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历史人文 历史人文

  • 一部革命史,首章是香港

    近现代史事一部革命史,首章是香港

    革命思想发源于香港,革命行动策动于香港,一部辛亥革命史,香港角色格外抢眼。一直坚守在香港的兴中会、同盟会老会员冯自由晚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打开任何一部近代革命史,第一章就是香港。”

    2024-09-20

    阅读更多
  • 从变法者到保皇党

    近现代史事从变法者到保皇党

    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被中华民族奉为伟人,不只是他引导革命党人最终成就了共和大业,更在于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表现出来的绝境中不绝望、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2024-09-20

    阅读更多
  • 从“医人”到“医国”

    近现代史事从“医人”到“医国”

    走不通改良主义这条死胡同,矢志振兴中华的孙中山最终只能走上革命这条救国的羊肠小道,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2024-09-20

    阅读更多
  • 觉醒之年——大家乐

    近现代史事觉醒之年——大家乐

    1986年7月8日,位于荔枝公园北门的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搭了一个长14米、宽8米的土台子,邀请海关宣传队前来演出。不料,宣传队因故未能前来,为了救场,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只好自己上台,但节目不够,主持人灵机一动,拿起话筒对黑压压的观众说,台下有特长的朋友要不要上来展示一下?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问,把打工妹、打工仔压抑已久的青春活力、展示自我的冲动与欲望

    2024-09-20

    阅读更多
  • 街头即景

    近现代史事街头即景

    很多老人对深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记忆,是日夜不停的打桩声。当他们渐渐习惯了建设的火热与嘈杂,睡觉安稳了,四处的打桩声却停了下来。反常的安静再次让人难以安眠。大批项目下马,昔日繁忙的建筑工地冷落荒凉。吊塔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油漆斑驳,长满锈迹。半途停工的楼房留下一堆水泥框架,框架上很快长出了绿苔,周围则长满齐人高的野草。一些来不及开建的高

    2024-09-20

    阅读更多
  • 深圳皮鞋厂——“中国制造”的缩影

    近现代史事深圳皮鞋厂——“中国制造”的缩影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商人刘天就走过简陋的罗湖海关,来深圳投资来料加工厂。这件事登上了《人民日报》,媒体称他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刘天就的产业涉及零售业、媒体业,他还被称为“东南亚鞋王”。

    2024-09-20

    阅读更多
  • 明白人

    近现代史事明白人

    李灏生于广东,却是地道京官。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之初,即在中央工作。他先后任职于国家经委、计委、建委,主管进出口及外国投资;参与多届五年计划的制定;协助谷牧处理过不少特区事务;1983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熟悉国家经济的底线与运作。

    2024-09-20

    阅读更多
  • 上前线

    近现代史事上前线

    昔日人头攒动的罗湖商业区街头行人稀落。神州第一高楼国贸大厦已经落成,但内地股东纷纷要求退资,给市委带来巨大的压力。银行的贷款压缩高达10亿元,大批项目下马,大批建筑工人失业。

    2024-09-20

    阅读更多
  • 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

    近现代史事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

    货币本质上只是一个代替实物的筹码。不同货币之间的比值,只能由市场决定。严格的外汇管制,必然造成黑市猖獗。当年的罗湖车站前、国贸大厦门外,都有很多追着人兑换外汇的中老年妇女。这些倒汇小贩背后,通常是大大小小的钱庄。

    2024-09-20

    阅读更多
  • 《蛇口通讯》

    近现代史事《蛇口通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得到中央肯定后,袁庚立即把蛇口试管的改革扩大到舆论区。他要办一份不一样的报纸,“不要尽讲好话,而要敢于批评干部”,把蛇口的人事、财政情况公开,让蛇口人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2024-09-20

    阅读更多
  • 原始积累

    近现代史事原始积累

    按当时的政策,经济特区进口的国外产品也不能销售到内地,但内地客户在经济特区内购买的商品运出却没有明确的限制。深圳的一些单位和个人最初的原始积累主要靠的就是这样的生意。先收内地客户部分货款作为定金,然后向港商订货,货到深圳,买方付清余款。这绝非普通人能做得起来,首先要有进口许可证,其次要有外汇配额。

    2024-09-19

    阅读更多
  • 1985年叙事

    近现代史事1985年叙事

    世界太大了。1985年,地球照例不会平静。地震、政变、劫机、沉船时有发生。有两件看上去十分平常的事情发生在这一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15日,第一个因特网域名“.com”在美国开始应用。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开端总是显得平淡无奇。

