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深圳民间祭祀文化探析——以“下沙祭祖”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
作者:王程太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3-21 人已围观
◎王程太: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辞沙”祭妈祖大典、下沙祭祖习俗和大鹏追念英烈习俗是深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者的祭祀内容、祭祀对象、祭祀程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追思先民乐施善举,造福子孙后代,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现实功能。本文就这三个项目的内容、形式、特征、意义及其价值等作初步分析,请方家指正。
一、“辞沙”祭妈祖
妈祖文化早已享誉海内外,笔者在此不必赘述。但是以“辞沙”的方式祭奠妈祖,那是深圳先民的独创。何谓“辞沙”?“辞沙”即辞别沙滩,投向茫茫大海,去开辟生产的新领域。渔民和使臣为祈求天后娘娘的庇佑,将“太牢”(猪、牛、羊三牲全备)的肚子挖空,填上草,放在海边,祭祀完毕后再沉于海底。当时的“辞沙”祭妈祖活动,主要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和出海前举行。“辞沙”前,做生意的人,事先在天后宫周围搭起商铺,销售香烛和食品。主持人将各乡绅的捐赠登记、造册、入库。主祭人将“太牢”先抬于大殿祭妈祖,然后移至沙滩,舞狮、唱戏、武术表演、杂耍……近千艘在赤湾港停留的渔船爆竹齐鸣,彩旗招展,盛况空前。这一盛典从宋代开始持续到现在。
“辞沙”祭妈祖大典活动一共要进行三天。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先来近200人,开始在大殿和阅台上摆设卤制的猪、鸡、鸭、鹅和水果、糕点等供品,在油灯里放置灯草和添油。傍晚,他们先是在山门平台上用竹片搭好人形架子,用纸糊了一个4米高的巨型“鬼王”,同时还用纸糊了一个“城隍”(象征地方官员)和白马。晚上,他们在大殿举行一个简单的祭拜仪式。祭拜的第一天上午,大批信众、南巫、武术队、舞狮队来到天后宫。大约上午8时,开始集体祭拜妈祖。8位南巫身着道士长袍,敲锣击鼓,吹奏唢呐,诵经念文,在大殿内外1000多名信众叩首祭拜,祈祷天后娘娘保佑。信众听从南巫的指挥,叫“跪下祭拜”则全部下跪,叫“起来祭拜”则全部起身,这人群就像是海浪跌宕起伏,蔚为大观。集体祭拜结束后,则在大院广场观看舞狮表演和武术表演,舞狮表演给人一种阳刚有力、威武洒脱之感;武术表演队员个个功底扎实、行动迅速,赢得信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随后,开始个体祭拜活动,信众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祖的敬重、祈求,主要有以下一些祭拜方式:(1)神像沾灵。信众将供奉在本地小庙或家中的天后神像用轿子抬到天后宫,意在沾染灵气,以求更能显灵。(2)恭请平安吉祥物品。信众争购天后宫出售的风车、会旗、白花、贵人、符、米、茶等物,认为用了能平安,吃了喝了能健康。(3)哄抢慈菇。有的信众将数麻袋慈菇抬到大殿前,抛向阅台,众多信众一起哄抢,抢得越多越好,据说吃了慈菇,多子多福。(4)携衣物拜妈祖。信众将家人衣物洗净叠好捆好,与供品一起摆在案台上,祭毕后则用衣物擦拭大殿神像或器具,表示沾上灵光。(5)喝圣水求健康。信众争喝宫内两口井中之净水,以求保健康。(6)睡龙床,摸龙床,抚摸院内物体。信众争着睡龙床,摸龙床,双手抚摸院内物体,认为这样能添丁发财,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7)采撷树叶带回家。