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古代史事 古代史事

扫码关注

中西文明的三岔河口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4 人已围观


隋朝享国38年,旋即被大唐接手,中华文明青云直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胸襟万丈,是向外的舒展,有“万国来朝”,有海陆兼备的“丝绸之路”。杜甫《忆昔二首》道尽海纳百川的盛唐繁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赵宋之世的政治文化属性则更多地体现为向内的放松,是皇权的主动内收,是对文人士大夫的谦和礼遇,是对士民的体恤宽仁。宋太祖赵匡胤谨守“刑不上大夫”的古制,立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国策。终宋一代,知识阶层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社会创新主体的活跃,推动宋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水涨船高。
 
有宋一代,中华文明灿若星河。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总结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除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之外,其他三项伟大的发明在宋代都有重大突破。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陈寅恪定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但历史长流即将进入14世纪的三岔河口时,中西文明的升降机却突然来了一个超级大反转:来自北方的铁蹄结束了宋朝的统治。
 
于悠久的中华文明史而言,入主中原的元朝只有短短的98年,但其专制统治对接下来的明代持续产生着影响。
 
以廷杖为例。廷杖,东汉汉明帝时已见记载。明朝沿袭了元朝的廷杖之刑,并使之扩大化、制度化。
 
《明史·刑法志》记载:“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明代一共277年,这种针对当朝高级官员的法外之刑,居然执行了500多次,死伤惊人。
 
朱元璋坐上龙椅后,担心“北虏”卷土重来,忧惧日本“倭人”和避居海上的昔日竞争对手张士诚旧部越海来犯,还害怕“愚民”与“外番”打交道开启民智,冲击小国寡民的经济基础。
 
洪武四年(1371年)起,朱元璋颁布一系列诏令厉行海禁,“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民入海捕鱼”“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等等。禁令一道比一道严厉,意欲彻底断绝民间海上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到后来,海禁由禁令变成了法律。《大明律》有载,“……擅造二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谋叛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朱元璋那些谨守“祖训”的子孙们变本加厉。永乐皇帝诏令将所有民间海船改装成平头船。嘉靖皇帝统治时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这些措施严重限制了民间出洋航行,也让中国失去了抓住“大航海时代”的机会。
 
有明一代甚至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一方面海禁森严,一方面倭寇、海盗却层出不穷。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崛起了以汪直、徐海、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等为首的一批大型海盗、走私集团。本是内陆安徽人的汪直更是“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称靖海王”。其实,数十万啸聚海上的海盗、走私成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倭人”,绝大部分是生计无着、无奈“从匪”的东南沿海民众。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