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深圳速度:地王大厦建设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1992年 10月,一个重磅消息又插上了翅膀,飞向国内外:深南中路、宝安南路和解放中路交会处的一块约 2万平方米的土地,公开竞拍。全世界都投来火热的目光,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急忙组织精干团队,定下天价底线,前来深圳竞拍。激烈角逐后,香港熊谷组有限公司、深圳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万众瞩目中笑嘻嘻地拿到了土地,他们两家联合起来,以 1.42亿美元的价格竞拍成功,创下了深圳的地价之王。

接下来,要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一座宏伟的地王大厦,设计高度为383.95米,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其钢结构吊装难度、焊接精度的要求格外之高。

公开竞标的消息传来,中建三局新任局长洪可柱坐不住了。他和助手以及专家经几个昼夜细细研究后,亲自带队前往竞标。他带来的虎将中,有一位是中建三局泰国经理部副经理鲍广鉴。这天,他和鲍广鉴一路打听,找上门去沟通。与钢结构承包商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专家谈判时,对方早就听说过鲍广鉴的大名,问道:“鲍先生愿意干地王吗?”鲍广鉴豪气干云地说,当然想做!

日方专家面带微笑,转头问洪可柱:“你会让鲍先生任项目经理吗?”洪可柱暗想,可能有好事,忙说:“会的。”
日方专家又笑了,从抽屉拿出簇新的合同,说:“我们签吧。”

1994年 3月 28日,鸟语花香,春光正好,中建三局一公司迎来了大喜事:正式承接了地王大厦的重点项目 —总重量 2.45万吨的钢结构安装工程。地王大厦建设方案由美籍华人张国言设计,宽与高之比是 1∶9。这将是世界上最“扁”最“瘦”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无疑也增加了不少。但中建三局一公司上上下下毫无惧色,像长坂坡前横枪跃马的张飞一样,挺身而立。

5月 27日,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正式开始,6颗从东京漂洋过海而来的合金螺栓,被牢牢拧在巨大的钢架上。
洪可柱信守承诺,将鲍广鉴调任中建三局一公司副经理,主管这一项目。鲍广鉴第一步是广纳贤才,组建核心团队。他找来当年一起东渡日本取经的老朋友魏大年、自学成才的焊接高手刘家华帮忙,共同攻克这一项目。上海国贸项目的厉雄和李国荣两位老工长,也被鲍广鉴挖来,做了自己的副手。这一项目是外资背景,经常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做过翻译的王宏也被鲍广鉴“摇唇鼓舌”请来,成为最早到这个项目的员工之一。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久经战阵,但眼下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主楼总施工面积 15万平方米,全部钢结构焊缝达 600千米,还有安装压型钢板13万平方米、熔焊栓钉 50万颗、高强螺栓 50万颗。此外,还有其他难以计数的技术与吊装难题。然而,合同白纸黑字写着的工期仅为 14.5个月,如果拖延一天,便将罚款 6000美元。

无形的压力像一座黑魆魆的大山,向鲍广鉴沉沉压来。他知道,这场硬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自己名誉扫地还是小事,中建三局一公司多年来付出无数心血,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或许也将毁于一旦。

厉雄和李国荣是中建三局一公司久负盛名的干才,一个负责生产和进度,一个负责质量与安全。两人在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吊装方案上常常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鲍广鉴对两人的关系十分清楚,但坚持重用他们,不过总及时四两拨千斤,居中调解,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无论是工期、安全,还是质量都创下了一流水平,鲍广鉴颇为得意地说:“他们是欢喜冤家,也是我的左膀右臂。”

项目开工不久,黑云压城城欲摧,台风和暴雨突然袭来,一连几天不止。鲍广鉴只好让员工们停歇下来,工期被延误了近 30天。大家都知道合同上写着的罚款条目,粗粗一算,已是一笔巨款,急得团团转。

这天,老天终于开眼,风停雨止,一轮红日从大海上缓缓升腾起来。厉雄喜形于色,胡乱套上工服,立即召集人马进行柱梁吊装。与此同时,土建施工也开始了忙碌,作业面上满是钢筋与脚手架,随时都可能坠落伤人,安全没有了保障。李国荣听说后,急忙赶到现场阻止,要求大家停下来。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