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餐饮 餐饮

扫码关注

 元宵 “禾花”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民间美味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9-20 人已围观


“禾花糰”是用新收割的优质香糯谷,放进烘热的大铁镬里爆出来的谷花,再用黄糖浆、香脆花生米粘捏成的爆米花团。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深圳当地人谓之“散年”,是接近新年“尾声”又一个高潮的节日,也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良宵佳节。

元宵节古称元夕、元夜、上元节。清康熙《新安县志》载:“元宵,张灯作乐。凡先年生男者,以是晚‘庆灯’。”许多墟镇村落凡在上年度内添丁的人家,都到祠堂“点灯”,祭拜祖先,并将新生男丁姓名列入族谱,然后请村人吃糖丸,共同庆贺。

元宵节过后为“出年卦”①。来年年景如何?运气怎样?一年之计在于春。深圳石岩、龙华龙岗坪山一带的客家人,甚至西乡、南头地区的广府人,曾有“偷青”一俗。“偷青”,也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不管城里人到农家菜地里偷,还是农村人放着自己地里的青菜不摘,专去别人的菜地“偷摘”,是日,几乎所有菜园的篱笆门均敞开。此时的“偷”不算偷,被“偷”的农家,绝不会追究和埋怨。此举据说与中原古老的“挑菜节”有关。这里说“偷”,其实是“借”“取”“讨”别人的彩头,给自己带来“聪明”“会算”“生财”之意。菜地主人暗自与邻居比较,觉得自己的菜被偷得越多,越有面子,年后日子越旺。

元宵节,深圳地区西部的公明、松岗、沙井这几个街道的广府人,还另外流行一种独特的“禾花糰结缘”民间习俗。

“禾花糰”,是用新收割的优质香糯谷,放进烘热的大铁镬里爆出来的谷花,再用黄糖浆、香脆花生米粘捏成的爆米花团。“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爆”象征兴旺发起之意;“禾”象征五谷丰登;“花”象征年年月月笑口常开;“团”象征圆圆满满。既软糯又香甜的禾花糰,“开心花”的粒粒谷米,成为亲朋邻里互相馈赠的节日礼品。元宵节里,大家吃着禾花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家家团圆兴旺,人人和睦相处,事事圆满顺意。

据传,300多年前清康熙年间新安地区“迁海”②复界后,本地回迁家园恢复耕种的广府人,迎来第一年丰收,就用当造的新禾米做成“爆碌”,在元宵节里与酒肉、香烛等祭品祭祀,感谢苍天、大地的恩赐和祖先的庇佑,祈盼过了元宵节开年后,家人齐心合力生产,获取牛羊满圈粮满仓。后来此俗沿袭至今。

吃禾米爆谷花,虽然是简单的一种应节食品,但深圳本地(广府)人,为了和“复界”时相继落户的新移民搞好关系,他们又慢慢形成寓意深刻的“禾花糰结缘”的风俗。结缘,就是相结亲缘、友缘和人缘,也就是在元宵节热烈的气氛中,用锦盒盛着数个禾花糰去拜访亲朋邻里,特别是探望平时有争执、发生误会和成见甚至矛盾的婆媳、姑嫂、亲朋及邻居;此时捧着禾花糰的人,放下“身架”和“成见”,笑脸上门。对方见到“笑口盈盈”的禾花糰,不用人家说出“赔罪”“对不起”等话语,便知道是“结缘”来了。俗话说:“不打上门笑脸人。”人们自然接下禾花糰,领受对方的诚意;双方以前如果有什么过节、误会或恩怨,此刻一笑泯之。大家从今往后和好如初,和谐相处。
 
    “禾花糰结缘”,选择在祥和欢庆的节日里用甜美的食品表达歉意,把深邃的道家、儒家文化,演绎得如此显浅生动;这种独特的习俗,无疑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寄托了老百姓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

在元宵节捧着禾花糰去拜访亲朋邻里,特别是平时有争执误会的人,往往能“一笑泯恩仇”,大家从今往后和好如初,一团和气。

注释:
① 出年卦:结束年假。
② “迁海”:清顺治十八年(1661),为防止在台湾的郑成功反清复明,朝廷颁令在沿海进行2次强迫内迁,共80里。新安县从大鹏、香港到南头、沙井、松岗一带的海边村民被清洗一空,田园荒芜,房屋倒塌,民众家破人亡,举目废墟一片。康熙八年(1669)才取消“禁海令”,流浪的乡民陆续回迁。史称“迁海”复界。



 

很赞哦! ( )

上一篇:无鹅不年

下一篇:清明“鸡屎藤”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