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社会
-
一场双向奔赴背后的速度与温度
教育综合2022年高考后,安徽宿松县“扭扭车少年”张亮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他的高考成绩是535分,超过安徽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44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憧憬去沿海城市上大学,希望到深圳就读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
2024-10-14
阅读更多 -
特区农村琐记 陈残云
文化作品我们放弃了小说、诗歌等体裁的文字,将目光集中在散文、随笔等记事、抒情的文字上。从编者的本意上讲,期望这些文字,既可反映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变化和重要节点,又容纳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体验、记忆、情感,也就是追随城市的脚步,捕捉个人的情感记忆。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恬静的边境小镇 洪 洋
文化作品我们放弃了小说、诗歌等体裁的文字,将目光集中在散文、随笔等记事、抒情的文字上。从编者的本意上讲,期望这些文字,既可反映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变化和重要节点,又容纳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体验、记忆、情感,也就是追随城市的脚步,捕捉个人的情感记忆。
2024-10-14
阅读更多 -
社会捐赠助筹建一臂之力
教育综合2019年6月20日,经办学团队多方奔走,深圳理工大学取得法人证书。虽然有了合法的办学主体,但摆在筹建团队面前的是一个“三无”的窘境——无经费、无校园、无学生。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深理工的筹建如火如荼
教育综合深理工校园建设以高标准推进,深理工明珠校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包括教室、教学实验室、书院宿舍、图书馆、食堂、健身房等,满足初期办学条件。首批学生近500人已入园培养,首家试验性书院——曙光书院于2021年11月正式成立,开展“全人教育”。光明主校区规划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50.7亿元。已取得土地不动产
2024-10-14
阅读更多 -
躬逢一个新港口的诞生 洪 洋
文化作品我们放弃了小说、诗歌等体裁的文字,将目光集中在散文、随笔等记事、抒情的文字上。从编者的本意上讲,期望这些文字,既可反映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变化和重要节点,又容纳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体验、记忆、情感,也就是追随城市的脚步,捕捉个人的情感记忆。
2024-10-14
阅读更多 -
蛇口风光更加迷人 洪 洋
文化作品我们放弃了小说、诗歌等体裁的文字,将目光集中在散文、随笔等记事、抒情的文字上。从编者的本意上讲,期望这些文字,既可反映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变化和重要节点,又容纳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体验、记忆、情感,也就是追随城市的脚步,捕捉个人的情感记忆。
2024-10-14
阅读更多 -
疾速跳动的节奏—深圳 洪 洋
文化作品我们放弃了小说、诗歌等体裁的文字,将目光集中在散文、随笔等记事、抒情的文字上。从编者的本意上讲,期望这些文字,既可反映深圳城市发展的历程、变化和重要节点,又容纳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体验、记忆、情感,也就是追随城市的脚步,捕捉个人的情感记忆。
2024-10-14
阅读更多 -
首笔筹建经费顺利到位
教育综合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开展筹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才能引进一流师资、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作为深圳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研究型大学,深圳市政府在2019年12月的筹建联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按照深圳市高等教育投入“就高不就低”的政策给予支持。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想尽一切办法办大学
教育综合深理工过渡校区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首批师生入园开展教学培养。深理工明珠校区已于2021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建设,计划2022年完成地下主体结构,2023年完成封顶交付使用。深理工将以学院、书院、研究院“三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有产业意识的科学家、有科研意识的企业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2024-10-14
阅读更多 -
解读“钱学森之问”
教育综合深圳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筹备办副主任赵伟教授开门见山地说:“科研和教育天生就是一体的,我认为搞科研的第一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是顺理成章之举,也是我国科教充分融合的典型案例。”
2024-10-14
阅读更多 -
“三院一体”的新型大学将显著提升创新效率
教育综合科教融合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提出要“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同时指出:“继续发挥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培养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中科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深圳先进院办大学基于三个原因
教育综合先进院教育处处长杨帆介绍,樊建平院长曾对办学做过深入分析,除了上述的三个原因之外,樊院长还算过这样一笔经济账:随着全球疫情及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子以及就读国际高中的准留学生将面临“无国可出、无校可入、无书可读”的“三无”境地。过去,每年都有几十万名中国学子到海外求学,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超过100亿元,如果高校创新体制机
2024-10-14
阅读更多 -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支撑
教育综合世界一流大学一般是指全球性研究型大学或者“旗舰大学”,是建设学术体系的基石,也是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大学在高等教育的知识创造和传播中扮演关键角色,致力培养具有高技能知识的精英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深圳先进院为何要办大学
教育综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深圳的光明科学城自觉承担了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先行启动示范区有一片现代化的建筑裙楼正拔地而起,那是深理工的永久校区,未来办学规模可达10000人。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深圳先进院人才培养质量突出
教育综合先进院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先进院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质量已获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肯定,75%的毕业生进入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高新技术企业,近两年约30%的毕业生年薪超40万元。自主创业者有获2.1亿元投资的案例。
2024-10-14
阅读更多 -
研究生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综合过去16年,先进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大湾区产业发展需要,围绕IT与BT两大领域,重点布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先进电子材料”“碳中和”“海洋科技”八大学科,目前已获批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授权点数量居科研所第一,已构建完善的交叉学科体系,以应对多学科高度融合的需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数次赴京,争取近千名研究生“戴帽”指标
教育综合先进院建院之始便着眼于全球大变局,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精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0-14
阅读更多 -
探索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综合多年来,深圳先进院坚持“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育人方式,培养了一批适应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多模态和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博士后培养模式培育的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将在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路上发挥作用。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深圳先进院培养客座学生,输出复合型人才
教育综合“培养学生对先进院发展有重要意义。2009年初,我刚毕业不久就来到先进院工作,当时还在蛇口的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办公。办公卡位周边就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我与他们有了很好的交流。据我所知,先进院在筹建初期还不具备独立招生资格,就先从国内高校招收实习生来院科研实习。这些实习生基本是边科研学习,边支持筹建工作。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先进院工作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深圳先进院为何要联合培养学生
教育综合“教育是深圳先进院‘四位一体’(科研、产业、教育、资本)创新发展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院从创办之初,就坚持开展学生培养工作。不论建院之初,从国内院校招收的客座实习学生,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还是择优招录的学籍学生,先进院始终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原则,高质量地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先进院院长、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樊建平介绍
2024-10-12
阅读更多 -
太阳能是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综合目前,白杨正在深理工搭建自己的量子太阳能电池实验室,着手开展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工作。高光电转换效率、卓越的耐受性、无毒元素使新式量子点成为廉价、环保性材料。
2024-10-12
阅读更多 -
不断提升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
科学综合能源问题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关键问题之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太阳能应用的重要方式。目前,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一直相对较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近极限,难以满足新兴应用场景的特殊要求。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新型双离子电池项目进入中试阶段
科学综合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我国双碳战略相关产业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全球锂资源储量有限(0.0065%),且分布不均,难以同时支撑电动汽车和规模化储能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储量仅占全球的6%左右,锂资源供给安全不容忽视,尤其锂原材料价格暴涨,亟须发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储能体系及关键材料。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新型铝基锂离子电池完成量产
科学综合从电动汽车到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衣食住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消费市场。
2024-10-12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