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古代史事 古代史事

扫码关注

欧洲人来敲门了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4 人已围观

但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1307—1321年写就的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长诗《神曲》中,他隐晦地表达了对蒙昧主义的厌恶,批评教会对人性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1347年开始,一场大规模的瘟疫“黑死病”席卷欧洲,至1351年有近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也引发了教会统治以来最大的信仰危机。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薄伽丘的传世之作《十日谈》就是描写这场瘟疫的产物。书中的十位青年男女因躲避瘟疫逃离佛罗伦萨,他们在乡间停留期间,用唱歌跳舞、轮流讲故事打发时间。《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后人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对应但丁的《神曲》,近代意大利评论家桑克提斯干脆将《十日谈》称为“人曲”。
 
薄伽丘的终生挚友、精神知己彼特拉克于1327年的耶稣受难纪念日,遇上了让他一见倾心的劳拉。在此后的21年间,他写了大量爱情诗,最后和其他抒情诗集成了一本《抒情诗集》。在西方文学史上,还从来没有人采用这样具体而丰富的内容,深入表现世俗之爱的情感与思绪。彼特拉克的《抒情诗集》及其仿效古罗马作家维吉尔的笔法、用纯正拉丁语写成的叙事诗《阿非利加》,不仅使他享誉意大利,而且将其诗名传扬到了法国。1340年,承接罗马元老院荣光的罗马市议会和巴黎大学同时发出邀请,希望他接受诗人桂冠。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罗马,这是他的精神之乡。
 
1341年4月8日,在罗马青年和元老们的簇拥下,彼特拉克穿着国王所赐的紫袍,走上卡皮托林山的古罗马神殿,接受诗人桂冠的加冕和高龄元老特菲诺·科隆纳所致的颂词。
 
1341年,是中国元朝至正元年。至正,是元顺帝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至正年间,中原地区已是义旗遍插、狼烟四起。27年后,朱元璋率明军攻破元大都,完成了专制皇权的交接。
 
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也有人把他定位于文艺复兴之父,这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诗名,更被文化史研究者看重的,是他对古典文学典籍的发现、整理之功。在博洛尼亚读书时,他就四处游历,寻访各地图书馆和古代遗址,尽一切可能搜寻失落于历史尘埃中的古典文学手稿。他还鼓励薄伽丘收集希腊古典稿本,并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传播于民间和外邦。
 
欧洲文艺复兴之所以潮起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之后才逐浪推向整个欧洲大地,与彼特拉克等先贤身处古罗马文明的故地,得地利之便率先接触到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古典文本是大有干系的。
 
彼特拉克四处演讲扩大影响。他称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为“人学”或“人文学”,以此和“神学”相对立。他大声疾呼,要让欧洲迎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代潮流缓慢外溢。14世纪末,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入侵定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学者们携带着大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时期的艺术品和文史哲书籍,四散逃往欧洲各城邦国家避难,大大加快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步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