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巷中总见一身影:青排世居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10 人已围观

这个地方真难找。导航上并无“青排世居”,只能导航至青排村。停好车一边走一边问,路边的人都大摆其手。终于有个戴帽子的清洁工提醒,到马路对面小楼房打听,那里住着村主任的母亲。走近,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整理园中青菜,听清来意,见怪不怪地抬手说,前行二三百米有条小胡同,不要拐,直走,即到。其实并没明白什么意思,在众多岔路中选了一条,懵懵懂懂向里面撞,竟然到了。
 
一座客家围屋,是深圳市坪山区常见的古建筑。过午时分,人迹少,无风,路边植物静默。整片地盘上挤满了房子,没有一扇门打开。若无人指点,在迷宫中找这么一个古迹并不容易,尽管它还算庞大。
 
围墙灰黑斑驳,长百余米,不甚高。门口一个洞,类狗洞。洞内一只猫,露出一个头。洞外一只猫,半卧。谁也不看谁,谁也不出声。闭着嘴巴,眯着眼。
 
门口右前方开辟了一块菜地,种有水萝卜、小白菜、香葱等,低矮的篱笆上长了一圈牵牛花,鼓吹出一股淡淡的大粪味儿。
 
进去,是一圈房子。视觉上的直觉:同一个屋顶下,开了无数个门,有的上锁,有的敞开,都空着。部分墙面白而新,貌似刚刷时间不长。一条狗站在院子里不断向我们狂叫,宣示自己的地盘。心慌,赶紧从地上捡起一根棍子。对峙约一分钟,该畜夹着尾巴跑了,边逃边不甘心地回头望。
 
细看,房子一个挨一个,还是错落有致的。中部有一块空地,上面搭了棚,下面是一连环灶台,判断:黄氏后人在此搞集体活动的时候,可以临时用来做饭。
 
一圈房子外围,是一个一个的“小庙”,约一人高,有的更矮。庙门前都放着坛子,内插香烛,烛头上还有凝固的烛油。人口繁衍日多,各拜各祖。这其中,或许也有不明沿袭,见庙就拜的。拜来拜去,一回生两回熟,竟明确了彼此的关系。在天之灵们,保佑了自家后人之外,也顺手把他保佑了。
 
有关此围屋的文字资料并不多,约略概括如下:
 
青排世居建于清代中晚期(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主人为当地黄氏家族六世祖黄奇义兄弟。围屋朝向南偏东15度,面宽120米,进深68.9米,占地面积为8268平方米,由三堂四横六角楼组成。该围屋平面上二围环套,成“囬”字形二重院落,内外围各设四座角楼。外围后部原有望楼,现已无痕迹。前厅内屏风门上有“礼耕义种”木匾,倒座前有天街,后为黄氏宗祠,为当地特有的“三三堂”平面结构,即三堂二横三联排两天井布局。围屋内尚存多处清代中晚期建筑构件柱础。条石基、夯土墙、土木结构、堆瓦顶等,整体保存较好。
 
资料还说,“围屋承载了黄氏家族日常生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装饰艺术独具匠心,民俗特色突出,建筑结构极为独特,有非常高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此时的老屋如“P图”一样生硬地挤在一排排新盖的房子里面,不似一个古董,更像卧在生活深处的老人。它不自动消失,人们就得容忍其存在。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应该还未走远。他们的身影重叠着很多人的身影。任何人踏进来都难始终抱持旁观者的打量心态。一块砖,一片瓦,一抔土,极像当年自家的老院落。看啊,无数人的童年如灯泡一般,一个接一个亮起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