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古老染整香云纱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14 人已围观
小时候,笔者老爸是深圳羊台山小镇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裁缝。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有钱人家往往自带一种金贵的布料,前来加工做衣裤。月积日累,老爸把裁剩两三指宽的边脚布料,拼接缝成一件小小的没袖子对襟衫给我当内衣穿。我穿在身上很不舒服,不是被硬邦邦布边的缝口“割肉”,就是走动起来“沙沙”作响,惹人笑话。穿了几次我便不肯再穿,老爸知道后愠怒地对我直瞪眼:“这响云纱是贵嘢来嘅,有靓衫不穿,贱骨头。①”长大后,看了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怒潮》里南方财主佬的装束,读了张爱玲小说里的描写,才知道这是有钱人才穿得起的“响云纱绸衫”,也知晓是香港富商阔太们酷爱和炫耀之高级衣物。
这种我觉得“割肉”的“响衫”,在广东有很多种称呼,旧时的深圳土名叫“薯莨衫”,简称“莨绸”,市面上叫“十丈乌”,香港称为“黑胶绸”;南海、番禺、顺德叫“云纱”或“莨绸”;广州称为“竹纱”;江门则叫“凉口”。上海还有一个说法叫“香烟纱”,后来取谐音雅称“香云纱”。
无论哪种叫法,其实都是岭南奇特的一种染整工艺丝绸产品。它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汁完成第一道植物染,再用珠三角地区富含矿物质的河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完成第二道矿物染,酵化贮藏后的每一匹香云纱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九格宫”纹路,成为昂贵的丝绸制品,一直被视为中国面料“软黄金”。
那么“薯莨”是何植物?据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述:“《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通俗地说,这就是深圳当地常见的多年生藤本植物,长在土里状如芋头之类的褐薯;它外表呈紫黑色,内为棕红色,捣碎后有许多汁液,煮沸后就是最好浸染织物的深褐色的“胶水”。
这种我觉得“割肉”的“响衫”,在广东有很多种称呼,旧时的深圳土名叫“薯莨衫”,简称“莨绸”,市面上叫“十丈乌”,香港称为“黑胶绸”;南海、番禺、顺德叫“云纱”或“莨绸”;广州称为“竹纱”;江门则叫“凉口”。上海还有一个说法叫“香烟纱”,后来取谐音雅称“香云纱”。
无论哪种叫法,其实都是岭南奇特的一种染整工艺丝绸产品。它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汁完成第一道植物染,再用珠三角地区富含矿物质的河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完成第二道矿物染,酵化贮藏后的每一匹香云纱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九格宫”纹路,成为昂贵的丝绸制品,一直被视为中国面料“软黄金”。
那么“薯莨”是何植物?据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述:“《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通俗地说,这就是深圳当地常见的多年生藤本植物,长在土里状如芋头之类的褐薯;它外表呈紫黑色,内为棕红色,捣碎后有许多汁液,煮沸后就是最好浸染织物的深褐色的“胶水”。
▲
坯绸用薯莨浆汁浸染成棕色后,须拿富含矿物质的黑色塘泥对其单面涂抹,
再放到烈日下进行30多次曝晒,抹泥,再曝晒。
坯绸用薯莨浆汁浸染成棕色后,须拿富含矿物质的黑色塘泥对其单面涂抹,
再放到烈日下进行30多次曝晒,抹泥,再曝晒。
这种用薯莨“胶水”浸染渔网和衣物的土办法,在深圳有着300多年的历史。
清代屈大均(1630~1696)《广东新语》记载:“古时无木绵,皆以细麻为布,惟粤之苎则自上古已有。《禹贡》曰:岛夷卉服。……卉服,葛越也。葛(薯莨)越(苎麻),南方之布,以葛为之,以其产于越(此越为今南粤),故曰葛越也。《汉书》云:粤地多果布之凑。韦昭曰:布,葛布也……能除热汗。又有罾布,出新安南头。罾本苎麻所治。渔妇以其破敝者翦之为条,缕之为纬,以绵纱线经之,煮以石灰,漂以溪水,去其旧染薯莨之色,使莹然雪白。布成,分为双单,双者表里有大小絮头,单者一面有之。絮头以长者为贵,摩挲之久,葳蕤然若西毡起绒。更或染以薯莨,则其丝劲爽,可为夏服。不染则柔以御寒,粤人甚贵之,亦奇布也。”
屈大均在文中说“又有罾布,出新安南头”,也就是罾布出自当今深圳市南山一带。指“罾布”即苎麻所治“薯莨布”。薯莨,产北江者良。其薯块红色多胶液,渔人用以染鱼罾(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使苎麻爽劲,既利水又耐咸潮,不易被腐蚀。而薯莨胶液本是红色,见水会变黑,水中的鱼恰恰喜欢黑色,所以把鱼罾染黑后网鱼,鱼儿都会在此处聚集,效果奇好。
