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古代史事 古代史事

扫码关注

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4 人已围观

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的一支约七百人的庞大英国使团,经过长达11个月的长途航行后抵达北京。使团名为给乾隆皇帝祝八十寿辰,实为谋求英、中两国通商。使团正使正是这位乔治·马戛尔尼,此前他刚刚促成英国和沙皇俄国签订通商条约,在英国国内风头正盛。副使叫斯当东,斯当东12岁的儿子小斯当东作为“见习童子”随团出使。
 
马戛尔尼一行觐见乾隆皇帝。清政府要求使团成员“三叩九拜”;英方则坚持行“英国礼”。最后究竟以什么礼仪完成这次觐见,成了后世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一桩历史公案。清朝的官私记载都说英国人是“三跪九叩”了的,英方当事人则说法不一:马戛尔尼说是“曲一膝以为礼”,斯当东说是“单腿下跪”,小斯当东说是“我们单膝下跪,俯首向地。我们与其他大员和王公大臣连续九次行这样的礼,所不同的是他们双膝跪地而且俯首触地”,使团秘书温德的说法是“我们按当地方式施了礼,也就是说,跪地,叩头,九下”。
 
如果马戛尔尼使团各人事后讲的都是真话,那么极有可能是清廷难得地为万里迢迢而来的祝寿人变通了一下,没有让使团全体成员通通“三叩九拜”,而是按照成员身份的尊卑高下,各行其礼。
 
不管马戛尔尼使团跪了没有、怎么跪的,在承德避暑山庄,时年82岁、自封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龙椅上瞧着这帮远道而来的英国人呈上的长长礼单,心情还是很愉悦的。但是,除了这份礼单,使团呈上的还有一份英王乔治三世亲笔书写的国书。乾隆皇帝在了解完国书内容后勃然大怒。
 
英王乔治三世信件中的主要内容是所谓的“六项请求”:一、准许英国商人在舟山、宁波和天津三处贸易;二、准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三、在舟山附近海域指定一个未经设防的小岛,给英国商人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了该处可以停泊、存放货物,并允许英国商人居住;四、在广州附近,准许英国商人有上述同样的权利以及其他较小的权利;五、从澳门通过内河运往广州的英国货物,请予以免税或减税;六、粤海关除了正税之外,免征其他一切税收,中国海关应该公布关税额例,以便英国商人遵照中国所定的税率切实纳税。
 
公允地讲,不要说此前刚刚把“西夷”赶出东部沿海、决意让广州“一口通商”、惩治过英国人洪仁辉“告御状”案诸犯的乾隆皇帝,就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看到这“六项请求”,心里也会抵触:这哪里是请求,倒像是上门要债来了。尤其是第三项,在乾隆皇帝眼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之举。
 
逐客令立下,使团安排的余下在华活动包括通商谈判在内等被通通取消,10月9日前必须离开北京。离京前,马戛尔尼好不容易等来了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这封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题为《敕英咭利国王谕》的信件全文976个字,乾隆皇帝居高临下地要求乔治三世:“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又御笔朱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彻底断送了英国人的通商幻想。
 
这场两国间的对话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凶兆:19世纪前夜,掌握了海洋霸权的新兴工业化强国英国用舰队开道,强行打开各个殖民地的大门,想当然地以为中国也会轻易就范;清王朝统治者则以掩耳盗铃的方式,躲在一个名曰“天朝上国”的保护罩里白日做梦,以为自己很强大,是全球共主,对英国的所谓通商“请求”不屑一谈,而且更加盛气凌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上一篇:英国人告御状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