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南岭村:一个村庄的传奇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张伟基急得像屁股上着了火,顾不上回家,叫了一辆拖拉机,一阵风般地向边境线追去。到了夜幕下的深圳河边,终于见到人头攒动的村里人,张伟基刚要开口劝,又一眼瞥见正往人群里躲的妻子,大吃一惊。

“你怎么也来了?快回去!”张伟基厉声说。

妻子也没好气地戗道:“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在香港,你是党员又是大队干部,肯定不会‘逃港’,你不去,我不去,那全家不得等死吗?”

五月的热浪逼得张伟基出了一身大汗。他想:妻子说得没错,身为党员和大队干部,我肯定不会“逃港”;但如果能过上好日子,眼前这些村里人谁愿意离乡背井去香港呢?

想归想,张伟基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开始苦口婆心劝妻子和大家回去。僵持了大半夜,话说了一箩筐,妻子和 50多个人总算答应了,但别的人铁了心要走,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对岸。后来,逃走的人还捎了话回来:“就算死了,也不让骨灰飘回南岭村。”

第二年春节,几个出去做了“香港人”的年轻人“衣锦还乡”,回南岭村探亲了。他们穿着港式时髦衣服,配上村里难得一见的锃亮皮鞋,脸上堆着得意,来到张伟基家。大年里来的都是客,张伟基脸颊挂了笑,忙着让座、上茶。年轻人却不屑地摆摆手,每人掏出 10港元,说,村里厕所太脏了,和香港不能比,你是生产队长,拿上钱去找几个人,把厕所扫扫,搞干净点!

端着茶杯的张伟基,一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笑意也早冻在了脸上。

其实,从深圳河边拉回 50多个村民后,张伟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里许多人逃去了香港,大片土地荒芜,他狠下心来,悄悄搞起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按人口、劳力情况,把田地分给了各家各户。大家喜笑颜开,干劲十足,秋收时,村里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从原来亩产四五百斤增至六七百斤。家家户户的猪、鸡、鱼和柿子也都丰收了,吃饱穿暖已不是问题。

大家缺的还是钱,逃港青年返乡后得意洋洋,也是因为兜比村里人鼓得多。张伟基想,要挣钱,还是得招商引资办工厂。他知道自己办厂子是门外汉,得出去取经才行。

不久,张伟基到宝安县社队企业局,找了一份以工代干的工作,借机学习特区创办外引内联企业的经验。有时候,他还偷偷记下笔记。

有了经验,张伟基也有了信心,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在村里搞发展,开始着手招商引资。一段时间里,他带上 3名村民,每天一早就到新安酒店或者外贸公司门口守候港商。他们一口水也舍不得买,到了中午,才随便吃点盒饭,然后继续等。见到大腹便便、昂首挺胸的港商,便上前套近乎,尔后大吹特吹南岭村如何好。

还真有不少港商被说动了,跟着他到了南岭村,但看到这里一片脏乱、破旧,空气里满是禽兽的屎尿味,又连一条马路都没有,掉头就走,把张伟基孤零零地扔在那里发呆。

张伟基想,没有马路,至少可以先把卫生整治好。他决心先改变第一生产队的村容村貌,营造出适合投资建厂的环境。于是,他一有空闲,便家家串门,一番动员后组建了一支卫生清洁队,每人每月 50元。卫生清洁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清理、打扫,又合理设置了各种卫生设施。

终于,南岭村像跳进海里洗浴了一番,焕然一新:挖了排污下水道,新建一批三级无害化公厕和垃圾池,设置了 200个垃圾箱,家家户户屋前屋后还栽了树,种上了花。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的南岭村隐在绿意葱茏间,唐诗宋词的意境弥漫开来。

村里变样了,后来考察的商人果然印象不错。一家叫和平无线电厂的企业答应到南岭村第一生产队办厂,取名南和公司,象征“南岭与和平”。随后,张伟基帮着跑办厂执照,足足跑了半年,几乎把双腿跑细了才拿到。这是深圳市最早的一批内联企业之一。开工那天,村里人兴高采烈,他的眼睛也湿润了。

有了破天荒的第一家,张伟基信心更足了。这时,深圳特区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不时向郊区征收田土。南岭村第一生产队也被征收了一批,拿到了一笔征地补偿巨款—43万元。

村民们人人兴奋不已,想着把这笔钱分下来,自己家就能改善点生活了。有几个还凑在村前的树下,盘算着买点什么家电好。

张伟基也考虑过按人头把钱分给每家每户,想到:我家劳动力多,分钱的话,我家能得 12万元。但他又一想,集体经济像老母鸡,养好了能下更多的蛋,村里要想过好日子,得从长远考虑,现在少分,把钱用来建厂房,以后肯定能多分几倍甚至几十倍。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