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古代史事 古代史事

扫码关注

英国人告御状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4 人已围观


“一口通商”政策落实后,两广总督府下的官员和“十三行”更是青云直上。
 
清廷确立了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廷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与之相伴随的是,行商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品都需要他们经手买卖。
 
这样一来,“十三行”就不是半官半商了,实质上成了对外贸易的官府衙门,成了大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需要说明的是,“十三行”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行数并不固定,少则四家,多则二十几家,全凭商家的实力以及与官府协调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想象两广总督府下官员和“十三行”为所欲为的情景了,也可以想象洪仁辉状词的内容了。
 
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人洪仁辉的“御状”,看着看着,一辈子讲究华夷之防的他勃然大怒:一、你一个“英夷”蕞尔小邦,通篇状纸尽合格式,如果没有与文人私通,怎么可能做到?二、纵使我底下奴才有错,你一个“英夷”有什么资格置喙、喊冤,要求我祭出雷霆之怒?
 
盛怒之下,乾隆皇帝大笔一挥,批示:“事涉外夷,关系国体,务须彻底根究,以彰天朝宪典。”
 
大清皇帝亲自督办,案情很快水落石出。粤海关监督李永标严重渎职,其家人和下属对外商敲诈勒索及贪腐罪行属实。李永标被枷号六十日、鞭一百,解刑部发落;其涉案家人发配新疆为奴;其余涉案人员革职的革职,坐牢的坐牢。此前地方官员私立、侵吞的“生活用品税”等涉税项目,一律明码标价,所得款项全部上缴朝廷。
 
乾隆皇帝认定这份状纸由熟知本朝公文格式的国人代写,给钦差大臣的上谕中明令“必有内地奸民,潜为勾引,事关海疆,自应彻底根究”。于是,与洪仁辉联系密切,并为其代写状纸的四川人刘亚匾被处死。洪仁辉,因其“外借递呈之名,阴为试探之计”,并“勾串内地奸民,代为列款,希冀违例别通海口”,将之送往澳门圈禁三年,刑期满后驱逐回国。
 
两广总督李侍尧本有失察之过,但他揣摩透了乾隆皇帝的心思,巧言令色说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外商受内地刁民的蛊惑,建议立法以防外夷“偷窥中国”。乾隆皇帝居然信了,下令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进一步强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倩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讯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夷船收舶处所,应请酌拨营员弹压稽查也”。
 
明清之际,中西文明本就殊道异行,一个向着皇权专制的谷底踽踽独行,一个朝着现代文明的山峰激情攀登。乾隆皇帝的倒行逆施,大大加快了清王朝跌入深渊的速度,失去了自我救赎和向外学习的可能性。
 
若干年后,洪仁辉回到英国,把自己在清朝的遭遇一顿哭诉。一些激进的英国人当时就不干了,嚷嚷着要用武力手段换取和清朝的平等贸易。要不是乔治·马戛尔尼等温和派议员的调和,说不定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在18世纪就打起来了。

很赞哦! ( )

上一篇:文明升降机

下一篇: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