祭拜妈祖后,有些信众到许愿树下摘取树叶,带回家中插在门楣上或花瓶里,表示这样能带回天后宫的吉祥和神灵护佑。(8)倒米填油。信众带来米和油,倒在功德箱里、油灯里和神龛、供台上,寓意为天后宫送米填油积蓄功德。(9)呕吐声,表示妈祖转世。有些信众手执香烛,在大殿天后像前不断发出“、、……”的声音,好像要呕吐,实则表示妈祖神灵已转附到自己身上,已有了神灵的感觉,能够保佑善良的人们了。(10)其他即兴发挥。有的信众在天后像前舞大刀,表示要保护天后的忠心。还有一些老太太,手执一把燃烧的香,放入嘴中,烟从鼻子里冒出,香从嘴里取出后,竟安然无恙,围观者拼命鼓掌喝彩,还给这些老太太口袋里塞红包。像这样的祭拜活动要进行2天。第二天晚上,大家把4米高的“鬼王”抬到院内的广场上燃烧,在燃烧前,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撕“鬼王”腰上挂着的纸片,据说带上这纸片可祛邪,瞬间,“鬼王”的纸片被大家“抢劫”一空。接着南巫点燃“鬼王”,嘴上喃喃念着咒语,大家把纸钱和大米撒向火海,此时,纸钱“鬼王”照天烧,整个大院火光冲天,亮如白昼。
第三天,整个祭祀活动达到高潮。上午8时整,举行盛大祭拜仪式,大家给天后娘娘下跪叩首,锣鼓唢呐声回荡在大殿。仪式结束后,一只狮子在震耳的锣鼓声中腾空而起,随即俯首用嘴轻轻舐着放在案台上的所有供品,以示吉祥。南巫则抱着两个纸箱,一个装着红花白花,一个用来装钱,他们到供品放置的案台旁,逐个分发红花白花,据说白花代表添男,红花代表添女,当南巫将红花白花放到信徒供品上或放到衣服兜里时,信徒都要合掌致谢和派利是,但不拘多少,不久那只空荡的纸箱便装满了钱。最后一个程序是把用红纸抄写的所有参加这次祭祀活动人员的名单,放在用纸糊的“城隍”手上抱着,南巫在那里手舞足蹈,嘴上朗诵着一些吉利的话语。然后点燃这“城隍”和白马,连同大家的名字一起化为灰烬,表示缥缈的香烟把人们的名字和愿望一起带给了天后娘娘。这些天大家都是吃斋,祭祀活动结束的中午一餐饭是吃荤。饭后,信众兴高采烈,浩浩荡荡地离开天后宫,整个“辞沙”祭妈祖大典结束。
深圳赤湾独特的“辞沙”祭妈祖习俗,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独有的习俗体现不同区域民众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特征。由于生产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广东珠三角地区民众深受海洋文化影响,海神天后的信奉者从早期祈求天后保护海上平安、救难扶危扩展到期望天后济世扶贫、庇民护国,并借天后信仰倡导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得他们对天后极其崇敬,顶礼膜拜,祭拜妈祖便格外虔诚。杀猪祭祀、神像沾灵、恭请平安吉祥物品、哄抢慈菇、纸船、鬼王、金塔、纸钱照天烧、携衣物拜妈祖、喝圣水求健康、睡龙床、摸龙床、双手抚摸院内物体、采撷树叶带回家、倒米添油、呕吐声表明妈祖转世等等,这些独有的祭妈祖习俗就反映出珠三角民众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特征。二是有与众不同的祭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祭祀程序。很多天后宫(庙)隆重祭拜妈祖活动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举行,赤湾“辞沙”祭妈祖大典除此之外,在秋天还要举行一次数千人三天三夜的祭拜妈祖大典。祭拜程序相对固定,第一天开始是集体祭拜,接着是舞狮、武术表演,随后直到第二天都是个体祭拜,第二天晚上烧“鬼王”,第三天上午再次举行盛大祭拜仪式,随后将祭祀活动人员名单放在“城隍”手中,与之一起焚烧,象征缥缈的香烟将把人们的名字和愿望一起带给天后娘娘。这套程序使得“辞沙”祭妈祖大典既隆重、大气,又生动、有趣,富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辞沙”祭妈祖是弘扬与传播妈祖文化的又一表现形式。
