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滨海客家的人文脉络:罗氏家风,崇文重教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0 人已围观

鹤湖新居无疑是龙岗最典型的一个客家围屋。数百年来,这方超级建筑里栖居着“勤俭兴家,清白存心”的鹤湖罗氏族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鹤湖罗氏的开基祖罗瑞凤自嘉应州兴宁县迁居龙岗墟一带。据说罗瑞凤初期创业是在东莞凤岗的塘沥墟。塘沥墟与龙岗均位于新安、东莞与归善三县交界处,当年凤岗不属于“迁海”区,社会生活没有受到破坏,经济情况比龙岗好。另外,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就有兴宁罗氏迁入塘沥,可以作为罗瑞凤初期创业的支撑。罗瑞凤初到龙岗时已44岁,无地无产,只能挑起箩筐从小贩做起,往来于龙岗、凤岗之间。他省吃俭用,每天凌晨出门,箩筐中装一块泡过盐水的鹅卵石,吃饭时拿出来舔一舔当下饭菜。他节省到连尿都不浪费,把尿尿到土块上,再放到田里去施肥。因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罗瑞凤逐渐白手起家。

二十年后,罗瑞凤的两个儿子罗廷龙及罗廷贵成了他的左膀右臂。父子以“瑞合”为商号,在塘沥开酿酒作坊、养猪、开糖寮、开榨油坊等,经过一番拼搏,积聚了百万家财,成为当年显赫一时的龙岗首富。据说罗廷贵也特别节俭,大冷天还穿布衣草鞋。他继承其父艰苦创业的作风,大量买田置地。经过两三代人的积累,他们拥有了大片土地。每年夏、秋两季,罗氏三房的男丁都要出去收租。罗氏族人还把生意做到了广州等地。他们也将部分资金投向了龙岗墟,在老街开设了不少店铺。罗瑞凤最初在老街塘唇巷的马福头落脚,有钱后就在上墟石桥头处盖了内有十余间住房、外用围墙围起的围屋,罗氏族人称作上墟围。之后,南约黄氏有一片空地要出售,并且已有人出价。有一天,罗瑞凤的夫人将中介拦下,用好酒好菜招待他,并提出用双倍价格来购买这块地。于是,黄氏将地卖给了罗氏,罗氏在此地兴建房屋。新居下有小湖,经常会有白鹤飞来戏水嬉戏,于是新居便以鹤湖命名,这就是鹤湖新居。嘉庆年间,罗家有年轻人与曾姓人发生冲突,据说是曾姓人来此偷摘龙眼,罗姓人失手把曾姓人打死。为了平息矛盾,罗家只好将上墟围赔给了曾家,搬进了尚未完工的鹤湖新居。在鹤湖新居的横额上镌刻着“聚族於斯”,昭示罗氏兴建围堡聚族而居的愿望。新居建成后,随着罗氏势力的壮大,逐渐对附近的异姓形成压力。黄氏为了跟罗家隔开,修起一道墙壁,但罗氏认为这妨碍自己的风水,很快就拆了墙。黄氏不得已,将剩余的地卖给罗氏后迁往六约。鹤湖新居前面居住着曾有商号“曾广兴”的曾氏,曾氏也在把地卖给罗氏后搬走。鹤湖周围的巫、杜、朱等小姓也渐渐消失。

促使这个家族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训——《豫章罗氏诫子孙训》。罗氏家训就悬挂在祠堂四周,共二十条:“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分事公,及人推己;闺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以兴家庭,务谦厚以处乡里……”罗氏家训融合了俭、廉、孝、礼、信等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鹤湖罗氏的思想,成为家族严于律己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制定者是其先祖罗珠,汉高祖时任治粟内史,清廉自守,秉性刚直,不畏权势。罗珠的人品、人格对鹤湖罗氏的家风家规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馆长邱伟亮说:“鹤湖罗氏的家训,在重视勤俭、仁义的基础上特别提到‘勿学庸流,行险侥幸。贪得无厌,终归穷困’,主要是提倡家庭生活‘财从俭中来’‘以义取财’,而对乡里和修路架桥的公益事业要侠义疏财。”鹤湖罗氏的发展史是深圳客家史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美好品德、良好家风是客家精神的集中展现。

罗氏崇文重教,从鹤湖新居走出了不少英杰才俊,从罗瑞凤下至第六世,共有20人享有科举功名与官位。罗氏后人谨遵家族遗风,“士农工商,各勤其事”,为官清正廉洁,为商勤俭兴家。清道光年间,罗廷贵之子罗兆熊官至广州府儒学正堂,掌管一府教育,主持选拔考试。罗兆熊宅心仁厚,用俸银赈灾,周济贫苦百姓,俸银不够时还常回家向父亲讨要钱两。道光十四年(1834年),龙岗一带发生水灾,罗兆熊因为赈灾有功,朝廷赐给“大夫第”匾。

民国时期,鹤湖罗家的发展又达到一个高峰。鹤湖满房第六代罗秋航加入革命队伍,他与粤军名将邓仲元等人在龙岗、淡水带领武装力量积极参与惠州起义,推动了广东革命的进程。罗秋航与邓仲元友情深厚,娶其姐为妻,结为姻亲。1921年,广东允许民办公路,罗秋航果断变卖部分田产,联合周边几大家族创办了股份性质的联星公司,负责修建淡水至平湖、横岗至龙岗的公路,不仅使民众出行便捷,推进龙岗交通事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兴旺做出了积极贡献。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