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扫码关注

间关百战佐中兴:中兴的深圳故事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1985年 2月,春天临近,阳光日渐明媚起来,暖风从深圳湾海面柔柔轻拂而来,塞满了街道、广场和行道树间的每一处空隙。

这天,一家科技企业——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了。在蓬勃如春的经济特区,这或许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但对人到中年的关中汉子侯为贵而言,却是人生的全新起点。一座能听得见海涛澎湃的屋舍的会议室里,这位书卷气十足的儒雅汉子笑容满面。望着满屋一张张同样喜气的脸,他很是感慨:多少个日夜的筹划、奔波,总算没有白费……

抗战烽火遍地的 1941年,侯为贵生于日寇不断轰炸下的古城西安,父母饱受惊吓、颠簸之苦。他幼年聪慧,沉静好学,上学后成绩优良,常常令父母眉开眼笑,欣慰不已。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南昌大学,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大学生。侯为贵喜欢思考,对科技知识有浓厚兴趣。毕业时,按照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他来到了西安一所中专,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1969年,这所中专整体转为航天部六九一厂所属的企业,侯为贵也从“吃粉笔灰”的老师变更了身份,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其时,正值闹哄哄的“文革”,工人属于领导阶级,地位远比被讥为“臭老九”的教师高,侯为贵从“糠箩”跳入“米箩”,有些意外之喜。他专注于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逐渐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1979年 1月,中美建交公报在残雪即将消融时正式生效。公报重申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两个曾经在朝鲜半岛刺刀见红、大打出手的国家,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也缓缓推开沉重的国门,开始进入发展经济的改革开放时代。

这时,国家认识到了国产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钱学森感慨道,60年代,我们全力投入“两弹一星”,我们得到很多;70年代我们没有搞半导体,我们为此失去很多。古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钱学森痛惜之余,决定奋起直追,集中火力攻关,加大力度研究半导体技术。他深思熟虑后,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位于西安的六九一厂。

六九一厂马上行动起来。这天,担任技术科长的侯为贵受领了一项特别任务—前往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对这个国人眼里一度面目狰狞的超级大国,从未出过国门的侯为贵也是一脸茫然。他日夜忙碌,搜集了许多资料,突击补课,但踏上美国土地后,还是感觉似乎到了另一个星球,尤其是中美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令他内心震撼不已。

侯为贵在芝加哥等地待了一个多月,也第一次亲身领会到了什么是市场经济。在国内,企业实行计划经济,很少考虑成本,特别是航天系统的企业,只要能够上天,成本便忽略不计。国内制作的集成电路广角电镀,镀金有好几微米厚。美国人当着侯为贵的面讥讽说,这个钱往地上乱撒,不需要做这么厚的镀金,同样能保证质量。

侯为贵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感慨地说,人家的企业是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国内对成本的概念是很淡薄的。他认定,只有知识、科技才能使国家发展,而科技发展的机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等地。

1984年,六九一厂打算到深圳办一家计算机芯片公司,又派侯为贵担任侦察兵,南下深圳考察。侯为贵打点行装,欣然而行,很快完成了公司的可行性考察报告,六九一厂却拿不出投资所需的巨款,只得放弃。但侯为贵提供的有关深圳经济特区的另外一些情况,令厂领导怦然心动。侯为贵说,因香港聘请工人费用过高,而内地劳动力相对廉价,许多香港出口组装厂将订单转移到了深圳,深圳的加工贸易一时风生水起,利润很是可观。

侯为贵向厂领导建议,可以先向银行贷出款项做加工贸易,所需远比芯片少,积累一定资金后,再发展芯片技术。这是“曲线救国”的好办法,厂领导笑了,很快做出了决策。

侯为贵又奉命率团队回到深圳,四处奔忙起来。不久,香港运兴电子贸易公司和航天系统长城工业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广宇工业公司)被侯为贵描绘的蓝图说动,先后答应与六九一厂合作,三方共同出资,合办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几番协商后,公司注册资金为 280万元人民币,六九一厂出大头,占总股本的 66%,侯为贵被任命为公司的总经理。

于是,有了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张的一幕,也有了侯为贵欣慰的笑容。从技术领域转入陌生的商海,侯为贵小心翼翼,摸索着向前。他承接风险小的电风扇、电子琴、冷暖机、电子表和电话机等代理加工业务。来的都是客,只要有活干,他便开开心心接纳。

公司的业务量很快上来了。每天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有干不完的活计,侯为贵心里却突然不是滋味。他发现,一部电话机或者一台电风扇的加工利润,才区区几毛钱。公司上上下下忙活一整天,赚不了 200元,还抵不上街上一个摆摊的修鞋匠。利润的大头,都被笑得合不拢嘴的港商拿走了。年底一算,中兴公司才赚了 35万元,人均创收异常低。

不过,组装电话机时,侯为贵对通信设备生发了浓厚的兴趣。他找来各种资料,沉入其间研究,发现一些发达国家,通信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大,而中国则连电话都是罕见的奢侈品,更不用说普及了。这一巨大的差距,使侯为贵痛惜之余,看到了深不可测的商机。

1986年,他果断放弃了代理加工业务,在内部成立一个深圳研究所,组织精干人马,悄悄研制起了小交换机。不久,交换机出来了,迅速打入市场,为中兴赚得了第一桶金。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