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南岭村:一个村庄的传奇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一位港商听人说到南岭村,寻寻觅觅而来,到村里仔细走了一圈,看中了一块 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他找到张伟基,客客气气地说,愿意出高价买下来。张伟基笑了笑,一口拒绝了。后来,他将这块地无偿给了布吉镇,建起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办了学校,张伟基又设想办一所上档次的医院,让乡邻们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而且比城里要更好,费用全免。一栋气派的医院大楼随后拔地而起,各路技术高超的医生被招了过来。乡邻们有了病痛,再也不用去人家的地盘排队、挂号了,幸福感油然而生。工厂里的外来劳务工,张伟基也从未忘记,决定推行统筹医疗。每个务工者每月只要交 2元统筹医疗费,便能在村医院免费看病。他们也被浓浓的温情包裹着,早已把南岭当作了自己的家园。

1986年 2月,深圳市宝安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学习南岭村的决定》,南岭村更是声名鹊起。许多境外投资者带着鼓胀的腰包慕名而来,张伟基抓住机会,建起了第一个大型工业区,南岭村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基本构建。村子的名字和村级机构还在,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竹篱茅舍、阡陌纵横的村庄。村民们也不再是靠天吃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

只有张伟基依旧像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甚或夜晚也常是难得歇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村里的大小事上。他还像个“守财奴”一般,时刻注意保护集体经济,常常说:“村集体经济就像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农村走什么道路都好,关键是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不能有名无实,要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甜头。”发展工业之外,他又发挥村集体力量,极力发展旅游业、商贸业,使集体经济犹如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到 1987年时,南岭村人均年收入高达 5000元,家家盖了新房、用上新家电。这时,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仅 397元。四年后,南岭村又登临新的高峰,年人均集体分配超过 1万元。

集体经济里最重要的利益是土地。南岭村如同整个深圳,地价像席卷的南海潮一样不断上涨,但张伟基坚持守土有责,不以转让土地获利。多年后,总面积仅约4平方千米的南岭村,依然约1平方千米可以利用。而如果完全靠卖土地获得资产,卖完最后一寸土地,村集体就会像长跑后的运动员,精疲力竭,失去了发展后劲,也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

家底殷实了,日子像春花一样美,村民们最担心的是国家政策突然变化。看到当时国内的大环境有如阴云,他们聚在一块时,不无焦虑地说,改革开放能不能持续下去?如果走回头路,那就麻烦了,南岭村又会回到那个贫困的年代。张伟基嘴上不说,心里想的也和大家一样。

1987年 2月,坚定的改革派、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风尘仆仆来到了南岭村。张伟基陪同他在村里转了许久,汇报了南岭村从穷到富的成绩。习仲勋一路笑容满面,不时点头。

张伟基见气氛很好,趁机反映了村民们的担心。习仲勋严肃地说,政策只会越变越好,你和大家都放心干!
张伟基吃了一颗“定心丸”,开心地笑了。

两年后,一场政治风波带来了滚滚阴云,邻近南岭村的许多村庄停建工厂,村民担心的事似乎终于发生了。张伟基不信邪,召开村支部委员会议,铿锵地说:“改革开放的车轮绝不可能逆转,抓经济发展,错不了。”随后,他和支部委员们又去安慰村民们,该怎么做的照旧。

1992年 1月,邓小平第二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每到一处便针对性地发表谈话,强调改革和开放不动摇。谈话发表后,外商们又喜滋滋地跨过了深圳河。张伟基和村委乘着东风,聘请专家,制定一个全村发展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赶超亚洲四小龙”,同时投资近 1亿兴建第二个工业区,吸引国内外 10家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前来落户。南岭村像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一往无前。一年后,全村固定资产已达 6亿元,人均年收入又跨新台阶,达到 2.9万元。

1994年,深圳市颁布《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又一股春风吹来,张伟基决定鼓励村民“以村为家”,成立股份合作公司,把村里的部分集体资产转为村民的个人股权。一夜间,村民们换了一种形式做主人:人人有股权,年年有红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共同富裕的村民笑逐颜开,喧哗的笑语盖过了深圳河的波涛声。

199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和龙岗区委、区政府又树立典范,分别作出《关于向南岭村学习的决定》。省里也授予南岭村“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进村”的称号。张伟基也屡获各种荣誉,20多年间,早已实现当初承诺的他成为全村老少的主心骨,备受信任,一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基曾有四次离开南岭村,升迁到级别更高的部门的机会,但他舍不得南岭村和乡邻们,都一一放弃了。他说,守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1998年,年事已高的张伟基退了下来。在村民们的信任下,他的儿子张育彪接过了接力棒,成为新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南岭村开始新的奔跑。张育彪有着比他父亲更大的优势,大学研究生毕业,思维也更开阔。

南岭村像一个跨栏运动员,还在继续向前跳跃狂奔。2000年,张育彪和村委们商量后,又花大手笔投资 8000万元兴建了第四个工业区。港商们闻讯后,又揣着钱包,兴冲冲找上门来,投资了 1.5亿多港元。村里的商业和旅游业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得以进一步发展。年底时,张育彪睡梦里都在笑:全村经济今年总收入 1.7亿元,人均纯收入 9.5万元;全村集体固定资产 8亿元,人均占有集体固定资产 100万元。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