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转变学习方式:认识误区、思想辨正与本质回归(二):原因剖析与思想辨正

作者:李敏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17 人已围观

思想辨正之三:不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是要合理继承接受学习,尤其是要发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作用。

纠正这一认识误区的关键是澄清和回答以下问题:接受学习是什么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有何优缺点?该如何合理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

1.有意义接受学习并不是机械学习,并不必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接受学习相对发现学习而言,两者的区分就在于学习者是否以定论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性质的理解程度,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接受式学习又进一步细分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机械性接受学习两种。有意义接受学习,强调认知和情感、逻辑思维和直觉的和谐统一以及学生的主动性投入。这种接受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理解、整合和内化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样,都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质,并非是机械被动学习的代名词。

2.接受学习有其独特价值和适用范围

首先,有意义接受学习有如下独特价值: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内全面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性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生迁移形成从外界环境,包括书本中高效掌握和获取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化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尤其在当前我国评价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有意义接受学习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局限之处在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精神、方法、品质。其次,机械性接受学习虽然广受诟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在识记一些简单的无意义材料方面的学习仍有其简捷高效的优越性。

3.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应当根据影响学习的要素而定,实现最优组合

从根本上说,学习方式没有好坏、高下之分,只有相对适切之别。学习者应该依据影响学习的各要素,如学习目标、内容、学习环境、自身特点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学习。比如,语文学科中简单字词的学习,历史学科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就不适合于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和特定的适用范围,在选择学习方式之时,我们要全面考量影响学习的各要素,综合运用多元学习方式,以期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因此,新课改倡导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和彻底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是要反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不分内容、主次地使用“满堂灌”的机械性接受学习以及随之相伴而生的枯燥乏味之现状,而并非绝对化、一刀切地反对机械性接受学习,更不是反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批判继承和合理运用。

综上所述,新课改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活动中机械运用单一的接受学习的一种有力反驳,是在继承传统接受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转变的实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从普遍意义上而言,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意义是否真实生成的问题。过去的学习更多地强调和关注知识的识记和浅层理解,缺乏对知识的灵活提取、运用与评价。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内在地掌握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学习并没有“真实发生”,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无法真实生成。

新课改强调未来的学习应在知识“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知识的“分析”“综合”“评价”,通过深度学习,注重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积极引导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及其元认知监控,实现思维图式的自我发展和建构,获得深刻、丰富、积极的学习体验,明悟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内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所认为“真实发生”的学习。其次,从特殊意义上看,“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方式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的符合度和适切性的问题。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哪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是能够恰切地实现了教学的生成目标和教学的发展目的,那么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以为未来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运用哪几种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目的、学习者自身特性把“不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相互匹配”的学习方式。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