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巷中总见一身影:文武帝宫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10 人已围观
一年以后,学校迁址,文武帝宫又成坪山乡政府办公的地方。由学而政,倒是暗合了学而优则仕的老话,但二者并无逻辑关系,只是赶巧。反正也不让拜神了,这么辉煌一个建筑,空着也是浪费,先拿来用着。
再后来,文武帝宫变身为粮站,成为坪山老百姓买油、米、糖的场所。今天的室内,还能看到一个留下来的旧木牌,灰白底,三行黑字:
宝安县
坪山粮食管理所
粮油供应站
一座庙,转而供应最基本的吃喝,仍然说得过去。神灵是信仰,缺衣少吃的年代,温饱也是一信仰。只是图腾成了多余,“文化大革命”期间,关公塑像被疯狂的人们拉出来再次游街,不复当年的风光,莫说替人祛除瘟疫,连自身都保不住了。塑像被抬着转了一圈,然后砸碎扔进河中。塑像虽是泥巴身,但多年来受人气熏染,也有了些许的灵气。怹之毁损,天地为之黯淡,万物为之静默,全都无话可说。文武帝宫自此荒废。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复苏,经济渐渐好转,但面目全非的庙宇再无回头路。此处建筑被租给个体户,卖些农具、瓦缸之类。虽然挂了文物的牌子,也基本上无人管无人问。所谓风雨飘摇是也。
如此被毁掉的建筑,何止一个两个。夷为平地,销声匿迹的都不在少数,还能保留一点痕迹,已是幸运。或许当年的文武帝宫给当地居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感念,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想到它,提到它,改造它。
今日的文武帝宫淹没在坪山区东胜街的建筑中,不再显眼。从外面看,一排老屋,或属昔日附属建筑。二楼多已坍塌,颇具影视中被轰炸后的惨状。周边已经遮上围挡,似准备修整,过些时日不知改头换面成什么样子。一楼正门旁边是个“e帅”服装店,一股浓浓的山寨味。用手机拍照,只显示了一个“帅”字。
今日临街的正门,或是当年后门、侧门,并无显眼标志,只是挂着一个牌子标明以前身份。后门门楣上倒有“文武帝宫”四个字,依稀可见当年之豪壮。由正门入,三开间,一楼是一排排的书架,这里已经成为坪山城市书房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客家图书特藏馆。卖书、借书两相宜。二楼已空,楼板也已残破,踩上去颤颤巍巍,仿佛随时踏空。
屋子里有一股淡淡的气味,辨不清来源。从当年的信仰到后来的学、政、食、商,再到今日的“读”,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建筑,从不辩解和选择,任人打扮,无意间却引领了时代中一个个风潮。它像一辆永不停歇的车子,只要不倒下,就滚滚向前,碾压,并留下一个个车辙。
至今仍在行进中。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