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李朗开放,书香世家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14 人已围观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五大口岸通商、居住、办校、行医、传教。从此西风东渐,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段时期,基督教的传教士尤为活跃,他们纷纷从香港来到深圳。在广府人与潮汕人居住的地区,传教士一再被驱逐,但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却出现了唯一的例外。1850年,布吉李朗村村民江觉仁等人接纳基督教牧师进入该村,在此筹建教堂与学校。这使李朗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客家村庄。1864年,李朗建起存真学院,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所用客家方言授课的中文神学院,也是深圳历史上第一间大学。

当时还被称为新安县的深圳,因为毗邻香港,是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小窗口。而身处龙岗布吉老墟的凌氏家族,正是最早受到西学影响的家庭之一。

布吉老墟的凌启莲,祖籍为广东梅州平远县石正村。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以读书为荣。梅州乡谚云:“蟾蜍罗,哥咯哥,唔读书,无老婆”,“养子不读书,不如养条猪”。凌启莲自幼渴望读书,当他有机会到李朗存真学院接受新学后,便想方设法让子弟们读书上学,这批子弟因此也成为较早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学生。故自凌启莲起,凌氏家族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凌启莲有19个孙子出国留学,而凌氏家族则有数十人先后留学欧美,归国后均在政府、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任要职,对政、学、商等各界上层很有影响,可以说是深圳书香门第、诗书传家第一大家族。其中,凌启莲的长子凌善元曾开办香港从谦学校。六子凌善永曾赴美属夏威夷执教,是中国近代最早学习并掌握西方会计知识的专家之一。七子凌善安是当时教育界的“泰斗”,曾任国子监英文老师,担任过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八子凌善芳毕业于耶鲁大学,后来成为修建广九铁路的高级工程师。在凌氏家族中,最有影响的是凌启莲的孙子凌道扬


1888年,凌道扬出生在牧师家庭。他12岁时就被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叔叔凌善方送进了上海圣约翰书院,在族人的资助下正式接受系统教育。这所学校实行博雅通识教育,融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此求学多年的经历,为凌道扬融贯中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0年,凌道扬在美国麻省农学院预习后,顺利考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并在1914年获林学硕士学位,是中国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人。

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几年时间里,凌道扬常常痛心于中国山陵荒废之害,面对“已有之林木,旦旦而伐之,荒芜之山麓,一任若彼濯濯耳”的现状,极力倡导“森林救国”的主张,率先提出“水土保持”这一概念,形成了“林垦、水利工程并举合作”的水土保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政要。张謇曾评价凌道扬,“学森林而有实行之志,深知中国木荒之痛”。凌道扬身体力行,发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林业社团组织中国林学会的前身——中国森林会,参与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森林法的制定,帮助孙中山拟定林政计划,提出设立“中国植树节”的构想并于1916年开始实施。

退休后的凌道扬定居香港,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人生。他在1951年参与了崇基学院的创建,并于1955年至1960年出任该院第二任院长。他为该院题写的体现他教育理念的楹联,至今仍留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间东西,沟通学术;基础在育才,当海山胜境,有怀胞与,陶铸人群。”

1960年,凌道扬从崇基学院退休后,以香港中文大学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全力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75岁高龄的凌道扬婉谢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挽留。

1993年,凌道扬以105岁高龄辞世。

这位百岁老人留下的文脉,在他身后仍在继续。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成立,并落户深圳龙岗。凌道扬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家乡得以落地生根。尔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了凌道扬先生纪念林与道扬书院。凌氏后人、深圳市百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国强捐资1.5亿元,以学习先辈的家国情怀。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