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 以技术创新赋能融合出版,搭建传媒产业“新基座”

    文化服务以技术创新赋能融合出版,搭建传媒产业“新基座”

    近年来,出版业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方向。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

    2024-10-28

    阅读更多
  • 人工智能和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报告

    文化服务人工智能和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报告

    2023年,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热潮从天而降。在这波AI(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中,ChatGPT应运而生。AI大模型能力,成了全球云厂商追捧的焦点,也成了未来云业务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

    2024-10-28

    阅读更多
  • 探索全新阅读服务业态 推进深入跨界融合实践

    文化服务探索全新阅读服务业态 推进深入跨界融合实践

    中图公司成立于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中国出版集团成员单位,也是中国出版业规模最大的进出口企业,拥有海内外的分支机构28家,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形成出版物进口、出版物出口、数字资源服务、国际会展服务、按需印刷、国际出版、文化贸易、金融地产等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格局。

    2024-10-25

    阅读更多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

    2024-10-25

    阅读更多
  • 数字原生时代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

    文化服务数字原生时代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

    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步从数字转型时代迈入了数字原生时代。数字转型时代,我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如何将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结合,实现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和产品的数字化。然而,在数字原生时代,数字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新的逻辑起点,是万事万物的基因,更是成为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和基石。数字原生时代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数字将贯穿从

    2024-10-25

    阅读更多
  • 香港的“香”,也是书香的香

    文化服务香港的“香”,也是书香的香

    2023年11月4日,受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邀请,我有幸加入了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在“深港共读”的主题下到访深圳的团队。这是在香港特区政府将2024年4月23日确定为“香港全民阅读日”背景下,香港出版界到访深圳的首次集结。

    2024-10-25

    阅读更多
  • 共建书香湾区 搭建文化桥梁

    文化服务共建书香湾区 搭建文化桥梁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把每年4月23日定为“香港全民阅读日”,对香港出版业界和喜欢阅读的市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过去的周末,笔者随香港特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代表团一行到深圳参加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开幕式,一起见证《深港“共读双城”共识》的发布,随后团队调研深圳图书馆,其多功能用途、对科技数字的应用以及浓厚的阅读氛围,令人印象深刻,很值得香港参考,

    2024-10-25

    阅读更多
  • 中国油画第一村

    文化服务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油画村(大芬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社区,核心区域面积约0.4平方公里,原住居民350多人。大芬油画村被登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集散地。

    2024-10-25

    阅读更多
  • 文博会

    文化服务文博会

    文博会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2024-10-25

    阅读更多
  • 爱阅之城

    文化服务爱阅之城

    最是书香能致远,满城尽是爱书人。前不久,深圳市发布《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报告中提到,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的持证量,已经达到了400多万人,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图书馆之城”“千馆之城”,截至2022年底,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合计1086个,其中,近九成已加入统一服务,146家(其

    2024-10-25

    阅读更多
  • 深圳的光荣与使命·文化的力量

    文化服务深圳的光荣与使命·文化的力量

    如今,深圳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更要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力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化强市”,让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与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深圳速度”相得益彰,充分释放先进文化的深圳力量,探索出一条“先读为快,行稳致远”的书香先行路。

    2024-10-25

    阅读更多
  • 2023年香港全民阅读调查

    文化服务2023年香港全民阅读调查

    香港出版学会委托新青年论坛,在2023年2月至3月以电话的方式成功访问了1240名10—84岁的香港市民,以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数据以香港年龄分布作加权处理。

    2024-10-25

    阅读更多
  • 深圳图书馆北馆智慧书库系统建设与实践

    文化服务深圳图书馆北馆智慧书库系统建设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社会文化需求和科技发展,不断进行服务理念调整和技术升级。“十四五”时期是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智慧图书馆是目前关于图书馆未来形态的共识,体现了科技赋能的新时代发展逻辑。国家图书馆提出了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在全国层面谋划推动图书馆事业智慧化转型发展的工作设想。
     

    2024-10-25

    阅读更多
  • 《书都·走读深圳》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说明书”

    文化服务《书都·走读深圳》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说明书”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的发展目标。如何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深圳如何从科技之城走向文化之城?深圳出版集团提出打造城市文化刊物《书都·走读深圳》,通过聚焦全民阅读,梳理历史文脉,挖掘在地文化,展望城市未来,成为赋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品牌