“辞沙”祭妈祖大典、下沙祭祖习俗和大鹏追念英烈习俗是深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者的祭祀内容、祭祀对象、祭祀程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追思先民乐施善举,造福子孙后代,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现实功能。本文就这三个项目的内容、形式、特征、意义及其价值等作初步分析,请方家指正。
一、“辞沙”祭妈祖
妈祖文化早已享誉海内外,笔者在此不必赘述。但是以“辞沙”的方式祭奠妈祖,那是深圳先民的独创。何谓“辞沙”?“辞沙”即辞别沙滩,投向茫茫大海,去开辟生产的新领域。渔民和使臣为祈求天后娘娘的庇佑,将“太牢”(猪、牛、羊三牲全备)的肚子挖空,填上草,放在海边,祭祀完毕后再沉于海底。当时的“辞沙”祭妈祖活动,主要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和出海前举行。“辞沙”前,做生意的人,事先在天后宫周围搭起商铺,销售香烛和食品。主持人将各乡绅的捐赠登记、造册、入库。主祭人将“太牢”先抬于大殿祭妈祖,然后移至沙滩,舞狮、唱戏、武术表演、杂耍……近千艘在赤湾港停留的渔船爆竹齐鸣,彩旗招展,盛况空前。这一盛典从宋代开始持续到现在。
“辞沙”祭妈祖大典活动一共要进行三天。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先来近200人,开始在大殿和阅台上摆设卤制的猪、鸡、鸭、鹅和水果、糕点等供品,在油灯里放置灯草和添油。傍晚,他们先是在山门平台上用竹片搭好人形架子,用纸糊了一个4米高的巨型“鬼王”,同时还用纸糊了一个“城隍”(象征地方官员)和白马。晚上,他们在大殿举行一个简单的祭拜仪式。祭拜的第一天上午,大批信众、南巫、武术队、舞狮队来到天后宫。大约上午8时,开始集体祭拜妈祖。8位南巫身着道士长袍,敲锣击鼓,吹奏唢呐,诵经念文,在大殿内外1000多名信众叩首祭拜,祈祷天后娘娘保佑。信众听从南巫的指挥,叫“跪下祭拜”则全部下跪,叫“起来祭拜”则全部起身,这人群就像是海浪跌宕起伏,蔚为大观。集体祭拜结束后,则在大院广场观看舞狮表演和武术表演,舞狮表演给人一种阳刚有力、威武洒脱之感;武术表演队员个个功底扎实、行动迅速,赢得信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随后,开始个体祭拜活动,信众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祖的敬重、祈求,主要有以下一些祭拜方式:(1)神像沾灵。信众将供奉在本地小庙或家中的天后神像用轿子抬到天后宫,意在沾染灵气,以求更能显灵。(2)恭请平安吉祥物品。信众争购天后宫出售的风车、会旗、白花、贵人、符、米、茶等物,认为用了能平安,吃了喝了能健康。(3)哄抢慈菇。有的信众将数麻袋慈菇抬到大殿前,抛向阅台,众多信众一起哄抢,抢得越多越好,据说吃了慈菇,多子多福。(4)携衣物拜妈祖。信众将家人衣物洗净叠好捆好,与供品一起摆在案台上,祭毕后则用衣物擦拭大殿神像或器具,表示沾上灵光。(5)喝圣水求健康。信众争喝宫内两口井中之净水,以求保健康。(6)睡龙床,摸龙床,抚摸院内物体。信众争着睡龙床,摸龙床,双手抚摸院内物体,认为这样能添丁发财,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7)采撷树叶带回家。祭拜妈祖后,有些信众到许愿树下摘取树叶,带回家中插在门楣上或花瓶里,表示这样能带回天后宫的吉祥和神灵护佑。(8)倒米填油。信众带来米和油,倒在功德箱里、油灯里和神龛、供台上,寓意为天后宫送米填油积蓄功德。(9)呕吐声,表示妈祖转世。