多地在于我喜不喜欢。比方说在初中的时候,我到一个工厂劳动过一天,机械地重复一个动作,我不喜欢这种工作。所以当大家争着去工厂时,我则选择去农村。农村里再苦,但我对种庄稼有兴趣。种子种下去,一天天长大,到了收割的时候,很有成就感”。海闻的很多选择在外界看来似乎都很可惜,放弃了可以预见的前程。如果说 1995年回国放弃唾手可得的副局级职务是因为他的经济教育理想,那么 2009年放弃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则是因为他南下深圳的坚守与承诺。
2009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推荐海闻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但海闻想了一个礼拜,最后还是放弃了。当时海闻心心念念的是北大在深圳的事业。“那时候国际法学院刚刚起步,我和康奈尔大学的雷蒙校长有在这里共同创业的约定;汇丰集团给商学院的捐赠款刚刚到账,大楼还没有盖;杨震当时也是兴致勃勃要在这里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 2008 年北大校庆 110 周年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一系列口号,大家都准备着要去大干一场了,正处在一个整装待发的节点。如果这时候我走了,就像是说:‘同志们冲啊!不过,你们冲吧,我走了!’我不能做这样的人!”再三思考之后,海闻给当时教育部的周济部长写了封信,亲自送到了教育部并放弃了这次机会。
海闻的舍得与坚守,成就了北大在深圳的事业。自 2008 年确立“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方针与创建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办学目标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与产业和市场高度融合的学科体系。其中,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定位重大疾病的化学基因组学研究,旨在融合现代合成化学、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转化医学四大领域,致力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会,成为深圳市第一个高校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汇丰商学院致力于经济、金融、管理的前沿学术研究,建设一流的“商界军校”,培养有领导力、有自制力、有远大视野的商界领袖,短短几年,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国际法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美国法学位教育(J.D. 学位)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 学位)教育的法学院;新建的新材料学院致力于新材料“基因组”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在学术研究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此外,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聚了数百人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了近万名高层次全日制研究生,曾经海闻南下时见到的一幢幢空空如也的教学楼,如今已装满琅琅读书声。
海闻的选择,一直以来遵循自己的初心——他所信奉的北大精神。北大精神是浮躁中的坚守。海闻的履历很简单,不管是在美国求学还是在北大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他待的时间都在十年以上。“我有一个理念,每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上坚持,取决于你究竟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好,还是想用这个单位作为你的一个台阶。我为什么不走,因为我觉得我在做事,除非我觉得这事做得差不多了,我再走。教育领域也是一样,我们需要跟社会的浮躁作斗争,需要告诉学生,这里是北大,我们要坚持北大的精神。”海闻对北大精神的另一种坚守就是骨子里的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南下深圳教育创业、跨出国门创办英国校区无一不是敢闯敢干的体现。
▲海闻的每次课程都是座无虚席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北大的讲台上站到八十岁”,已过花甲之年的海闻仍然保持初心,工作于他,是兴趣也是生活,在教育领域的创业耕耘就像当年他在东北虎林的庄稼地播种一样,一粒一粒地种,满仓满屋地收。
很赞哦! ( )
下一篇:李黔:永远不待在舒适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