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敬畏生命

作者:王振文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3 人已围观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有人从医院打来电话,说小许昨天下楼时突然摔倒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头肿得跟斗一样,快不行了!

我赶紧去了医院。大夫说,他有一截脑血管天生畸形,爆裂了。他已经脑死亡,现在就靠呼吸机在维持生命。他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已哭成了泪人,让人不忍目睹。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了医院。小许的病房里空荡荡的,弥漫着浓浓来苏水儿的味道。小许的床上惨白的床单平展展的,已没有半点生气。护士说,昨天晚上他的家人来了,把人拉走了!

我的眼前一片空白,仿佛看见了呼吸机拔下来后,小许那颗年轻的心脏还在有力地跳动,还在向死亡抗争!

从来没有见过雪花的小许,像雪花一样飘逝了,融化在了蓝天里和空气中。我想,它一定会飘向北方的……

司机小杨是典型的敦厚的邻家大男孩,给我朋友开车已有几年了。一年前结的婚,现在小孩应该都有几个月了。不知为什么,春节过后一直没有回来。

小杨家在澄迈县的一个农场,好在不算太远,那天我们特地开车去看他。我们找到了他在学校旁的新房,门上“百年好合"的婚联依旧鲜艳。门锁着,没人。往里看了看,婚床、双喜的蚊帐、簇新的梳妆台上的化妆品整整齐齐。
不远处人家门前几个人在闲聊,问了小杨家,几个人愣了一下,不语。再问小杨在吗?表情更怪,其中的一个指了指后面的一间木板屋。

木板屋四处透风,床上的蚊帐已分不出颜色,凌乱不堪的厨房,冰锅冷灶。屋顶上吊下来一个大筐,里面酣睡着一个胖胖的男孩,睡梦中不时地咧咧小嘴笑笑,甚是可爱。

孩子旁边的一个小碗里装着稠稠的面糊,像农村老太太打格褚的糨糊。小杨的父亲回来了,站在那里同我们打招呼,没有让座的意思。

“小杨呢?”朋友问。“去了。”小杨的父亲面无表情。“去哪了?”朋友又问。“走了,几个月了—”“走了?什么是走了?!”

沉默。浑浊的眼泪已涌满了这位白发人的眼眶。我突然明白了。赶紧扯了一下朋友,他愣住了。

小杨的弟弟回来了,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经过。大年初五的晚上,小杨感到有些头痛,还咳嗽,就到农场的医院看了看。回来后又觉得胸口闷。媳妇看不对就到外面打了"120"。左等右等不见救护车的影子,没办法,又去了农场医院。后来听说救护车来了,找不到地方,转了一圈又走了。

到医院没多长时间人就不行了。到底是什么病都不知道就这样小杨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简简单单地走了。

小杨死后,媳妇又待了一个多月,在伤心和无望之下,撤下吃奶的孩子回了海口。

小杨死了,媳妇走了。老两口只好硬撑起这个垮下来的家。没钱买奶粉,他们就给娃娃熬糊糊。这娃也争气,不哭也不闹,还很结实。他们原样保留着儿子的新房,在伤痛和回味中幻想着儿子、媳妇会突然回来。

在我们的坚持下,小杨的弟弟带我们去了墓地。最后看一眼小杨。

七拐八拐终于在杂草和灌木中,找到了一杯新鲜黄土。方圆也就是一米,不到二十厘米高。我们蹲在土堆旁,极力想透过黄土,再看一看小杨那张可爱的娃娃脸。一杯泥土就这么一盖,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没了?

我蹲在那里又想了很久。

生命的尊严

生命很脆弱,很无常,但再脆弱无常的生命也有他的尊严。我同事的儿子小时候玩炮仗炸残了左手,炸瞎了双眼。后来在妈妈的全力支持下,凭着顽强的毅力,靠一台录音机学完了电大课程,不但找到了工作,还赢得了爱情。

她妈妈认为成功的经验就是非常小心地不去碰孩子心上的伤疤。要像正常孩子一样看待他们,千万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次,我和她一块去看她儿子,她拿出一张新拍的照片,举到双目失明的儿子面前,说:“你看,你看呀!”手里还指点着。

这一幕让我感动不已!这就是母亲。在母亲的心中,儿子永远都是完美的,哪怕是双目失明的儿子。

十几年前,我去北京看望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晚上陪着我彻夜长谈。十几年后,当我凭着依稀的记忆,再次摸到他家时,他已双目失明!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能只凭声音认出我来。依然的满脸笑容,依然的热情有加。丝毫看不出生活的打击对他的伤害。那种从容淡定,不卑不亢,不经过一些岁月是修炼不出来的。

很赞哦! ( )

上一篇:月末的广深线

下一篇:为女儿种一棵树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