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苦难铸就辉煌:华为的深圳故事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好在正拔节生长的深圳不拒绝勤奋者,一段时间的劳碌后,华为公司有了些许盈利,任正非总算稍稍缓过气来。

这时,他对交换机开始着迷。他了解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作为新技术设备的交换机,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了实现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高,工矿企业、酒店宾馆和公安部门,都会毫不吝啬地购买适合的交换机。不过,任正非想到的,别人早想到了,这一行业的竞争因而十分激烈,以销售 HAX交换机为主的内地企业,至少有 200家。

任正非决定用公司的盈利部分,打入交换机领域。目标锁定后,华为很快成为香港鸿年公司 HAX交换机的代理商。任正非做事相当严谨,对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近乎苛刻,因而深受客户们的好评和信赖。客户口口相传,华为渐渐声名鹊起,订单数量像加热的温度表般节节攀升,甚至令香港鸿年公司一度“中断”现货供应,喜坏了鸿年的老板。

然而,任正非已不满足仅仅卖设备。他发现,国内电信部门对程控交换机十分渴望,但还只能依赖进口,主要来源于“七国八制”,即美国 AT&T、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以及日本 NEC和富士通。在这些强势傲慢的跨国公司面前,中国民族企业几无立足之地,市场被它们牢牢把持。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在胸间悄然涌动,任正非下定决心:自己做研发,打破这一局面。

多年后,任正非解释说:“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了。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

1991年 9月,华为创办四周年之际,任正非租下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新的公司驻地,开启了自己豪迈的梦想。

他带领华为全心投入研发。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员工吃住都在公司,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干,终于有了第一批产品 —HJD48交换机。一上市,销售便令人意外的火爆,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任正非像在战场上拿下了一个险峻的高地,额头上的皱纹早被浓浓笑意填平了。各路人才闻讯,争相来投,华为员工数量从 6人猛增到 100多人。

任正非决定乘胜进攻,研发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在交换机里使用价值最高,对技术的要求最高,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最多。程控交换机能用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沟通,还可以进行长途交流。这时,程控交换机仅仅能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制造,国内还没有自造过。

跨国公司乘机长驱而入,已占领了中国通信市场,各级电信局也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只相信外国货。程控交换机因而被垄断,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一般至少 300美元,日本货也在 200美元左右。围绕程控交换机而来的延伸费也相当昂贵,涉及话机组装、零件配置等细节服务,还要追加 5000元的“手续费”。高昂的价格,加上半年的排队等候时间,使中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不足 0.5%,老百姓被隔绝在方便的通信之外。

研发程控交换机,有一炮而红的机遇,但更多是坠落深渊的风险。

任正非的设想提出后,遭到了多数管理层人员的反对。他们忧虑忡忡,说若将辛苦赚来的数千万利润投入科研,一旦失败如何是好。

任正非反复思考后,决定摸索着前行,先去大洋彼岸的美国取点经,回来再定夺。美国之行,让任正非像闯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眼界大开,也坚定了研发程控交换机的决心。回国后,他马上组建了攻关小组,以美国最先进的 AT&T五号机为标本,研发自己的产品。

任正非决心背水一战。站在办公室的窗边,他肃然对部下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1993年年初,华为沉默多时后,一飞冲天,程控交换机 JK1000开发宣告成功。不久,邮电部批准了 JK1000入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江西乐安县邮电局公溪支局伸出热情的双手,成为 JK1000的第一家客户。华为和任正非以自己的产品打开了局用市场,眼前似乎敞亮起来。

然而,令任正非没想到的是,1993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和计算机技术都迅速发展,使交换机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使用功能、成本节省和性能技术等都远远优于空分技术,华为的 JK1000刚出来不久,便落伍了。
任正非咬咬牙,又开始了数字化新产品的秘密研发。

不久,C&C08程控交换机又破茧而出。这款新的交换机,除了数字化,还有着含内部光纤、智能化等优点。这意味着华为的通信技术,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任正非长长吁了一口气。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