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罗湖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与成就
作者: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7~2018年卷》 责任编辑:huzhitian 2022-12-13 人已围观
(二)多措并举,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1. 拓展办学空间,解决学位紧张问题
罗湖区采取“新建一批、重建一批、扩建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的措施,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新建未来学校等8所学校,预增学位共15045个;重建锦田小学等11 所学校,预增学位共3950个;扩建松泉中学等18所学校,预增学位1710个。2017年,罗湖区中小学总学位149886个,千人学位数149.3个,基本实现了满足条件的学生100%有学上。到2020年,我区新改扩建学校陆续完成后,全区将有公办小学学位54540个,其中小一学位9090个;公办初中学位28200个,其中初一学位9400个。公办学位缺口可通过民办学位来补充,100%满足学位需求。幼儿园阶段,2018年,可提供小班学位数12500个,适龄儿童数12259人,供需平衡;2019年,可提供小班学位数13550个,适龄儿童数13834人,供需基本平衡;2020年,可提供小班学位数14960个,适龄儿童数15235人,供需基本平衡。
2. 科学规划编制,确保学位有效供给
在罗湖区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区政府率先研判,对全区学校布局进行了精准规划,编制了《罗湖区中小学布局与建设规划》和《罗湖区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3年)》,把“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纳入《罗湖区空间发展规划(2017~2030年)》,计划到2030年,新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26所,新增初中学位1
万个,小学学位2.3万个。通过对过去五年(2012~2016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情况和学生人数的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今后几年人口发展、城市建设和学校规划建设等因素,对未来三年(2018~2020年)的学位供应和需求形势进行了认真的测算和研判,编制了《罗湖区未来三年义务教育学位供需预测报告》,对我区
义务教育学位供需进行了科学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优化供地审批,解决建设用地瓶颈
罗湖区成立了用地供应工作领导小组和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区内土地供应工作,审定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方案、审议重大事项,及时研究解决新改扩建学校用地、产权回收、学校拆建等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罗湖区稳步推进“以区为主”的规划土地监察体制改革,将街道查违执法队伍收归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创新地将临时用地、临时建筑审批、土地整备等管理职责统一纳入管理,进一步理顺规划土地监察体制,加强罗湖区规划土地监察力度。此外,罗湖区政府制订了“校内住宅置换三年计划”,拟释放教育用地,扩大教学空间。目前,行知职业技术学校28户住户已全部置换,其他24所学校红线内住宅计划将发挥罗湖区
“棚改”精神加快置换,未来可增加办学用房72036平方米。
“棚改”精神加快置换,未来可增加办学用房72036平方米。
4. 实施“上天入地”,拓展学校办学空间
罗湖区结合区情实际,率先提出“上天入地”校园建设思路,力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突破楼层高度限制向上拓展空间;二是拓展地下空间建设辅助用房,逐步形成地上用房用于教学,地下用房用于服务的功能格局;三是深挖现有空间潜力,辖区内学校采取“一校一案”,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罗湖区学校总建筑面积111 .66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数为7.45平方米。其中,公办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为6.70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为11 .69平方米,均达到广东省标准。
5. 加快新改扩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为打造“精品教育”工程,罗湖区在学校新改扩建项目上原则上采用代建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学校工程实施。仅2018年,已有44所学校“美丽校园”修缮改造项目正采用代建模式实施,年内将完成工程竣工验收;还有12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正按照代建模式推进,预计将缩短建设周期,创新性地解决学校建设项目设计水平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住宅建设项目用地、方案及规划审批过程中,罗湖区明确社区配套及公共服务用房(包括教育设施)建设规模、设置位置、权属及产权移交方式,要求分期开发项目的配套必须在首期建设和验收。预售审批时,要求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用房完成封顶,或与主体工程进度一致。办理《房地产预售许可证》时,涉及需移交政府的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用房,必须提交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用房移交意向协议书,确保配套学校及时移交政府。
很赞哦! ( )
上一篇:罗湖区教育发展概况
下一篇:罗湖区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措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