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探析——以“白眉拳”为例
作者:曾文静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3-21 人已围观
◎曾文静:龙城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研究人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入了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和生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龙城街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区,成立于2004年,在这样一个年轻而现代的都市城区,仍保留着大量传统客家文化遗产,除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城舞麒麟外,在龙城街道爱联社区还存在一种传承了两百多年的武术—白眉拳。白眉拳是龙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市、区非遗专家认定为深圳市稀有项目,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目前正在申报第三批龙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白眉拳源流及其保护价值
白眉拳,属中国南方的短打内家拳种,为清朝时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由第四代传人惠阳籍俗家弟子张礼泉发扬光大。白眉拳在深圳传承始于20世纪初,至今约有上百年历史。抗战之前,广东省宝安县新屯村人李世强热爱武术,慕名来到广州,拜张礼泉为师,成为白眉拳派正宗的第五代传人。李世强后来回到家乡(今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社区新屯村),设立了“新屯白眉国术馆”,白眉拳在新屯村自此落地生根。后来,新屯村人李汉明又拜李世强之子、第六代传承人李文达为师。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训练、揣摩、总结,李汉明全面掌握了白眉拳武术技艺,成为第七代传承人。李汉明于1975年起在龙岗爱联设馆授徒,相继培养了第八代、第九代传承人,弟子、学生约有3000人,并成立了全球白眉总会属会—深圳龙岗(李汉明白眉拳法研究会),通过数十年研究,写出了白眉拳谱和创造了白眉两仪太极,为保护、传承白眉武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白眉拳是一门高深的内家功夫,讲究内外兼修、创新、发展,类别有白眉拳术、白眉太极、白眉气功等。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因其拳路及器械套路多而复杂,非七八年时间难得其精妙。
白眉拳派崇尚武德,所有弟子都严格遵循白眉师祖训词,秉承“忠义仁信”的宗旨。新屯白眉国术馆还制定了规章制度。白眉拳是在深圳乃至广东武术界都具有相当地位的武术门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系统功夫特征、民俗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值得积极扶持和倾力保护。
二、白眉拳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1.传承方式多样化,家族祖传式的传承链已建立。从白眉拳落地深圳开始,李氏家族便一直延续传承着白眉功夫,开始只向本族后人传授武艺,逐步转变向本村和外来年轻人招收徒弟,接着在外地开设武馆传授武艺,到现在第八代传人自己开设武馆并到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提供免费培训,白眉拳的传承方式从家族式传承到师承式传承最后向社会化传承迈进。第八代传承人应聘爱联小学武术教师并设立武术兴趣班,将白眉武术植入校园生活,街道与区文化部门也联合开办公益培训班,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熟悉本地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此给白眉拳注入新鲜血液并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2.社区性保护效果显著。社区文化建设一直是深圳城市建设的重点,龙城街道现有11个社区,从成立之初便提出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策略,有太极、盘鼓、腰鼓、舞龙等11个社区文化品牌,只有舞龙、舞麒麟和白眉拳三个项目源自本土。保护本土文化传统、保护城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可避免在外来移民特色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同质化趋势。白眉拳作为爱联社区的文化品牌,社区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这项传统武术文化,对白眉拳的保护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社区于2001年成立爱联麒麟武术队,鼓励社区青年学习白眉拳,十余年来陆续投入了近200万元,资助武术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武术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对获奖队员实行奖励政策。在社区节日庆典及大型文体表演活动中都能看到白眉拳的身影,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爱联社区将非遗传承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成为社区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更增添了社区的文化活力。爱联社区民风淳朴、崇尚武德,加上白眉派门规严厉,门下弟子从未发生过恶性斗殴事件,当地居民都为自己家乡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皆以习武为时尚,学习白眉拳成为爱联社区的一项风尚和民俗。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入了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和生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龙城街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区,成立于2004年,在这样一个年轻而现代的都市城区,仍保留着大量传统客家文化遗产,除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城舞麒麟外,在龙城街道爱联社区还存在一种传承了两百多年的武术—白眉拳。白眉拳是龙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市、区非遗专家认定为深圳市稀有项目,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目前正在申报第三批龙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白眉拳源流及其保护价值
白眉拳,属中国南方的短打内家拳种,为清朝时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由第四代传人惠阳籍俗家弟子张礼泉发扬光大。白眉拳在深圳传承始于20世纪初,至今约有上百年历史。抗战之前,广东省宝安县新屯村人李世强热爱武术,慕名来到广州,拜张礼泉为师,成为白眉拳派正宗的第五代传人。李世强后来回到家乡(今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社区新屯村),设立了“新屯白眉国术馆”,白眉拳在新屯村自此落地生根。后来,新屯村人李汉明又拜李世强之子、第六代传承人李文达为师。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训练、揣摩、总结,李汉明全面掌握了白眉拳武术技艺,成为第七代传承人。李汉明于1975年起在龙岗爱联设馆授徒,相继培养了第八代、第九代传承人,弟子、学生约有3000人,并成立了全球白眉总会属会—深圳龙岗(李汉明白眉拳法研究会),通过数十年研究,写出了白眉拳谱和创造了白眉两仪太极,为保护、传承白眉武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白眉拳是一门高深的内家功夫,讲究内外兼修、创新、发展,类别有白眉拳术、白眉太极、白眉气功等。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因其拳路及器械套路多而复杂,非七八年时间难得其精妙。
白眉拳派崇尚武德,所有弟子都严格遵循白眉师祖训词,秉承“忠义仁信”的宗旨。新屯白眉国术馆还制定了规章制度。白眉拳是在深圳乃至广东武术界都具有相当地位的武术门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系统功夫特征、民俗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值得积极扶持和倾力保护。
二、白眉拳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1.传承方式多样化,家族祖传式的传承链已建立。从白眉拳落地深圳开始,李氏家族便一直延续传承着白眉功夫,开始只向本族后人传授武艺,逐步转变向本村和外来年轻人招收徒弟,接着在外地开设武馆传授武艺,到现在第八代传人自己开设武馆并到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提供免费培训,白眉拳的传承方式从家族式传承到师承式传承最后向社会化传承迈进。第八代传承人应聘爱联小学武术教师并设立武术兴趣班,将白眉武术植入校园生活,街道与区文化部门也联合开办公益培训班,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熟悉本地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此给白眉拳注入新鲜血液并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2.社区性保护效果显著。社区文化建设一直是深圳城市建设的重点,龙城街道现有11个社区,从成立之初便提出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策略,有太极、盘鼓、腰鼓、舞龙等11个社区文化品牌,只有舞龙、舞麒麟和白眉拳三个项目源自本土。保护本土文化传统、保护城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可避免在外来移民特色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同质化趋势。白眉拳作为爱联社区的文化品牌,社区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这项传统武术文化,对白眉拳的保护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社区于2001年成立爱联麒麟武术队,鼓励社区青年学习白眉拳,十余年来陆续投入了近200万元,资助武术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武术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对获奖队员实行奖励政策。在社区节日庆典及大型文体表演活动中都能看到白眉拳的身影,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爱联社区将非遗传承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成为社区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更增添了社区的文化活力。爱联社区民风淳朴、崇尚武德,加上白眉派门规严厉,门下弟子从未发生过恶性斗殴事件,当地居民都为自己家乡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皆以习武为时尚,学习白眉拳成为爱联社区的一项风尚和民俗。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