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餐饮 餐饮

扫码关注

神奇“七姐水”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9-20 人已围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深圳有个“七姐节”。因为广东口音的原因,把外省人叫的“七夕节”“乞巧节”,称为“七姐节”“七姐诞”“女儿节”。

“七姐节”虽然只是女人过的节,并不“全民”亦不“隆重”,倒也十分雅致和浪漫。如今时髦的现代人逢事爱商业炒作,在洋情人节和元宵情人节外,又把七姐节冠上“中国的情人节”,生怕没有“情人”两字就吸引不了世人的眼球似的。古代的女人笑不露齿,穿不露臂,男女授受不亲,“手仔”也不敢“拖”一下①,如果叫“情人节”,岂不是开古人玩笑?
不过,“七姐节”绝对是属于女人们自己最欢乐的日子。那一天她们早早准备,精心梳洗,制作点心、小工艺品和七夕香花水,暗中比赛心灵手巧,热闹上两三天,“小圈子”过得庄重而温馨,倒是一点不假。

深圳人“七姐节”习俗至少有300年历史。清康熙《新安县志·风俗》载:“七月七日,曝书帙、衣服。是日鸡唱时,儿女早起焚香,于天街前乞巧。”如今曝书帙和晒被服,人们并非一定选在七夕那一天进行,可该日焚香拜祭、汲“七姐水”的习俗百年犹存。

“七姐水”又称“圣水”。明清几个版本的《广东通志》均载:“七月七曝衣书,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儿女以花果作供,捕蜘蛛乞巧。”

“七夕”这天清晨,男女老幼争相前往井泉河边汲水,为的是赶在四五更天鸡啼鸣之前打回“七夕水”。

香港在鸦片战争前,与新安属同一县邑,民情风俗自然无异。邱东《新界风物与民情》描述:“昔日新界乡人,每逢七月七日正午,例必到河流溪涧汲取河水,入于埕中贮存,名曰‘七姐水’。如遇上有人发高烧,就以白苎麻叶捣烂,开此水饮服,据说屡见奇效。说也奇怪,七姐水虽贮存经年累月,其水质却不长虫、不变坏,用来腌浸生果,亦得同样不坏。”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深圳和新界只隔一条深圳河,新界人“正午”汲七姐水,而深圳人却“鸡鸣”时分取七姐水。深圳民间的说法,七夕,也就是初六夜过12点钟,此时七仙女下凡到人间的河湖潭水沐浴,凌晨时分到河中挑的水,就是七仙女沐浴的水,所以叫“圣水”。旧时,人们非常虔诚地求取这一年一度的圣水,往往在初六前便洗净几个口窄肚圆的瓦埕备用,时辰一到,即全家拿着桶盆齐齐出动。井泉河边到处见到男女老幼争相汲水,挑水回家。之所以这么“紧张”,本地认为,过了四五更天鸡啼鸣,水就不是七夕水了。月光花下,人影绰绰,水洒滴一路,也欢笑声一路。大家挑回来的水灌满瓦埕,放置房子阴凉干爽的地方,封闭埕口,常年备用。

姑娘们用铜面盆盛上“七姐水”,放入鲜花浸泡半宿,天一亮便用此水“湄眉”润发。

广东人很会利用这“圣水”。深圳客家人用它腌制柿子、沙梨、黄瓜、芥菜、咸菜等食物,味道特好,特香脆;广府人用它浸米煮粥,清火散毒;用此水腌渍鸭蛋、咸鱼、贝类、制豆豉,然后晒干特好味。如果大暑热天,邪火上身,咽炎舌疡,喝碗“七姐水”,炎消疮褪。如果小孩头长疮疖,特别是生“痄腮”,用犀牛角②和“七姐水”磨之,涂之,顿时消肿止痛,几日之内不打针不吃药,自然痊愈。有《广州岁时记》为证:“即是日汲清水贮于坛内密封之,尝久贮不变臭味,曰七月七水,调药治热性疥疮,极有效果。”清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广州人每以七月七夕鸡初鸣,汲江水或井水贮之,是夕水重于他夕数斤,经年味不变,益甘,以疗热病,谓之圣水,亦曰天孙水。若鸡二唱,则水不然矣。广州竹枝歌云:七夕江中争汲水,三秋田上竞烧盐。”岭南一带,“沐浴天孙圣水,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艘,翠羽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

