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苦难铸就辉煌:华为的深圳故事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这时,多数国际电信巨头已进入中国。但电信设备制造的售后服务要求很高,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因而国际电信巨头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设在省会城市和沿海重点城市,至于购买力有限的广大农村市场,则基本上放弃了。

尽管有了 C&C08程控交换机这一拳头产品,但任正非清楚,在大城市与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国际巨头直接交火,仍是以卵击石。于是,熟读毛泽东著作的他,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先占领广大农村市场,步步为营,最后包围、占领城市。与国际巨头的产品相比,C&C08程控交换机功能类似,但价格低了三分之二,这为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遵照任正非部署的战略,华为稳扎稳打,捷报频传,“根据地”逐步扩大,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任正非没有陶醉止步,精心运筹后,又将研发目标瞄准了万门机,成立了万门机研发项目组。

研发历经波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组买了 20万美元的开发板和其他相关设备,精心研究后,无果而终,白白损失了 20万美元,也就是 100多万元人民币。经过千方百计及时止损,最终还是丢了 20万元人民币。第二阶段,任正非又“用人不疑”,大胆起用原班人马。一天,研发者灵感突如其来,采用光纤连接模块的方式取代过去的总线技术,而且是世界最先进的光传输技术 —准 SDH技术,一举成功。

像站在了高山绝顶之上,任正非喜悦不已,向员工们豪迈预言:“10年后,华为要和 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占三分之一天下!”

随着技术上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小,华为营业收入从 1993年的 4.1亿元,增长到 2000年的 200亿元。华为也与巨龙、大唐、中兴通讯等其他三家企业一道,被称为国内通信行业里的“中兴四将”和“巨大中华”。

随后,任正非抓住天时,完胜巨龙和大唐。“中兴四将”只剩下了华为和中兴,任正非又像战狼一般奋然向前,与中兴进行多番惊险的角逐,最终在市场效益上领先一筹,站在了中国通信企业的巅峰。

任正非意气风发,开始将目光盯向了国外。他知道,华为在国内风生水起,但国际市场上还声名寂寥,因而极具魄力地开始了大手笔投入。

从 1996年到 2000年,华为频频现身国际电信展,以“混个脸熟”。任正非还巧妙推出“东方丝绸之路”“东方快车”等品牌计划,让国际客户一步步熟悉陌生的华为。

1997年,任正非参观美国 IBM后,意识到华为与国际一流企业在管理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决定不惜代价,向 IBM取经。随后,华为与IBM启动了合作项目“IT策略与规划”,内容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 3—5年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 IT支持系统,包括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和财务四统一等八个项目。这一学习耗资巨大,要完成这次管理变革,华为至少要投入二十亿人民币。

如此巨额的学费,换来集成化流程等变革,内部不同的声音不小,但任正非不容置疑地强推下去。不久,华为终于能与世界顶级的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以同一种语言进行沟通了。

完成了品牌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后,任正非准备亮剑,远征海外市场,与国际电信巨头展开正面角逐。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任正非对这一经典名言领会十分深刻,始终保持高度的危机感,郑重提醒员工们:“若三五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他决定组建一支彪悍的“远征军”,出海远征。

面对国际市场,任正非又开始运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定先锁定不太发达的亚非拉地区,然后再逐步向发达国家推进。他说:“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亚非拉地区,又以非洲最为贫困。然而,华为最初挺进非洲时,与西方企业较量也屡屡失败。非洲客户囿于过去的成见,不大相信华为,竟然反问:“这真的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产品吗?”另一方面,一些非洲国家依旧战乱频仍,华为员工需要时刻注意危险,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华为挺进非洲的第一站是刚果(金)。此前,国际巨头阿尔卡特的势力早已深入这里,他们采取设备融资方式,在当地以高薪招募了许多短期雇工,又借工程分包的策略站稳了脚跟。但阿尔卡特也有不足,基础设施很粗陋,交通网络是短板;在传染疾病横行的农村地区,阿尔卡特的员工们由于交通的不便更是叫苦不迭。不多久,阿尔卡特撑不下去,悄然撤出了刚果(金),放弃了这片市场。

此后,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等公司也像当年的探险家一样,怀着寻宝的梦想先后来到这里,又很快叹息一声,转身而去,只留下了惆怅的背影。“强敌”畏难退缩,放弃阵地,华为的机会便来了。华为“远征军”干将们机动灵活,慨然而进,将刚果(金)迅速拿了下来。随后,他们余勇可贾,又乘胜进入其他非洲国家。

2004年,华为宣布,在肯尼亚承接的智能网改造和升级成功。这项工程造价 3400万美元,标志着华为在开拓非洲市场上取得了一次空前大捷。乘战胜之威,华为兵分多路,“攻城略地”,屡战屡捷:2005年,华为的通信网络产品、技术和服务几乎覆盖了全南非,销售额突破 10亿美元;2006年,华为在毛里求斯建起了第一个 3G商用局;也在这一年,华为又在尼日利亚承建了全非洲最长的国内传输网。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