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市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作者:教师教学调研组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17 人已围观

(三)教师教学实施情况

1.提升教师个人素养,积极造就有魅力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关于“如果学生对政治存在厌学现象,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学科特点的原因”的占56.28%,选择“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的占26.98%,选择“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原因”的占6.98%,选择“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的”占9.77%。

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把最主要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学科特点”,似乎反映了当前高中政治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学科的某种偏见。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即“教师个人素质”,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一般会认为教师通过提高个人素质是能改变学生厌学政治的现象。比较上述两种观点,我们不能否认学科特点对学生厌学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一些倾向于理科思维的学生,会喜欢理科中较为客观理性的数字推理、公式演算。然而,认为教师个人素质会影响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这样的观点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科的发展则是更为积极的,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素质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来转变学生对学科的某种偏见,甚至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并获得成就感。

2.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的问题

政治学科学习积极性不足。关于“您的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认为“很有积极性”的占11.17%,认为“比较好”的占51.16%,认为“不太好,需要激励”的占31.16%,认为“不积极,难以激励”的占6.51%。这一数据有些令人担忧,因为在教师看来,仍然有近40%的学生学习政治不够积极。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努力程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几个问题,都涉及学生学习中“思维”上的困惑。

在“你认为学生最欠缺的训练是”中,选择“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占27.44%,选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占31.63%,选择“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的占7.44%,选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占33.49%。

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相较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训练,其他三项能力训练是比较欠缺的。这三项能力实质上都是“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在随后“您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的问题中,教师们的选择也表明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关键是要解决思维方法的问题。在该问题中,选择“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占9.77%,选择“思维方法的提升”的占71.16%,选择“解题能力的培养”的占16.74%,选择“教材内容的巩固”的占2.33%。大部分教师认为提升学生思维方法是最重要的,如下图。

当前全国高考并不是单纯机械考查知识的记忆,而是前述四种能力的考查,实质上就是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提升思维方法和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等方面的不足,这也是当前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并有效备考全国卷高考的关键所在。

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不足,会体现在其“理解能力跟不上”“思路狭隘”等方面。在问题“你觉得平时授课中,学生体现得最明显的不足是”中,选择“理解能力跟不上”的占45.12%,选择“认识片面,思路狭隘”的占23.26%,选择“缺乏生活经验”的占26.98%,选择“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占4.64%。

上述数据的前两项相加占68.38%,反映思维方法和能力是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从思维的引导上着眼,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逻辑辩证地分析问题,忌盲目灌输。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教学事例、情境设置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3.在高考备考中凸显出“学科知识的难易”和“考试试题的难易”的不对应性,亟须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于“高考主观题涉及的内容中,您认为在教学指导中最难把握的是”,选择《经济生活》的占44.65%,选择《政治生活》的占3.26%,选择《文化生活》的占38.14%,选择《生活与哲学》的占13.95%。

《经济生活》之所以“最难把握”,“经济现象的复杂”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限”的矛盾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如何促进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等既是社会的热点又是学界的理论难点,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有限,理解上容易陷入片面和狭隘。与《生活与哲学》相比,《文化生活》知识则具体可感一些。然而,在考试试题上,特别是主观试题中,《生活与哲学》因之原理清晰、逻辑性强,考生更易掌握答题规律,而《文化生活》因涉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质的文化,不同方面的作用,在其主观试题综合作答上,对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这应该是教师们认为“难把握”的原因所在。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大力气去研究《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高考主观试题考查方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以及教师们为此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哪些变革,在指导学生学习上需要进行怎样的引导。

学生们为何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为什么思维方法亟须提升?为什么理解力不足?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我们能够获得一些思考。

4.课堂生态积极向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新课程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艰难的实践中开始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和接受,并付诸实践。大部分教师具有自觉的教学反思意识,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以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为辅”,占比70.23%。而对于“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探讨”和“学生小组互助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运用较少,这说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得不还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上数据表明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普遍贯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一定的背离,个中原因非常值得反思。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优化,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调查显示,71.63%的老师每节课堂的讲授时间大概是15~30分钟,教师讲授时间在31~40分钟的只有较少部分教师。

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有37.67%的老师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但也有36.28%的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选择与教材、教参保持一致。还有24.65%的老师选择根据自己的理解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富有创造性。但也有极个别的老师没有精心安排,随大流,缺乏个性。

从学生课堂问题的解决来看,92.09%的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即时进行讲解答疑。这反映出老师们普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富有针对性、时效性。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衡量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半数以上教师(占比55.81%)认为应该根据“学生表达的观点是否属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这一角度来做判断,这充分说明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学习主体个性张扬和创新发展。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悟,仍然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的理解与参考答案或教师的讲解一致,显示出了教学标准上的教条主义倾向,这将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变通,与全国卷高考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5.新课程作业价值观逐步形成,重视方法引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渐成共识

调查显示,有近半数教师(占比48.84%)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问题上,采用自编试题和教辅试题同时布置的方式,但也有38.60%的老师会单纯地采用教辅资料上的练习题,依赖教辅资料,自编资料不足。在作业布置的频率上,大部分教师每次授课后或者每框题讲完后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作业;在作业批改方式上,一大半教师(占比67.44%)能对学生作业实施全批全改。

布置作业时,有46.51%的老师偶尔会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而布置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作业,但也有一分部教师希望能够根据给学生布置差异性的作业,但认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在政治能力训练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应对学生加强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训练,而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提升是被老师们认为最重要的训练项目,有71.16%的老师对此持肯定态度。

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占比48.37%)在安排政治测试的频率上采取每单元测试一次;试卷讲评课效率不断提升,绝大部分老师(占比83.26%)能就知识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对出错率高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使练习评讲能够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77.21%的老师认为,学生只有系统掌握教材知识,才能在考试中胜出,取得理想成绩。只有4.65%的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老师们并不认可“题海战术”。

上述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对待作业的内容、作业的批改,但是还有不少教师依赖教辅资料、自编的作业不足,作业布置的区分度也没有普遍落实。因此,当前高中政治学科作业的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