    2024-10-25

    阅读更多
  • 挥别“文化荒漠”,营造“书香之都”——在不断创意创新中发展提升的深圳读书月活动

    文化服务挥别“文化荒漠”,营造“书香之都”——在不断创意创新中发展提升的深圳读书月活动

    深圳市区中心,最初是在广东省宝安县的辖区里迅猛发展起来的。1980年6月,到深圳担任中共市委常委、副市长的罗昌仁回忆说:“火车驶入深圳时,看见沿途的景观要么是荒山野岭,要么是乡村的零落炊烟。”出站后,“从东门到市委只有泥巴路,两边都是稻田。”

    2024-10-25

    阅读更多
  • 以推荐书目深化阅读推广——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十年研制与推广

    文化服务以推荐书目深化阅读推广——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十年研制与推广

    。推荐书目,也称导读书目、举要书目、选读书目、必读书目、劝学书目等,是目录的一种基本类型。目录之学作为“学中第一要紧事”,其导读、指示功能在推荐书目中有着尤为充分的体现。《目录学辞典》将“推荐书目”定义为“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所收录的文献信息,指导特定读者对象正确地阅读书籍的一种书目”,这一定义更加明确地凸显了推荐书目的指导性、选择

    2024-10-25

    阅读更多
  • 厚植新质生产力 赋能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文化服务厚植新质生产力 赋能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2024-10-24

    阅读更多
  •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2023年度新书市场报告

    文化服务全国新书首发中心2023年度新书市场报告

    在此基础上,全国新书首发中心联合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2023年度新书市场报告,进一步以大数据视角引领行业聚焦、思考、探讨新书文化生态。

    2024-10-24

    阅读更多
  • 山海有诗意 书香最深圳——2023南国书香节暨第五届深圳书展总结报告

    文化服务山海有诗意 书香最深圳——2023南国书香节暨第五届深圳书展总结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中提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

    2024-10-24

    阅读更多
  • 阅历史文脉读现代文明——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总结报告

    文化服务阅历史文脉读现代文明——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总结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包括“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追求,推进城市的文明进程。作为推动全民阅读

    2024-10-24

    阅读更多
  • 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五)

    文化服务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五)

    2023年,深圳图书馆北馆(简称“北馆”)建成开放,开启“图书馆之城”不断开拓创新的新征程。北馆对标国际一流图书馆,定位为集文献收藏、全民阅读、社会教育、思想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意创造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智慧型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功能衔接、整合,错位发展,共同构成“图书馆之城”的双璧。
     

    2024-10-24

    阅读更多
  • 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四)

    文化服务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四)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20年来,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建设现代城市文明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交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深圳答卷”。2023年,值“图书馆之城”建设20周年之际,深圳图书馆发挥中心馆、龙头馆作用,联动全市公共图书馆,挖掘馆藏资源、汇聚名家力量、发挥区域效应、深入学术研究,策划开展“图书馆之城”建设20周年系

    2024-10-24

    阅读更多
  • 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三)

    文化服务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三)

    近年来,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浪潮,倾力打造市民触手可及的“图书馆之城”云服务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全媒体服务矩阵。深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龙头馆、中心馆,带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推动“互联网+”融合,围绕数字资源建设推广、云端服务便捷通畅、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优质全媒体内容生产发布等方面深入推进,成效显著,为公共

    2024-10-24

    阅读更多
  • 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二)

    文化服务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二)

    阅读经典,代表着我们唤醒人类优良经验的“记忆”,吸收世界文明的璀璨精华与绚丽成果。图书馆是世界文献遗产及其蕴藏的思想和创造力的主要存储库,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将推广经典作为重要使命,为公众创造阅读经典的温床,引导读者与经典同行、与文学相伴,回归最纯粹最质朴的阅读本身。从OPAC搜索热词、“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图书借阅情况以及图

    2024-10-23

    阅读更多
  • 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一)

    文化服务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图书馆之城”建设20周年、深圳图书馆北馆建成开放之年。深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联合发挥公共阅读服务主力军作用,持续推动统一服务、馆藏资源、阅读推广、学术研究、技术应用等多领域创新升级

    2024-10-23

    阅读更多
 67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