这也许就是屈大均称的“奇布”。奇在用天然植物薯莨和塘泥加工纱绸的民间方法,制作出莨绸珍品。薯莨贱生,在深圳羊台山、梧桐山、七娘山等周围乡村都有野生和种植。难怪南头、西乡、沙井,乃至盐田、葵涌、大鹏等地沿海渔民,古时候就釆用薯莨汁浸泡渔网,经久不腐,用薯莨汁煮染衣布,耐磨耐穿。
但是,新做出来的薯莨衫往往硬邦邦,早时有钱人便把新的薯莨衫先拿给下人穿。由于这种薯莨纱绸经酸性会变软,所以越多汗的人浸渍出来的“效果”越好,当“试衣人”把薯莨衫穿得柔软滑亮后,有钱人穿上感觉才舒服。怪不得我小时候穿了会“割肉”,原来没有经汗水渍洗过。据说薯莨纱绸挺怪,穿洗得越多越久,越柔软、熨帖、值钱。
新衣服先给下人穿,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后来有人用此布在河涌淤泥中浸泡后,做成衫裤穿着柔顺软滑,这得益于一个传说的启发。薛丁奎在《葵涌掌故》书中道,旧时有位妇人在屋门前河塘边晾晒染过薯莨汁的衣服,忽然听见呼喊贼人打劫。她急中生智,抐起衣服全部塞入河塘淤泥中,躲过了一场劫掠。两三天后,妇人挖出的衣服,竟变得乌黑发亮,十分柔顺。这个意外发现,使深圳沿海一带织染作坊,纷纷采用此“新工艺”。
19世纪机械化纺织技术传入中国,新安(今深港)地区传统的纺织与印染技术有了改进。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新安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在南头城、大鹏城和深圳墟内逐渐设有织布厂、印染厂和销售布匹的店铺。
深圳墟(今罗湖东门老街)有间东生源百年老店,店主梁柏合的父亲梁颂阳在道光年间从家乡新会批发丝绸,落脚东门上大街开设莨绸染坊兼营百货业。葵涌籍人欧阳小战一家从太祖父开始,生产经营莨绸生意,不仅在香港开设了丝绸行,还在家乡葵涌设有作坊。祖父欧阳远光20世纪初曾在深圳墟“晒布岭”一带开办香云纱染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欧阳家族捕捉商机,继承和开发这项古老的染整工艺,使“薯莨纱绸”成为高贵、时尚的名牌服装。
深圳著名品牌“御品云莎”,完全沿袭古代薯莨纱绸的传统染整方法。首先将薯莨绞成浆汁作为天然染料,然后把坯绸反复浸染成棕色的半成品,再拿富含矿物质的黑色塘泥对其单面涂抹,放到烈日下进行30多次曝晒,抹泥,再曝晒。这种“浸莨”“晒莨”“煮绸”“过乌(涂泥)”“砂洗”“摊雾”等染整过程,需半个月左右。待泥质中的铁离子和其他生物化学成分与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亚铁之后,就成了面黑里黄、油光闪烁的香云纱。黑色的成分就是鞣酸亚铁、棕色成分是氧化了的鞣酸。整个生产过程不仅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且是“靠天吃饭”。因为要曝晒,一般只能在5月至11月间进行,那时阳光最猛,也少雨水。一年局限于7个月的生产,决定了薯莨纱绸生产量不大。
▲
香云纱面料呈阴阳两色,富有身骨和弹性,乌光亮泽,冬暖夏凉,易洗快干,防霉除菌,
非常适合潮湿闷热的南方天气穿着。
香云纱面料呈阴阳两色,富有身骨和弹性,乌光亮泽,冬暖夏凉,易洗快干,防霉除菌,
非常适合潮湿闷热的南方天气穿着。
从薯莨纱绸到香云纱,还需要独特的“发色(酵)”过程。这个过程至少需经6个月甚至数年,时间越久越上乘。这样的面料呈阴阳两色,富有身骨和弹性,乌光亮泽,平滑不沾皮肤,冬暖夏凉,易洗快干,即便脏了,搓洗一下稍为晾一会就干了;并有防烧伤、防敏感、防霉、除菌、除臭、防紫外线、防虫、防蛀等多种天然生态保健功能,非常适合潮湿闷热的南方天气穿着。据称,现在的香云纱衣服,使用了磨砂技术,非常柔软舒服,再不用请“下人试穿”了。
香云纱染整技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植物染、矿物染相结合的染整技艺,它是最古老、最复杂、最神奇的民间工艺。“御品云莎”服装深圳有限公司,将原来单种乌黑色彩和单一的服式,发展成多种亮丽色泽,多样款式的时装和旗袍,享誉市场,走向国内外高端时装T台和服装展。
2005年,有“中国优秀绿色环保品牌”之称的香云纱,获得了深圳首家、广东省第二家“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也是我国纺织行业中目前唯一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的产品。《香云纱古法酵色工艺》于2007年列入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注释:
①翻译为普通话是:“这响云纱是贵重的东西啊!有好衣服不穿,贱骨头。”
很赞哦! ( )
上一篇:弹纸角、辘铁环与打哔啪筒
下一篇:沙头角 鱼灯舞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