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巷中总见一身影:青排世居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10 人已围观
青排世居有一点小独特。说独特,世间罕见一模一样的建筑,都有独特性。整片区域里此类建筑大大小小有三四十个,均为黄氏后人所建。这一个,无论体量还是影响力,都并不多么突出。况且,除了研究者和长居此地的人,也无人特意关注这点小独特。不会说话的青排世居,却愿意举起它,令其绚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在半夜里还闪闪发亮的事物。
客家人的围屋均有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则,比如,都要背靠山岭,正面对水;都要有一个广亮大门,大门两边有侧门,对称最佳;大门正面有广场,统称禾坪。对照青排世居,后面有一山包,名青排岭。前面挖了一个水塘(统称月池),两只鸭子正踩着水追逐,翅膀张开,在水面上掠过一片划痕。不同之处是,整个围屋并无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月池亦未离开围墙,而是差不多直接贴到了墙上,仿佛故意做了两个门的屏障,使之不能连通。除此,还有另一点不同,围屋内有一祠堂,红色宽大的门框,中间一个画像,清朝官员打扮,上书“六世祖质堂公”,正上方有“江夏堂”三字。从祠堂出来,前行不远,发现另一个祠堂,与刚才所见一模一样,若复制品。恍惚间以为自己产生幻觉,走了回头路。或者,刚才记忆出现了偏差。返回去再看一遍,确定是两个。有闲者可以做个试验,先后进入几个一模一样的建筑,出来进去,进去出来,内心深处或风起云涌。其中道理,绝不似“找不同”游戏一般轻松。
祭拜祖先,祠堂一个就好,没必要两个。这个不同于别处的地方,乃一通关密语,揭开,里面装着一个故事。
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个老人。世居侧门处有一间房,厨具置于室外。深圳一年四季不冷,如此,也是一种洒脱生活。那位瘦且头发蓬乱的老人说,此处乃其祖屋,自己不想离开。
外面的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正疯狂跑来,但和迅疾的生命相比,仍显慢悠悠。老人似乎能在它们到来之前,与此屋共老。
老人说,当年的祖先娶了两个老婆,各自都有亲生儿女,谁也不服谁,为平衡计,便没有设计大门,而是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小门,各走各路。祠堂亦如此。都建,都拜(最初是谁的主意已不可考)。后查资料,多与此说法类似。看来已经成为共识。
问老人,能否请您讲一讲若干细节,比如,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个妻子都叫什么名字,什么出身?答,都不清楚了,是口口相传至今的。
具体事件缺失,只剩一个脉络,倒可以为整个架构增加许多想象。骨头上的肉,任由如我这样闲游至此的人添加。两个辨不清面目的女性。大妻或许不是很强势,只能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或许相反,正是由于大妻攻击性太强,造成了二妻的反作用。二妻亦非任人拿捏,不太讲究什么长幼尊卑,有自己的风格。锅碗瓢盆,炕头灶台之间,上演过多幕背后的算计,当面的较量。缩小版的宫斗,不见得比《甄嬛传》中的情节更少。彼时一定附带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农业生产、台风、饥荒、盗匪、压榨……随便一个都令时人睡不平稳,食不安心。而这一切,全没被记录。浮在水面上的将相王侯多少留下点痕迹,绝大多数普通人,如这座房子的主人,身去如灯灭,什么也没留下。周围一片漆黑。
有一点似乎可以确认:那时虽有博弈,处理得应还妥帖,没有流血,后人亦没有反目成仇,互不来往。
问老人,传到现在的你们,还知道谁是大妻后代,谁是二妻后代吗?老人摇摇头,不知道。
住在附近的那些人和这位老人,他们虽然与祖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但已无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所能带来的亲情。聊起来,像是说别人的故事,很超脱的样子。(我们将来也会这样被后人提到。)
很赞哦! ( )
下一篇:打工文学的文化意义与视角调适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