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刘志娇:深圳交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09 人已围观




“电子警察”成为“永不下班的交通警察”,时时刻刻观察着深圳的道路状况,也由此掀开深圳利用高科技管理交通的崭新一页。

“电子警察”挨打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深圳的十字路口间随处可见这样一个场景:交警在路口拉绳子,车子过绳子拉起来,行人过绳子放下去。

这个场景恰恰表现了当时深圳的道路状况。当时,深圳没有地铁,每一个路口都是混合交通,市区只能通过 6 个盘旋岛来分流交通。马路上,机动车和自行车抢道,摩托车和三轮车抢道,行人和车辆抢道,道路资源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

另外,由于许多人闯红灯,事故频频发生。我们虽然建立了深圳市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但只引导了遵章守法的车辆按指示灯行驶,而没有解决违章违规的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所以,为了保证行人安全,警察只得手动在路口拉绳子。只要警察一离开,整个路口马上就乱了,所以警察经常加班加点。

当时市领导有的骑单车上下班,天天看到我们交警在路口拉绳子,既心痛又同情地说:“现代化的城市,落后的管理。”这句话让我多少天都睡不着觉,一直记忆尤深。我想,要是有个“永不下班的交通警察”该有多好!

为了解决该问题,1995 年,我们组织科研所研制闯红灯自动摄像设备,此前由于经费不足,我们从国外买了一台设备试用。1997 年,深圳研制出第一台机动车自动拍摄仪,并且率全国之先,在市内主要路口测试,试行一个月后,同年 4 月正式运作。

第一台“电子眼”一开始装在红荔西路与新洲路口红绿灯处,当时我们摆了个迷魂阵,对外号称全市主要路口都安装了“电子眼”,但其实由于资金有限,全市也就那么一台。如果这个路口事故少了,我们就把“电子眼”拆下来装在另外一个路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深圳商报》在当年 4 月 4 日报道了深南路“电子眼”上路后,该道路上海宾馆至沿河路口共 6.2 公里路段无一宗交通事故,在这样一段深圳最繁忙的主干道竟两天无交通事故,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纪录。这一年,全市交通事故宗数明显减少。其间有一个被拍到违章的司机竟跑去砸了“电子眼”,结果也被拍了下来,这个司机被判刑 6 个月,此案成为全国首例因毁坏公共设施罪判罚的案件,从此就再也没人敢干这种事了。

“电子警察”成为“永不下班的交通警察”,时时刻刻观察着深圳的道路状况,也由此掀开深圳利用高科技管理交通的崭新一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