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改革开放综述 改革开放综述
间关百战佐中兴:中兴的深圳故事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手机之外,侯为贵又将 3G定为中兴的核心战略。2005年,中兴与和记黄埔英国公司签署了 30万部 WCDMA终端合同,3G终端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中兴也因此获得了《商业周刊》“全球 IT百强企业”之一的殊荣。第二年,中兴又与加拿大签署 3G终端合作协议,进一步打开了北美主流运营商市场。不久,中兴通讯成功进入了全球 100家顶级电信运营商的前 50名,国际化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2007年,中兴成为 Vodafone、Telefonica、Telstra等一流运营商终端供应商,CDMA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发展最快的GSM设备供应商,昂然进入全球四大设备供应商行列。
面对巨大的成绩和荣誉,侯为贵一则谦逊,一则雄心勃勃地说,中兴未来在西欧、北美还是要有规模地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主导企业。
海外市场气吞万里如虎,国内市场也屡屡告捷。2009年,中国举行TD-SCDMA、CDMA、WCDMA三种制式的 3G市场公开招标,中兴通讯全力以赴,一举夺得 36%的综合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 3G网络设备提供商。
侯为贵格外注重产品技术的研发,从不吝啬巨资的投入。他说:“巨额的研发投入,是中兴通讯超越国际通信巨头的基础。”
在侯为贵义无反顾的推动下,中兴通讯每年投入科研开发的金额,都占销售收入 10%左右。2012年,中兴因业务调整,遭遇一次冰雪连天的“滑铁卢”,利润大幅缩水,亏损达 28亿元。但对研发的投入,侯为贵依旧眉头也不皱,从未想过放弃或减少。2011年到 2016年近 5年间,中兴的研发投入累计为 400亿元,仅 2015年一年便超过 100亿元。中国上市的公司中,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傲然居于首位。
侯为贵说,中国真正的红利不是劳动力加工,而是技术红利、高端人才红利。在中兴通讯,他的说法得到了有力的佐证,7万多名员工中,心无旁骛、专门从事研发者有 3万多,从事技术服务者则有 2万多,都是惊人的庞大队伍。
2014年 8月,侯为贵批准新的 M-ICT万物移动互联战略。这一战略的要求是,应时代和客户而变,重塑酷(cool)公司,技术上更绿色(green),组织和心态上更开放(open),成为 M-ICT时代的价值实现者。战略的布局,锁定为电信设备、政企网、终端和蓝海四大市场。随后,中兴成立了 CGO创新实验室,每年的研发,都慷慨投入 10亿元左右。
侯为贵对知识产权规划极为重视,将其作为公司战略,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知识产权战略决策。他还制定了多种奖励措施,鼓励员工们“写专利、报专利”,将知识产权战略渗透到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
同时,中兴内部还先后成立了五大研究院,又另外集中最顶尖的专家,组建了一个战略与技术专家组。专家们召开重要会议时,侯为贵必定亲临会场,不断叮嘱说,技术要与市场结合,才有生命力。
巨额资金像江河一样源源不断投入,中兴的专利也硕果累累,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 6万件,已授权专利 1.7万件,成为全球通信产业主要专利持有者之一。这些专利,具有高度权利稳定性和技术品质的占 90%以上,包括众多覆盖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以及覆盖通信产业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可谓价值连城。
因为过于稳健,侯为贵也像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一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错失了一些关键领域的研发,譬如芯片。
2000年左右,中兴通讯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合作,组建中兴集成电路,开始了 3G手机基带芯片的研发。这是亚洲破天荒的第一家,但一段时间后,侯为贵选择了放弃。这一浅尝辄止的举措,给中兴埋下巨大隐患。
2018年 4月,美国为打压中国的高新技术公司,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零部件,包括最重要的芯片。一时间,中兴被釜底抽薪,几乎陷入绝境。已退休两年,曾“间关百战佐中兴”的侯为贵被迫重新出山,奔波在机场和谈判桌,帮助解决“灭顶”的危机。最终,中兴被迫向美国商务部缴纳 22.9亿美元的罚金,损失惨重。或许,此时已白发如银的侯为贵,终于感受到了当年放弃芯片研发的深入骨髓之痛。
然而,月亮有盈有亏,海潮有涨有落,中兴一时的落寞,并不损减其卓异与荣光。从深圳湾崛起的中兴,终究是一只不死鸟。侯为贵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深圳湾似乎听见了这铿锵的话语,也似乎依稀见着了一个浴火重生的中兴,浪涛陡然激荡起来,层层叠叠涌向天边,涌向大洋的深处……
很赞哦! ( )
上一篇:苦难铸就辉煌:华为的深圳故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