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客家民俗:丰富多彩的山歌

作者:杨宏海 来源: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 责任编辑:yezi 2023-04-26 人已围观

考察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往往可以从当地的民间艺术去领略其风情。深圳客家民间艺术既保留山地客家的特色,又吸纳海洋文化、本地文化精华,从而具有“山风海韵”的特色。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市文化局曾组织收集出版第一部《深圳民间歌谣》,包括客家、广府、潮汕(疍家)等民系山歌,而客家山歌就占了百分之九十。深圳山歌丰富多彩,有石岩山歌、盐田山歌、九龙山歌、大鹏山歌、大浪山歌等等。

深圳地区的客家山歌,大约始于清代中晚期。因“迁海复界”后,大批粤东梅州一带的客家人来到滨海深圳,梅州客家山歌便被带到此地。客家人到此拓荒耕种,学会了出海捕鱼,同时保留了爱唱山歌的习俗,所谓“自耕渔而外不废弦歌”。

因梅州素称“山歌之乡”,故深圳客家山歌受其影响最大。比较突出的是石岩与观澜等地的山歌,保留较多梅州客家山歌的本色,喜用比兴、夸张、拟人、双关等手法。如石岩山歌“阿妹生得真真靓,相貌又好又后生。好比十五月光样,哪有缺角被人嫌”。

盐田山歌则比较特别,分为盐田本地山歌和九龙山歌两种。盐田本地山歌曲调也基本上保留了梅州客家山歌曲调的旋律,但盐田九龙山歌曲调则有别于梅州地区的山歌。九龙山歌流行于盐田、沙头角和香港九龙、新界一带。在盐田本地山歌的基础上,其音乐语汇又吸收了外来渔歌、咸水歌等音调,最大的特点是唱腔旋律带有“海洋风”,有好几节分音、四分之一休止符和装饰音,好像浪潮涌来时碰到海岸礁石,戛然止住,然后又跟水退、水涨一样,起伏流淌。这是九龙山歌的独特之处。盐田山歌还有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当地有一个小的族群叫疍家人,他们上岸后与客家人在一起居住,开始学会唱山歌。疍家人婚俗中的“水上迎亲舞”也唱客家山歌,或者按客家山歌的曲调用他们的方言唱,这是滨海深圳特有的民俗文化多元交融的现象。

大鹏山歌是用客家话、粤语、北方话混合而成的“大鹏话”唱的,唱词有七言四句,亦有将每首第一句由七言简略为三言,加上“妹——”拖腔,更为委婉动人。

在盐田、葵涌、大鹏等地,有许多样式的“哭嫁歌”。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赖德术先生长期收集民间歌谣,由他采集的哭嫁歌种类繁多,有盐田哭嫁歌、沙头角哭嫁歌、沙湾哭嫁歌、葵涌哭嫁歌、龙岗哭嫁歌等七种。哭嫁歌种类如此之多,是梅州等客语地区所罕见的。其中盐田一位八十岁老太太凌容娇,当年一口气就可以唱几十首哭嫁歌。

而在龙华的大浪也有丰富的山歌。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音乐总监曾宪元,深入龙华大浪采风调研,几经曲折,终于从一位九十四岁的谢英娇老阿婆那里挖出了一首原生态山歌及唱腔。这首山歌名为《好久唔曾相会过》,歌中唱道:“久唔唱歌忘记歌,久唔行船忘记河。好久唔曾相会过,人情唔聊会生疏。”把客家人喜唱山歌、喜与人交流的文化个性唱得惟妙惟肖。后来曾宪元与杨宏海合作,把这首山歌重新整理编配,创作成快闪山歌《好久唔曾相会过》,由六位歌手用大浪山歌腔调演唱,深受观众欢迎。

深圳各地客家山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当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之时,在举行的庆祝大会暨军民联欢会上,就采用客家五句板的形式,演唱《祝贺东江纵队成立》,由此可见当地深厚的山歌文化基础。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