    2024-09-19

    阅读更多
  • 万丰模式

    近现代史事万丰模式

    万丰村隶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不傍海也不靠山,不近广深公路也不近广九铁路,去趟深圳城区有60公里之遥。村民2000多人,99%以上姓潘。由于太穷,当年逃往香港的年轻劳力有500多人。

    2024-09-19

    阅读更多
  • 中国大门口放爆竹,要响

    近现代史事中国大门口放爆竹,要响

    竹园宾馆宴会厅,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向100多位应邀前来的省、市部委领导宣传,深圳要建一座大厦,成为全国各省市、中央部委在国门前沿的一个窗口。这座大厦原定38层,现改为53层。楼是大家的,请大家来集资建楼。

    2024-09-19

    阅读更多
  • 题词

    近现代史事题词

    当日邓小平一行从蛇口乘船前往珠海,行前没有对深圳经济特区工作做任何评价。深圳市决定委派接待处处长张荣去请小平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1月30日一大早,张荣就赶到了广州。他通过有关方面将深圳人的请求向邓小平汇报了。

    2024-09-19

    阅读更多
  • 不知敬畏

    近现代史事不知敬畏

    袁庚回忆:“小平上车后,群众涌过来,车只能慢慢通过。有一些人趴到车窗上往里看。我当时坐在小平同志身边,中央警卫局一位姓宋的局长命令司机快开。我这时火了,大声说,小平同志,外面群众想见你,这位宋局长却叫司机冲过去,我看是不是请梁湘同志调解一下?邓榕在旁边说,袁庚真滑头。满车人哄堂大笑。梁湘便叫司机慢慢开。

    2024-09-19

    阅读更多
  • “百日维新”,虎头蛇尾

    近现代史事“百日维新”,虎头蛇尾

    19世纪晚期,港岛、南九龙半岛逐渐发展成一个中西交汇的商贸重镇,渐渐显露出了现代城市的雏形。香港人口不断增长,社会日趋多元,各种思潮汇聚于此,在商业、文化上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4-09-18

    阅读更多
  • 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近现代史事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在这场事关中日两国国运之战上的完败,宣告了一度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2024-09-18

    阅读更多
  • “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近现代史事“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九龙寨城是香港的一个特殊存在:它是旧中国国力极度衰弱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英国对香港地区步步蚕食的入侵过程,它亲历了香港在20世纪中叶后梦幻般的腾飞之路,它目送着香港这个百年游子终于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2024-09-18

    阅读更多
  • 尘封的新界人民抗英战

    近现代史事尘封的新界人民抗英战

    新界人民抗英战的悲壮,表明那个年代的英国,为了所谓自由贸易的扩张,肆意屠杀平民。

    2024-09-18

    阅读更多
  • 深圳河之名的由来

    地名起源深圳河之名的由来

    19日,王存善和骆克在香港岛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此前外人一无所知的“罗溪”“滘水”“清河”,第一次以“深圳河”之名现身于官方文件中,作为一条特殊的界河渐为人知。

    2024-09-18

    阅读更多
  • 强行登陆尖沙咀

    近现代史事强行登陆尖沙咀

    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无能又自私的清王朝以牺牲主权和人民利益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皇权。一纸《南京条约》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中国大地上从此群魔乱舞,中国历史从此进入被列强予取予夺的黑暗近代史。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舟山与香港

    近现代史事舟山与香港

    1840年6月,一支由40多艘战舰、4000多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由孟加拉抵达广州,封锁珠江口。此后,他们连克定海、广州、厦门、宁波、上海、镇江。1842年8月4日,英军自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沟通南北漕运的大运河、清王朝的生命线即将被切断,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在战和两端摇摆了两年多之后,彻底丧失了继续抵抗的信心,决定全面求和。

    2024-09-14

    阅读更多
  • 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古代史事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下议院最终以271张赞成票对262张反对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华战争经费拨款议案。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娱自乐的清帝国,迎来了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夷”的坚船利炮。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英国人告御状

    古代史事英国人告御状

    自唐宋以来,广州一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但在历史上也只出现过三次“一口通商”。第一次是在明嘉靖1523—1566年,共持续了43年;第二次是在1655—1684年,共持续了29年。第三次就是乾隆皇帝这次“精减”口岸,再次让广州一枝独秀。

    2024-09-14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