有些信众手执香烛,在大殿天后像前不断发出“、、……”的声音,好像要呕吐,实则表示妈祖神灵已转附到自己身上,已有了神灵的感觉,能够保佑善良的人们了。(10)其他即兴发挥。有的信众在天后像前舞大刀,表示要保护天后的忠心。还有一些老太太,手执一把燃烧的香,放入嘴中,烟从鼻子里冒出,香从嘴里取出后,竟安然无恙,围观者拼命鼓掌喝彩,还给这些老太太口袋里塞红包。像这样的祭拜活动要进行2天。第二天晚上,大家把4米高的“鬼王”抬到院内的广场上燃烧,在燃烧前,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撕“鬼王”腰上挂着的纸片,据说带上这纸片可祛邪,瞬间,“鬼王”的纸片被大家“抢劫”一空。接着南巫点燃“鬼王”,嘴上喃喃念着咒语,大家把纸钱和大米撒向火海,此时,纸钱“鬼王”照天烧,整个大院火光冲天,亮如白昼。
第三天,整个祭祀活动达到高潮。上午8时整,举行盛大祭拜仪式,大家给天后娘娘下跪叩首,锣鼓唢呐声回荡在大殿。仪式结束后,一只狮子在震耳的锣鼓声中腾空而起,随即俯首用嘴轻轻舐着放在案台上的所有供品,以示吉祥。南巫则抱着两个纸箱,一个装着红花白花,一个用来装钱,他们到供品放置的案台旁,逐个分发红花白花,据说白花代表添男,红花代表添女,当南巫将红花白花放到信徒供品上或放到衣服兜里时,信徒都要合掌致谢和派利是,但不拘多少,不久那只空荡的纸箱便装满了钱。最后一个程序是把用红纸抄写的所有参加这次祭祀活动人员的名单,放在用纸糊的“城隍”手上抱着,南巫在那里手舞足蹈,嘴上朗诵着一些吉利的话语。然后点燃这“城隍”和白马,连同大家的名字一起化为灰烬,表示缥缈的香烟把人们的名字和愿望一起带给了天后娘娘。这些天大家都是吃斋,祭祀活动结束的中午一餐饭是吃荤。饭后,信众兴高采烈,浩浩荡荡地离开天后宫,整个“辞沙”祭妈祖大典结束。
深圳赤湾独特的“辞沙”祭妈祖习俗,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独有的习俗体现不同区域民众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特征。由于生产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广东珠三角地区民众深受海洋文化影响,海神天后的信奉者从早期祈求天后保护海上平安、救难扶危扩展到期望天后济世扶贫、庇民护国,并借天后信仰倡导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得他们对天后极其崇敬,顶礼膜拜,祭拜妈祖便格外虔诚。杀猪祭祀、神像沾灵、恭请平安吉祥物品、哄抢慈菇、纸船、鬼王、金塔、纸钱照天烧、携衣物拜妈祖、喝圣水求健康、睡龙床、摸龙床、双手抚摸院内物体、采撷树叶带回家、倒米添油、呕吐声表明妈祖转世等等,这些独有的祭妈祖习俗就反映出珠三角民众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特征。二是有与众不同的祭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祭祀程序。很多天后宫(庙)隆重祭拜妈祖活动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举行,赤湾“辞沙”祭妈祖大典除此之外,在秋天还要举行一次数千人三天三夜的祭拜妈祖大典。祭拜程序相对固定,第一天开始是集体祭拜,接着是舞狮、武术表演,随后直到第二天都是个体祭拜,第二天晚上烧“鬼王”,第三天上午再次举行盛大祭拜仪式,随后将祭祀活动人员名单放在“城隍”手中,与之一起焚烧,象征缥缈的香烟将把人们的名字和愿望一起带给天后娘娘。这套程序使得“辞沙”祭妈祖大典既隆重、大气,又生动、有趣,富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辞沙”祭妈祖是弘扬与传播妈祖文化的又一表现形式。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