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史事典籍

  • 鹃映鹏城

    典籍著作鹃映鹏城

    本书是“花木深圳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选取深圳最有代表性的市花(簕杜鹃)、市树(荔枝和红树)、重要观赏花木(如凤凰木、菊花、杜鹃花、荷花、月季、兰花等),以及花城建设与风景林营造等方面的内容为素材编写专著,既各自独立成册,又形成“花木深圳系列”丛书,以充分展示深圳四季花城与森林之城的卓越风采。

    2023-03-10

    阅读更多
  • 深圳市场食用家禽产品图谱

    典籍著作深圳市场食用家禽产品图谱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对深圳市场上销售的家禽产品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述,主要涉及 鸡、鸭、鹅、鸽子等家禽,不仅对家禽的分类、品种、育种、生长特点、饲养管理、饲养 方式和屠宰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科普式的介绍,而且对家禽产品的分类、营养价值、保健 功能、选购要点和烹调方式等进行了生动的综述。

    2023-02-24

    阅读更多
  •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典籍著作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为纪念深圳读书月创办20年暨深圳全民阅读发端20年,深圳出版集团全力打造了“全民阅读丛书”系列出版项目,由所属研究机构深圳市全民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负责策划承办,计划持续开展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和专著出版,旨在建构阅读理论和阅读学科体系,为我国全民阅读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23-01-31

    阅读更多
  • 深圳文艺40年

    典籍著作深圳文艺40年

    本书收录了《“拓荒牛”开出一片“文艺绿洲”——深圳文艺家座谈改革开放40年深圳文艺发展》《“文艺深军”:深圳文化创新的艺术亮点——深圳文艺发展40年概述》《深圳文学40——现代性叙事与城市化语境下的一种考察》等文章,论述了深圳自特区初立以来40年间文艺事业的发展。

    2023-01-30

    阅读更多
  • 《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典籍著作《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一套五册)自2013年开始酝酿、策划,历时5年挖掘、收集、编印、出版。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导和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专项基金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深圳市粤剧团、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等单位的协助下,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收集了全市2002年以来的公共文化艺术作品,策划、完成了这项深圳重大公共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成果,集纳

    2023-01-17

    阅读更多
  • “民断是非“—大型思辨性公益普法活动实录

    典籍著作“民断是非“—大型思辨性公益普法活动实录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举措,为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深圳市“一流法治城市”的建设,作为法律人,我们都应当思考:法律人,能够为社区普法活动、基层法律服务做点什么?

    2023-01-17

    阅读更多
  • 光辉岁月:深圳市康宁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典籍著作光辉岁月:深圳市康宁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本书叙述了康宁人励志图强,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康宁医院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新风貌。书中共六篇,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创新之路、学科之兴、三甲之旅、员工之窗、岁月之影。

    2023-01-17

    阅读更多
  • 深圳市历次五年规划汇编

    典籍著作深圳市历次五年规划汇编

    本书是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规划处编著的深圳市历次五年规划汇编,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2023-01-16

    阅读更多
  • 深圳观鸟地图

    典籍著作深圳观鸟地图

    本书展示了深圳 10 个公园 100 种常见的鸟类。选择的 10 个公园主要在南山、福田和罗湖,比较有代表性:如建设时间比较长、拥有丰富植被的笔架山公园,拥有众多越冬鸟类的深圳湾公园。在深圳,鸟儿无处不在,池塘、绿地、住宅区,甚至自家的阳台上……这些“小精灵”是城市中人们最容易接触和观察的野生动物。观鸟可以成为我们与自然交流和参与自然体验的首

    2023-01-16

    阅读更多
  • 街巷志:深圳体温

    典籍著作街巷志:深圳体温

    《街巷志:深圳体温》是王国华认识深圳、走入深圳,后将深圳当作精神故乡的作品。他落笔于街头巷尾、小店摊贩、花市菜场、故居古城等并不起眼的寻常人家物什,试图以充满诗意与温暖的文字描绘深圳一代人的精神图景。是谓“城愁”。
     

    2023-01-09

    阅读更多
  • 南兆旭:亮在历史隧道里的一盏盏灯

    近现代史事南兆旭:亮在历史隧道里的一盏盏灯

    曾经用3年的时间,细细阅读了这个城市1949年到1979年间数千万字的档案,那是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的历史。那些尘埃覆盖、纸绳包扎的卷宗,那些手写、油印、铅印的文字,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像幽暗的历史隧道里亮着的一盏盏灯,照亮了这个城市宏大和细微的前世。

    2023-01-09

    阅读更多
  • 1970—1979年,风来帆速:巨变前的深圳

    近现代史事1970—1979年,风来帆速:巨变前的深圳

    威廉·约瑟夫1947年生于芝加哥,1966年9月进入康奈尔大学,开始学习中文并试图了解中国。他加入了“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CCAS)。1972年,威廉·约瑟夫进入斯坦福大学东亚学院学习。1972年3月10日,也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到访北京仅仅20天,CCAS访问团就获批进入中国内地。

    2023-01-09

    阅读更多
  • 1960—1975年,青春往事:深圳的知青岁月

    近现代史事1960—1975年,青春往事:深圳的知青岁月

    1963年9月4日清晨,广州还没从酣睡中醒来,大沙头码头已经灯火通明,锣鼓喧天。100多名中学应届毕业生背着鼓鼓的行囊登上轮船,与岸上的家人、同学挥手告别。这些学生从广州坐船到虎门上岸,然后再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最后来到深圳西北角的光明农场。他们从此有了新身份:知青。

