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谁道人生无再少
作者:黄启键 来源:《一滴敢报江海信》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9-04 人已围观
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有那么几位同年同月,甚至仅相差一天的同龄人,也算是人生的美事。每年11月,彼此互通信息、互致祝福已成为习惯。
韩博士就是这样的同龄人。去年年底,他在龙华传统文化大讲堂举行题为“心学源流——从孟子到阳明大师”讲座,我慕名聆听。在交流中得知,韩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相同的年月,与我相隔一天先后来到这个世界。
初见韩博士,真看不出其年龄。从他穿的新款中山装或现代唐装,可从庄重之中看到岁月的积淀。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际,露出宽阔饱满的天庭。他那低沉而不紧不慢的醇厚话语是从方正齐整的唇齿间发出的,听得出来这声音发自肺腑,清晰而富有穿透力。言谈间,开阔的印堂两旁眉宇飞扬,眼神中传递着澄明的光亮。丰厚的脸庞白里透红,光洁润泽。举手投足间显得矫健而儒雅。这分明就是一个青壮年的汉子,看不出丁点儿五十有五的迟暮之态。
从本科到博士,他就读的专业都是哲学。作为一名深圳的公职人员,他用哲学思维妥善处理工作与治学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他执笔创作的《人文颂》文学脚本,经西方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创意诠释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念,曲目赴国外演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演出国高度赞扬。韩博士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太多的国学经典值得向大众尤其是下一代推广,故此他把业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他一直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电视台、电台制作的中华经典故事正解、阳明心学讲座合计达260集。他致力于人性与人生、善与美、道德力量和心灵和谐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从2004年底开始,韩博士几乎放弃了周六的休息。每周六,他从上午11点半至12点,兼任深圳电台先锋898《希望对话》栏目嘉宾主持,向公众讲解和传播国学。他从讲解经典着眼,通过平实易懂的语言,使听众领悟中华古文化精髓。深圳有一位的士司机是《希望对话》的忠实粉丝,听了他的电台节目数年。一次,韩博士一上他的出租车,这位司机便从声音听出了眼前的乘客就是他所追捧的电台节目主讲,他激动地告诉韩博士:“我本来脾气暴躁,听了您的节目后,性情大变,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遇到的任何难缠的纠纷。”在做电台节目的时候,他虽然看不到听众的反应,但是他坚信,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通过现代传播方式,至今仍能深入人心,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尽管每次做完节目后收到的报酬仅够打一两次车,但他乐此不疲,这一坚持就长达15年。他满心欢喜地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在把自己所学分享给众人的同时,内心也获得平静和力量,这也许就是他显得特别年轻的缘由。
不可否认,人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在岁月的消磨中,肌体退化、精力渐减,无法避免。“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李叔同诗句中透出的惆怅古今相同。毕竟,岁月不饶人,衰老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抵抗衰老的不服老心态也似乎贯穿古今。1700多年前,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有志之士忘却年龄奋发思进的心迹写照。
我敬仰的田家炳先生,一直保持着胸怀祖国、心系公益的大爱精神,到了垂暮之年,无私奉献的热情从未衰减,成为高寿而备受敬仰的慈善家。国学大师饶宗颐到了期颐之年,仍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求索。他一直强调“安顿”好自己,一直拥有好奇心、孩童心、自在心。因此,他清静达观、身心愉悦,在智慧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在“万古不磨”中保持着生命的活力。
记得曾国藩家训里有句名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人要有不屈不挠的骨气,心中还要有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为什么有的人形体上老态龙钟仍能朝气蓬勃?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我想关键在于内心。
当一个人内心对生命、对社会充满热爱的时候,便会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乐于分享,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喜悦。喜悦的内心充满着正能量,能够克服一切负面情绪,使生命初心不泯、一往无前。内心的喜悦源于对人生目标的自信与执着,源于知行合一的领悟和践行。喜悦是生命的礼赞,是青春常驻的法宝。
要保持内心的喜悦,就必须保持内心的安宁。世界万物时时影响着人的内心,而内心又直接反观万物。要使心与物达到平衡状态,一定要以文化、道德和智慧作为积淀和支撑。因此,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万化根源总在心”“宁静而致远”等“养心”的智慧。当一个人有着扪心无愧的坦然、不拘于物的自得、与时俱进的乐观,内心自会安然。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重要的。饶宗颐先生留给后人的人生哲学令人回味。头发会染霜、肌肤会松弛、躯体会佝偻,皮囊里的骨骼谁能保证不疏松呢?没法逆转生命的衰退,但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充满喜悦,让内心保持安宁,才能自主人生、自成境界,永葆生命春意。
