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老一代“开荒牛”
作者:《深圳的光荣与使命》编写组 来源:深圳的光荣与使命·大学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5 人已围观
现在的深圳市委办公区前屹立着一座铜牛雕像:头抵向地面,四蹄用力后蹬,揭尽全力将身后的一块巨大枯树根拉出地面,象征着奋斗到底、甘于奉献的精神,叫作“孺子牛”。这座铜牛取鲁迅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几十年过去了,“孺子牛”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代深圳人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初期,当时的深圳基础设施差,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外商对深圳经济特区优惠政策大多保持观望的态度。在改革方向还不明确的时期,深圳的拓荒者们大胆学习,勇敢尝试,以实际行动推动深圳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明确了经济特区的发展方向。曾任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思平同志回忆,他曾在市委书记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东欧学者论市场经济的书,在当时也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这类书籍,足以证明深圳市领导对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思路有一个比较超前的认识。
1982年11月,深圳市委班子制定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大胆地提出“四个为主”的发展战略,即产业以工业为主,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运作以市场调节为主。直到1987年十三大才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商品经济作为重要补充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上的一步步超前,为深圳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样的困难时期,深圳大胆尝试、勇敢挑战,提出了著名的“蚂蚁”政策,“给第一只蚂蚁尝到甜头,就会引来无数的蚂蚁;如果第一只蚂蚁吃了苦头,其他的蚂蚁就会对特区望而却步。”
市委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依次取消了购物票证、粮票,推行劳动合同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社会劳动保险;成立中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打破基建工程计划旧指令,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跨越土地不可租售的框架,拍卖土地使用权等。深圳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早期深圳的发展,不断被质疑。1981年11月,有关“告状信”递交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一时间大家对于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产生了疑虑。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视察深圳。随后的几天,邓小平只看不说。但是,在视察途中,却不住地询问。直到1月26日邓小平离开时,他也没有给深圳留下只言片语,当时,一些深圳的干部有些不安了。后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到深圳,当年2月1日,大年三十,邓小平同志在广州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迎宾馆6号楼大厅墙上,一直将这个题词挂到现在。
今天的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高新技术发达、产业资本活跃等优势,在全国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采取多方面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综合实力。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市委班子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不忘紧抓精神文明建设而作出的努力。在这一时期,深圳创办了《深圳特区报》《特区文学》、深圳市人民广播电台、深圳市电视台。1981年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8787万元,到1982年上升到9163万元,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些钱除去全市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和正常的办公费用之外,所剩并不多。可是在这两年内,深圳市新建了3所中学、13所小学、4所幼儿园。1983年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又开始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大剧院等八大文化设施的建设.
案例点评
深圳市领导以非凡的魄力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购物票证、粮票和进行物价改革;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打破奖金封顶的禁令,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跨越土地不可以出租、买卖的使用权的“雷池”等,开启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先河,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等。在老一辈“拓荒牛”的奋力拼搏下,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未来深圳发展的脚步会更快、更准、更稳,不事负前人对深圳的付出与期待。
20世纪80年代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初期,当时的深圳基础设施差,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外商对深圳经济特区优惠政策大多保持观望的态度。在改革方向还不明确的时期,深圳的拓荒者们大胆学习,勇敢尝试,以实际行动推动深圳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明确了经济特区的发展方向。曾任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思平同志回忆,他曾在市委书记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东欧学者论市场经济的书,在当时也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这类书籍,足以证明深圳市领导对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思路有一个比较超前的认识。
1982年11月,深圳市委班子制定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大胆地提出“四个为主”的发展战略,即产业以工业为主,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运作以市场调节为主。直到1987年十三大才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商品经济作为重要补充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上的一步步超前,为深圳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样的困难时期,深圳大胆尝试、勇敢挑战,提出了著名的“蚂蚁”政策,“给第一只蚂蚁尝到甜头,就会引来无数的蚂蚁;如果第一只蚂蚁吃了苦头,其他的蚂蚁就会对特区望而却步。”
市委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依次取消了购物票证、粮票,推行劳动合同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社会劳动保险;成立中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打破基建工程计划旧指令,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跨越土地不可租售的框架,拍卖土地使用权等。深圳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早期深圳的发展,不断被质疑。1981年11月,有关“告状信”递交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一时间大家对于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产生了疑虑。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视察深圳。随后的几天,邓小平只看不说。但是,在视察途中,却不住地询问。直到1月26日邓小平离开时,他也没有给深圳留下只言片语,当时,一些深圳的干部有些不安了。后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到深圳,当年2月1日,大年三十,邓小平同志在广州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迎宾馆6号楼大厅墙上,一直将这个题词挂到现在。
今天的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高新技术发达、产业资本活跃等优势,在全国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采取多方面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综合实力。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市委班子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不忘紧抓精神文明建设而作出的努力。在这一时期,深圳创办了《深圳特区报》《特区文学》、深圳市人民广播电台、深圳市电视台。1981年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8787万元,到1982年上升到9163万元,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些钱除去全市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和正常的办公费用之外,所剩并不多。可是在这两年内,深圳市新建了3所中学、13所小学、4所幼儿园。1983年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又开始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大剧院等八大文化设施的建设.
案例点评
深圳市领导以非凡的魄力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购物票证、粮票和进行物价改革;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打破奖金封顶的禁令,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跨越土地不可以出租、买卖的使用权的“雷池”等,开启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先河,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等。在老一辈“拓荒牛”的奋力拼搏下,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未来深圳发展的脚步会更快、更准、更稳,不事负前人对深圳的付出与期待。
很赞哦! ( )
上一篇:“拓荒牛”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蛇口模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