    2023-01-09

    阅读更多
  • 1931—1978年,“蚝”情万丈:舌尖上的深圳美食

    近现代史事1931—1978年,“蚝”情万丈:舌尖上的深圳美食

    深圳今天几乎没有多少珍珠养殖产业,天然珍珠更是难寻踪迹。然而明代以前,深圳以拥有丰富天然珍珠资源著称,一度还是皇家采珠基地。古代人不会人工养殖珍珠,且天然珍珠产量十分稀少,一颗极品“南珠”可以卖到六七百万两银子。

    2023-01-09

    阅读更多
  • 1959—1978年,深圳水库:东江之水越山来

    近现代史事1959—1978年,深圳水库:东江之水越山来

    梧桐山环绕的这片谷地,过去有一个村庄叫黎围村。深圳河的主要支流沙湾河从村西蜿蜒流过,两岸绿树成荫,麻石铺设的石板桥点缀其间,古朴中透出田园生活的烟火气息。

    2023-01-09

    阅读更多
  • “战地”招展的党旗:深圳的抗疫故事

    近现代史事“战地”招展的党旗:深圳的抗疫故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作为人口逾 2200万的超大城市,深圳经受住了考验。

    2023-01-09

    阅读更多
  • 深圳的扶贫故事:湖南西部花垣县

    近现代史事深圳的扶贫故事:湖南西部花垣县

    深圳把“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一笔一画写在了辽阔的祖国大地上。迢迢边关与皑皑雪原,孤寂山寨与清幽海滨,都因沐浴深圳带去的春风而生气勃勃,步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2023-01-09

    阅读更多
  • 深圳的扶贫故事:新疆与西藏

    近现代史事深圳的扶贫故事:新疆与西藏

    雪域高原上春风猎猎,暖意融融。在陈加顺、刘珍春和范艳坤等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的汗水浇灌下,察隅县已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正带着深圳的温度,昂首阔步奔向鲜花簇拥的明天……

    2023-01-09

    阅读更多
  • 1949年,红旗漫卷:深圳大转折

    近现代史事1949年,红旗漫卷:深圳大转折

    深圳民乐戏院,今天很少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在1949年之前,它是深圳墟的标志性建筑、文化生活的中心,还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2023-01-08

    阅读更多
  • 1938—1945年,至暗时刻:日军侵占深圳的七年

    近现代史事1938—1945年,至暗时刻:日军侵占深圳的七年

    “沙头角孤军”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一直坚守阵地。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下,他们还曾采用游击战术,夜袭驻横岗的日军。终因寡不敌众,900名“沙头角孤军”被迫退入香港新界。港英当局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先后软禁在九龙马头涌难民营和亚皆老街“孤军营”,又称“香港中国孤军”或“香港孤军”。

    2023-01-06

    阅读更多
  • 1949—1979年,深圳火车站:说尽百年闲废兴

    近现代史事1949—1979年,深圳火车站:说尽百年闲废兴

    对许多人来说,悬在罗湖火车站大楼顶部、由邓小平手书的“深圳”二字,是人们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坐着列车南下,深圳是目的地也是最后一站,很多人的深圳记忆也是从罗湖火车站开始的。

    2023-01-06

    阅读更多
  • 1949—1979年,罗湖桥:留下太多足迹

    近现代史事1949—1979年,罗湖桥:留下太多足迹

    在很长时间里,罗湖桥也代表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内地的第一印象,他们踏入中国内地的第一步就是罗湖桥。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罗湖桥还与詹天佑的名字连在一起。罗湖桥位置独特,是中国内地与香港边界上的主要通道。史载明朝永乐年间,如今罗湖桥所在的位置有一座石板桥。

    2023-01-06

    阅读更多
  • 1910—1950年,九广铁路:穿越深圳大地

    近现代史事1910—1950年,九广铁路:穿越深圳大地

    到了20世纪,中国对铁路的认识才促成铁路的大发展。1905年,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在詹天佑领导下开工,标志一个新时代开始了;1906年,九广铁路九龙到深圳段开始兴建。

    2023-01-06

    阅读更多
  • 1875—1970年,深圳墟:昔日繁华如烟云

    近现代史事1875—1970年,深圳墟:昔日繁华如烟云

    深圳河谷地是一块平坦而富饶的谷地,深圳河从中流过,四条支流在谷地附近与主河密集交汇,其中清水河从布吉流出与深圳河交汇,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历史上,有三条主要的道路经过这个谷地:元朗到惠州、南头城到沙头角以东、布吉到九龙。它们都在深圳墟交汇,这源于深圳墟独特的地理优势。

    2023-01-06

    阅读更多
  • 1898—1960年,深圳河:弯弯小河向南流

    近现代史事1898—1960年,深圳河:弯弯小河向南流

    “罗溪水长鳜鱼肥,同客观潮坐石矶。作脍欲归谋斗酒,白衣人到已斜晖。”这是明代早期罗湖村袁渔隐作的诗,诗中水美鱼肥的罗溪,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深圳河。罗溪后被称为“清河”,清初又被称为“滘水”。从罗溪到清河,从滘水到深圳河,河名在变,人也在变。

    2023-01-06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