韩博士就是这样的同龄人。去年年底,他在龙华传统文化大讲堂举行题为“心学源流——从孟子到阳明大师”讲座,我慕名聆听。在交流中得知,韩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相同的年月,与我相隔一天先后来到这个世界。
初见韩博士,真看不出其年龄。从他穿的新款中山装或现代唐装,可从庄重之中看到岁月的积淀。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际,露出宽阔饱满的天庭。他那低沉而不紧不慢的醇厚话语是从方正齐整的唇齿间发出的,听得出来这声音发自肺腑,清晰而富有穿透力。言谈间,开阔的印堂两旁眉宇飞扬,眼神中传递着澄明的光亮。丰厚的脸庞白里透红,光洁润泽。举手投足间显得矫健而儒雅。这分明就是一个青壮年的汉子,看不出丁点儿五十有五的迟暮之态。
从本科到博士,他就读的专业都是哲学。作为一名深圳的公职人员,他用哲学思维妥善处理工作与治学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他执笔创作的《人文颂》文学脚本,经西方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创意诠释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念,曲目赴国外演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演出国高度赞扬。韩博士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太多的国学经典值得向大众尤其是下一代推广,故此他把业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他一直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电视台、电台制作的中华经典故事正解、阳明心学讲座合计达260集。他致力于人性与人生、善与美、道德力量和心灵和谐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从2004年底开始,韩博士几乎放弃了周六的休息。每周六,他从上午11点半至12点,兼任深圳电台先锋898《希望对话》栏目嘉宾主持,向公众讲解和传播国学。他从讲解经典着眼,通过平实易懂的语言,使听众领悟中华古文化精髓。深圳有一位的士司机是《希望对话》的忠实粉丝,听了他的电台节目数年。一次,韩博士一上他的出租车,这位司机便从声音听出了眼前的乘客就是他所追捧的电台节目主讲,他激动地告诉韩博士:“我本来脾气暴躁,听了您的节目后,性情大变,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遇到的任何难缠的纠纷。”在做电台节目的时候,他虽然看不到听众的反应,但是他坚信,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通过现代传播方式,至今仍能深入人心,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尽管每次做完节目后收到的报酬仅够打一两次车,但他乐此不疲,这一坚持就长达15年。他满心欢喜地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他在把自己所学分享给众人的同时,内心也获得平静和力量,这也许就是他显得特别年轻的缘由。
不可否认,人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在岁月的消磨中,肌体退化、精力渐减,无法避免。“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李叔同诗句中透出的惆怅古今相同。毕竟,岁月不饶人,衰老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抵抗衰老的不服老心态也似乎贯穿古今。1700多年前,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有志之士忘却年龄奋发思进的心迹写照。
我敬仰的田家炳先生,一直保持着胸怀祖国、心系公益的大爱精神,到了垂暮之年,无私奉献的热情从未衰减,成为高寿而备受敬仰的慈善家。国学大师饶宗颐到了期颐之年,仍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求索。他一直强调“安顿”好自己,一直拥有好奇心、孩童心、自在心。因此,他清静达观、身心愉悦,在智慧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在“万古不磨”中保持着生命的活力。
记得曾国藩家训里有句名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人要有不屈不挠的骨气,心中还要有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为什么有的人形体上老态龙钟仍能朝气蓬勃?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我想关键在于内心。
当一个人内心对生命、对社会充满热爱的时候,便会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乐于分享,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喜悦。喜悦的内心充满着正能量,能够克服一切负面情绪,使生命初心不泯、一往无前。内心的喜悦源于对人生目标的自信与执着,源于知行合一的领悟和践行。喜悦是生命的礼赞,是青春常驻的法宝。
要保持内心的喜悦,就必须保持内心的安宁。世界万物时时影响着人的内心,而内心又直接反观万物。要使心与物达到平衡状态,一定要以文化、道德和智慧作为积淀和支撑。因此,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万化根源总在心”“宁静而致远”等“养心”的智慧。当一个人有着扪心无愧的坦然、不拘于物的自得、与时俱进的乐观,内心自会安然。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重要的。饶宗颐先生留给后人的人生哲学令人回味。头发会染霜、肌肤会松弛、躯体会佝偻,皮囊里的骨骼谁能保证不疏松呢?没法逆转生命的衰退,但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充满喜悦,让内心保持安宁,才能自主人生、自成境界,永葆生命春意。
2019年11月11日
于观澜河畔
于观澜河畔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