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传统美术:中国手指书画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手指画又称“指头画”,最早记载于唐代张彦远撰写的《历代名画记》。张璪以手抹绢作画,距今已有 1200 余年历史。而最早的指画传世作品,为清初期广东南海吴韦的指画《花卉图长卷》,距今已有 380余年。

第一代传承人虞一风(1916—1986),浙江镇海人,1944 年到广东游历,受手指书画大家高剑父影响,开始画指画,并受晚清儒将张玉堂拳书的启发,创作手指书法。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均有涉猎,后整理编写《中国指画艺术》一书,将手指书画列为最高艺术。

师传第二代(家传第四代)传承人王和平(1963—),湖北武汉人,定居深圳。1980 年拜虞一风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1980 年至1986 年,随虞一风受吴南生之邀,多次到深圳、广州、汕头等地举办手指书画展、培训班。王和平既有师承又有家传,1999 年他正式随夫人祖母陈虹若学习国画及指画,2005 年定居深圳龙岗区,开办王和平手指书画工作室,从事中国手指书画的研究、创作与推广工作。

师传第三代(家传第五代)王弘宇,湖北武汉人,现居深圳,擅长手指书画;王弘逸,湖北武汉人,现居深圳,擅长手指书画;刘玥乔,北京人,纽约大学本科在读,专习手指书画。

项目特征

中国手指书画以手指代笔作画、写书法,是以手指(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小指)、手掌、拳在宣纸和绢上蘸墨、着色创作的书画作品,是我国书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手指画、手指书法两部分,具有鲜明的传承完整性、独特性、艺术性,地域性、民间艺术特征明显,其线条、渲染、表象独特,创作者的指掌纹使艺术作品难以仿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收藏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传承完整性

王和平既有师承又有家传,完整地传承了中国手指书画技艺,创作时多以食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五指、手掌、手背并用,在画线条和渲染等技法上不断创新。

(二)独特性

写指书,必须凝神静气,一笔一画写出来,指书线条圆润曲折、枯湿浓淡,边缘处自然形成斑驳的质感;作指画,由于手指粗秃硬拙,难画精巧之物。须发挥枯墨法、焦墨法、泼墨法和误墨法等的特点,所画对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浓淡阴阳变化于自然。
 
 
(三)艺术性

中国手指书画继承传统,汲取中西绘画长处,突出手的综合运用。包括勾、卷、拉、划、拍、拖、握等技法和渲、染、擦、积等多种手法。十指连心,直抒创作情感,以其指纹与掌纹产生的天然的肌理效果,使绘人写景气韵生动。

(四)地域性、民间艺术特征明显

自清代吴韦以后,中国手指书画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民间艺人众多,创作内容包括岭南山水、民间传说、传统风俗、花鸟等,无不体现岭南地区质朴的民间美学传统,承载着广东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五)历史文化价值

广东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收藏了大量清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手指书画作品,极具历史价值。作为传统美术,中国手指书画表现题材包括岭南山水、人物、花鸟等,反映当地风物、文化演进,是岭南美术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艺术收藏价值

中国手指书画,技法独特而丰富,指书线条如斧斫刀刻,指画艺术语言生动,水墨色交融,产生特殊的美学效果,极富意趣和艺术特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七)社会价值

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体现艺术多样性。青少年在学习中国手指书画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喜爱和热衷,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精编访谈

主持人:手指书画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那么以手代笔,到底会描摹出怎样的世界呢?您画了这么多年的手指画,对手指会有伤害吗?
 
 
王和平:有伤害。你看我的手指,跟别人的可能不太一样。中指在我画作品《纤夫》的时候,感染了甲沟炎。到最后,整个手肿了起来。
主持人:您的手确实不一样。
王和平:当时我到医院去把整个指甲拔掉了,这是后面长出来的。我画指画,第一是因为从小就喜欢,第二是我想突破工具的束缚。打个比方,用手指画长线,是很难一笔画下来的。
主持人:得拿着毛笔,毕竟毛笔有个长长的笔管子。
王和平:对,毛笔可以吸水、吸墨,可以随自己的控制来表现。但指画不行,因为手指含不了墨,别说画长线了,蘸上去以后,画不好就成了一团。
主持人:既然它有这么多缺点,您为什么还是要用手指来作画?
王和平:因为指画还有一个特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的画被别人看中了,或者想模仿,即便写上我的名字,都是假的,因为细看里面指纹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对,这是非常绝妙的地方,那您用手指作画,画了多少年了?
王和平:应该有 40 多年吧。28 岁以后,我就把指画作为我的研究课题,比方说外面那幅作品《母亲》,是我不仅用技巧,更是用心去画的。想画一幅这么大的画,而且是用手指去完成,难度相当大,因为这个技法以前没有,所以我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很多方式。我把纸张至少在墙上挂了半年,才开始用手去画。后来在山的背面加了个小人物,来表现我自己。他在攀岩、在拉纤。小时候因为受了家里影响,我爸走了以后,我们家里环境就变了,除了偷、抢没有干过以外,该干的活我都干过。
主持人:您也拉过纤?
王和平:拉过纤,也拉过人力车。
主持人:您小时候很苦,不容易。
王和平:画画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那个年代,很多庙里面都破旧不堪,上面的色彩都要人工补上。为了讨碗饭吃,我就在上面学着补色,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我很喜欢。
主持人:您能一直坚持作画,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喜欢?
王和平:是,很多人应该知道,画画实际上是一件很费钱的事。像当时,我们 5分钱只用 3分,剩下 2分钱要攒起来买纸、买笔墨。
主持人:您把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嵌入了您的画作当中。
王和平:是,这幅画当中也有我母亲的影子,我画完这幅画以后拿去装裱,裱好挂到墙上时,我摸着它,眼泪就自然而然地流下来了。因为这么大的一幅人物画,里面所有的线条,都是我用手一点点去完成的。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技法的突破,也是一种绘画语言的突破。
主持人:在画里面,妈妈的每一寸肌肤,都是您用手摸出来的。
王和平:对。
主持人:所以我走近这幅画的时候,不敢去正视她,因为看了之后,很容易掉眼泪。手指画的魅力和震撼力都在这幅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力透纸背的阳刚,残缺古拙的金石和直抒胸臆的率真,这是手指书画的魅力和生命所在。

传承活化
 

40 多年来,王和平以梦为马,孤灯苦修,突破手指头在生宣上画长细线条的桎梏,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13 年,成立书画研究院专项研究中国手指书画,深入挖掘其在广东深圳的历史及传承并广收弟子,其子王弘宇、王弘逸亦自幼随父习手指书画。同时开展中国手指书画大讲堂(进学校、社区、企业、军营)普及讲座,已累计开展近200 场。研发传承培训系列课程,开办中国手指书画非遗特色的绘画、书法培训班 40 多次。开展中国手指书画图文流动展 30 多场,使中国手指书画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