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陈宜言:践行“拓荒牛”精神,投身特区建设 36 年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09 人已围观





实实在在做人,不追逐名利,对社会、对桥梁事业尽责,这是我一定要守住的底线。

入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我 29 岁就被破格提拔为市政设计研究院史上最年轻的主任工程师, 2003 年我接任院长。当时 160 多人的事业编和一部分合同工,有些人浮于事。我作为院长,破除编制束缚,改革薪酬制度,推行了全员同工同酬,让能干事、干大事的不吃亏,调动了全院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两三年,市政设计研究院稳定在 1100 人左右,城市的组合结构桥梁是市政设计研究院的强项,在全国前列位置。主营业务是市政项目和轨道交通设计,外地的业务占比有 40% 左右。

2016 年末,我入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委员会由住建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及勘察设计大师代表组成,这是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家级荣誉称号,也是业界对我的认可。与大师这个称号相伴而生的是影响力,同时还有压力。被评为 “大师”就要干大师的事 , 就要体现大师的水平。实实在在做人,不追逐名利,对社会、对桥梁事业尽责,这是我一定要守住的底线。有了“大师”的头衔,也意味着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珍惜和运用好这个话语权尤为重要。比如桥梁养护的问题,一些地方的桥梁没必要拆,加固一下就行,遇到这种问题,我这个“大师”就要负起责任,充分运用好话语权,在与政府领导的沟通中说明可行的整改方案是在同样的基础上做加固,会比拆掉原来的更好。

改革开放已融入深圳这座城

现在回想我们市政设计研究院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也得益于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政策鼓励创新发展,所以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约束相对也小一点。现在市政设计研究院跑到全国各地去干,业务已经遍布全国。

作为一名深圳的“拓荒牛”, 我伴随着深圳的成长。深圳这座城市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非常包容,很多东西都能交汇在一起。正如当年大桥局的那些老工程师,对我们这些新来的年轻人给予了很多的指导。

深圳对人才也十分重视,现在很多单位的优秀人才都可以拿到较高的补贴,对专家人才也是给予很高待遇。像我这样的专家人才,市委组织部还指定一个市委领导作为一对一的联系人,有什么事可以直接通过他们反映上去,这在很多城市是做不到的。我想,这就是深圳为什么能在短短 40 年变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吧。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