2011年年底,笔者到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楼村社区釆风,村民陈运好大妈告诉我,她们有用七姐水浸冬瓜吃的风俗,有点近似清末民初从佛山、南番顺迁徙到深圳一带的乡人,还保留他们原籍做“冬瓜水”的习惯。七姐节当天,先把新鲜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陶罐或瓦埕中,填满为止,加少量七姐水,然后用红泥或草纸浆封实盖口缝隙,放置屋里阴凉处。三年后始开埕罐饮用。由于清洁密封,隔绝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沉淀、分解,冬瓜变成了瓜汁。饮用冬瓜水对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有奇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成了老百姓的“掌门药”。

七姐水除食用之外,还有美容之效。姑娘们挑完“七姐水”回家,用铜面盆盛上“七姐水”,和前一天采集到的香花草、白玉兰、鸡蛋花、茉莉和凤仙等7种鲜花投入水中泡浸半宿,这就是“七夕香花水”。天一亮,姑娘们用此水“湄眉”润发,然后擦洗身体,对保养毛发和皮肤颇见效。小孩子则在天蒙蒙亮时纷纷结伴下河游水,说洗浴后一年不生痱长疖。清万历年间浙江《新昌县志》便载有女子“煮槿汤沐发”之俗。

姑娘们“湄眉”梳洗一番后,趁天蒙蒙亮,在天井边再用铜面盆盛上“七姐水”,当镜子照自己,运气好的可在水中看到七仙女飘然下凡。祈求沾染仙气,乞讨智慧和手艺。
到了中午,姑娘们会集在“七姐屋”(广府人叫“女人屋”,客家人叫“妹仔屋”,即姑娘集居的闲屋或七姐头领独自居住的房屋),把隔天做好的米糕点心,从各家各户带来,有的做咸,有的做甜,有的蒸,有的炸,一比手艺高低,攀比谁的好吃。

黄昏和晚上的活动,是“七姐节”的重头戏。姑娘们在“七姐屋”门前,或宽阔的井头边,当着月光底下摆上香案和装满一式七份纸制衣服、仙棒等物的“七娘盘”,摆上当地产的红柿子、菠萝、龙眼、葡萄、杨桃、橄榄、油柑子七种时令岭南佳果,供上“五子”:南瓜子、炒黄豆、糖花生、熟莲子以及红枣子,大家穿上新衣,戴上首饰,轮流在供桌前焚香跪拜七次,默祷许愿,名曰“拜七姐”。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年少活泼的女子,围在一起做“找仙姑”的游戏。客家地区的石岩、龙华观澜布吉龙岗坪山等的姑娘们唱山歌或“驳山歌”,讲粤语的南头、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一带的则唱粤曲、咸水歌。类似的歌会,把“七姐节”活动推向高潮。宋朝刘克庄曾有诗句描述“七姐诞”热闹情景:“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七姐节”一些习俗,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变化,日益离我们远去,许多有趣的坊间游戏和民间巧艺,也慢慢成为我们的记忆。不过,挺会创新的深圳人,却利用“七姐节”搞“千人鹊桥会”。锦绣中华·民俗村更是抓住“机遇”,搞“泼水狂欢,情缘七夕”的活动,在民俗村“梦水情谷”广场,近230对情侣参加了泼水狂欢活动,背新娘运水、情侣对泼、送香包、对情歌,在古老的民俗节日里,渗入年轻人欢庆娱乐的现代元素。也许这“旧瓶”装了“新酒”的例子,启示我们:中国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脆弱,不然,它何以能延续数千年之久?

注释:
① “手仔也不敢拖一下”:意思是男女之手也不敢搭拉一下。
② 犀牛是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签字国,国家已经禁止犀牛角(包括其任何可辨认部分和含其成份的药品、工艺品等)贸易,并取消了犀牛角药用标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