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中小学教研工作内容的理性研究(四):教学改革
作者:苏心怡 张素蓉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14 人已围观
1.“直线式”编排
将几个年级课程内容打乱顺序重新组合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按一定科学系统排列编辑,这样编排课程内容的方式就是直线式的编排方式。前后模块之间的内容几乎没有交叉和重复。这种编排方式比较强调教材内容本身的逻辑系统。比如,小学数学课程,可以将1~6年级涉及加法的内容全部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模块,同样,减法、乘法、除法各形成一个模块。按照加、减、乘、除的顺序来编排小学数学课本,即加法编排完了,再编减法、乘法、除法,加、减、乘、除法等内容之间几乎没有交叉重复,形成“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直线式”编排课程内容的方式。中小学很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编排,比如历史等。
2.“圆周式”编排
将在所要编排的课程内容中选择一个知识点作为圆心,逐渐扩展其范围、深度和难度,这通常在编辑某一模块知识的时候使用。比如,小学一年级加法内容的编排,可以将“加法”这个知识点作为圆心,先编10以内的加法,再编2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加法、万以内的加法、10万以内的加法、100万以内的加法等,这种编排方式就是圆周式的编排方式。同样,减法、乘法、除法等也可以进行圆周式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强调顺应学生的自然成熟度及学习准备度,强调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作为中心,围绕此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有步骤地扩充和组织教材,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在原有水平上加深和扩大,偏重于考虑学生的心理序列。
3.“螺旋式”(主要以倒立螺旋式为主)编排
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课程编排方式,可以说它是融合了“直线式”与“圆周式”编排的特点,以直线为轴、圆周为面螺旋上升。这种编排要求教材的逻辑序列与心理序列相统一。要求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将重点放在审慎地选择知识内容、观念的直觉理解以及这些观念的运用上。随着课程的展开,应反复地接触到这些基本观念,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这样编排课程,适合于某一学科,也适合于某一学科的某个部分。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我们不能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同时教给学生,因此,在编教材时,就只能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分数四则运算依先后次序编排,这就是螺旋上升的课程编排。采用这种编排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深入钻研教材。了解该学科知识材料的逻辑结构,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地组织教学。第二,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受教育者的学习准确度,包括身心能力的成熟度和对有关学科知识材料的掌握程度。第三,应有转译能力。教师必须有能力将该学科知识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转译为适合学习者程度的语言,才能使教材成为个人化的思想媒介,不然,学习者无法吸收、贮存、应用和创新。
以上三种编排方式可以更多地用在每一个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课程重构除了编排方式改革以外,还可以将低年级,主要是小学阶段相关课程综合化;还可以将国家课程压缩比例,集中在一定课时内讲授其基本结构,腾出一定比例课时进行相关课程的拓展。这两种方式需要先做实验。
针对教学改革实验,教研员首先要帮助选择实验课题,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改革实验选题不宜太大,比如针对某一方法在本学科的应用、改进等实验。其次,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第三,提供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必要的实验设备设施条件。第四,控制好实验因素。第五,跟进监控实验进程。第六,指导帮助撰写实验报告。第七,做好实验结果的检测、分析与评估。第八,总结实验成效与不足。探索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提升一线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
①深圳市教育局. 在“深水区”探索 在攻坚中突破—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汇报[R]. 2012年10月20日.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