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政治法律 >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

扫码关注

文献标识与文献典藏业务规范

作者:张岩、王林 来源:“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21 人已围观

6.6文献流通类型
文献流通类型是制定服务规则以及进行相关服务统计的重要标识,一般设置后不再变更。不同的文献流通类型可设置不同的服务规则(如仅限阅览、可外借天数和可外借册数等)。文献流通类型宜分为:中文图书外借、外文图书外借、期刊外借、盲文外借、音像资料外借、参考阅览不外借等。
 
6.7服务点
服务点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重要属性,一般为一个图书馆或者一个服务平台。在一个图书馆内可再分操作点。服务点可参照馆藏地点代码设计。在典藏管理中会涉及初始服务点。
 
6.8文献架位编码
在统一服务体系中,如需要准确定位文献所在位置,应按一定的规则为书架编制层架标编码(文献位置号),最小单元为书架的层。层架标编码宜采用14位编码。
 
▼表2 层架标编码表
 
6.9馆藏识别色标
在统一服务体系中,馆际的文献应按约定周期回流至文献所属馆。为方便人工区分其他馆的文献,应在文献封底的右上角加贴馆藏识别色标,标签内容为文献所属馆Logo及约定颜色,并由文献所属馆自行考虑在色标上增加具体的馆藏地点标识。馆藏识别色标一般为长方形,规格为30mm×23mm。
 
7.文献典藏管理
 
7.1文献入藏
文献所属馆对已完成编目加工的文献应及时入藏,分配馆藏地点,设置文献资产类别和文献流通类型,并在对应的馆藏地点将文献上架。
 
7.2馆藏变更
文献变更馆藏地点应进行典藏处理,更新馆藏信息。变更馆藏地点可根据需要同步变更文献流通类型。
 
7.3文献剔除
文献所属馆对不符合本馆文献收藏和服务标准的馆藏文献进行文献剔除处理,剔除后的文献将移出文献统一揭示系统。
 
7.4文献盘点
采用人工采集或各类盘点系统检查到文献不在架情况的,应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多次数据比对后,通过典藏管理功能处理。
 
8.文献架位管理
 
8.1架位管理系统
在统一服务体系中,各馆文献架位信息宜构建本地系统自行管理。本地架位管理系统通过ULAS提供的接口获取本馆馆藏信息,自行管理与更新架位信息。同时,本地架位系统应提供必要的接口,供统一服务体系的OPAC获取并解读本馆架位信息。
 
若架位信息由统一服务体系管理的,原则上不支持架位信息频繁更新。
 
8.2文献定位
定位文献时,需同时采集层架标编码和架上文献信息,上传到本地架位管理系统,实现文献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绑定。
 
8.3文献巡架
采用人工采集或各类盘点系统检查到乱架、错架的,可通过联机/脱机方式更新架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频繁更新架位信息应在本地架位管理系统完成,以减少对其他成员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建设方案(深文〔2009〕152号).
[2]深圳市“图书馆之城”文献流通类型统一方案(2011年).
[3]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色标方案(2011年).
[4]深圳市“图书馆之城”馆藏条码号统一及置换方案(2011年).
[5]流通文献典藏、交接工作规范(2021年).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