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罗湖区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与成就
作者: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7~2018年卷》 责任编辑:huzhitian 2022-12-13 人已围观
(四)改革创新,提高区域教育生态水平
1.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为满足辖区居民入园需求,我区采用多种方式,保证学前教育入园率,2014~2017年,我区学前毛入园率均达到100%,保障了绝大多数幼儿就近入园。近三年,通过增加分校区、进行新型公办园尝试等方式,大力发展公办园,新建移交和到期收回的幼儿园全部办成新型公办园。2017年,已建设新型公办园6所,到2020年,新型公办园将占比30%以上。我区每年投入财政补助近1.2亿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截至目前,建成普惠幼儿园11 2所,占全区幼儿园78.91%,共提供30393个学位,覆盖全区83.8%的学位。在65个社区中覆盖了59个社区,社区覆盖率达90.8%,基本建成了以公办和普惠园为主体,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有效缓解了“入园贵”的问题。采取四项措施提高了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一是通过推进成立新型公办园保障公益普惠;二是通过创新体制激发办园活力;三是通过区“以奖促评”的政策,大力投入、扶持、帮助各类幼儿园上等级;四是通过聘任专职责任督学、片长园带动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升规范优质办园的整体水平。
2. 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罗湖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73所学校(含校区)10 0%通过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评估验收,优质中小学比例达100%。一是按照大生均标准对所有公办学校进行资源分配,落实《罗湖区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所有民办学校进行补贴奖励。二是保障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保证100%的学生有学上,保证符合政策并申请通过双免审核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顺利入读公办学校。三是牢牢把控学业质量关,保障学生教育质量检测成绩Ⅲ级以上达标比例,2016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科目和艺术科目成绩位居全国和全省前列。四是保障“班班通”覆盖率,各学校班级均配备了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班班通”覆盖率达100%。五是注重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普遍达标,2016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1.51%,优良率为30.85%;2017年,合格率为90.23%,优良率为32.14%,优良率稳步提升。
3. 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我区注重高中教育,大力推动公民办高中出成绩、出特色、出经验。目前,我区7所普通高中均为市级以上普通高中,100%达标,高中教育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一是努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16年,我区高中毛入学率101.57%,2017年,毛入学率109.90%,提升了8.23%。二是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提高课堂教学
质效上下功夫,在优化复习备考策略上做文章,连续两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本科率、重本率高位运行。2016年,本科率、重本率分别为75.77%、29.57%;2017年,本科率、重本率分别为72.64%、27.80%。三是创新发展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门类,重点建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教专业,把学生培养成为文化基础好、职业品德高、专业知识全面、基本技能扎实、就业创业能力强的中等专门人才。
4. 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区教育局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服务完善、信息化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成人教育市场,构建了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成人教育体系。一是由政府牵头高效整合公共成人教育资源,规范公共培训机构产权管理,形成了公共培训机构在课程、师资、场地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网络化发展,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设立公益性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学习制度,形成开放、灵活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网络。三是建设学习型社区,成立“罗湖社区学院”,开设卫生保健、科普教育等课程,对辖区居民进行社会文化教育,开辟百家讲坛、楼道文化等,对居民进行社会道德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开办“罗湖区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预防意外情况发生”等专题教育。
5. 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罗湖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关心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是制订了《深圳市罗湖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2016年7月,成立了罗湖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配备教研员,确定特殊教育学校筹备人。目前,我区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1.1%。二是利用银湖一小用地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校名为“深圳市星园学校”,现已规划立项,预计2019年建成。三是建立台账制度,掌握我区特殊儿童情况,将特殊教育纳入当年财政经费预算,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生均经费按普通生均经费的10倍下拨,切实保障特殊适龄儿童入学权益。四是提高普通教师的特教能力,区教育局、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全区相关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培训,2016年底出台了《罗湖区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教津贴及相关待遇标准》,落实我区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五是区内设置了2所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在笋岗小学、滨河小学2所学校的基础上,扩大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对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孩子,实行“融合教育支持计划”。六是2017年财政预算投入48.6万元,对我区无法到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委托有资质的特教机构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受惠人数从12名增加到27名。
6. 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
罗湖现有民办学校20所,专任教师1515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不断规范,我区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一是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逐年追加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初创时的每年200万元增至2017年的每年9600余万元,主要用于民办学校各类评估奖励、发放学位补贴及从教津贴、购买设施设备等。二是选派干部到民办学校挂职,进一步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协助民办学校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加强公民办学校间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交流。三是加强对民办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推行公民办学校教师“一对一”导师辅导,成立了“罗湖区名师讲师团”,组织名师到全区民办学校进行巡讲、巡课、评课活动。四是建立了“罗湖区民办学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制定了《罗湖区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管理条例》,设立了“罗湖区民办教育激励关爱专项奖励基金”,启动了“民办教职工关爱计划”。
很赞哦! ( )
上一篇:罗湖区教育发展概况
下一篇:罗湖区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措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