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金融 金融

扫码关注

深圳金融业起步发展概览

作者:乐正 来源:深圳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huawenop 2022-12-28 人已围观

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经济特区设立之前,深圳金融基础十分薄弱。1979年,深圳仅有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人行、农行、建行深圳支行等少数网点,证券、保险一片空白,金融机构存款仅1亿元、贷款7500万元,与特区建设动辄数亿元、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的投融资需求差距甚远。特区建设者们必须首先考虑深圳特区建设的资金问题,必须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体系的旧模式,开展金融业务、金融制度、金融监管的系列性改革,这促使深圳金融业在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快速起步和长足发展,形成了日益丰富的金融业务种类和金融市场门类。

一、以竞争出效益、出规模

特区建立之初,国内银行业仍然处于垄断经营阶段,当时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专业银行均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画地为牢”,相互之间没有业务竞争。1984年,深圳特区对四大国有银行深圳分支机构率先尝试实行业务交叉,允许客户与银行双向选择,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率先开展了外汇业务,打破了中国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垄断,随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打破了工商银行对工商企业的存款业务的垄断。此后,四大专业银行的多种交叉业务相继展开,银行业务相互隔离的壁垒很快被打破,形成了所谓“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上岸、建行出墙”的新局面。1989年,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牵头、16家国内外银行参与,组织了深圳第一笔银团贷款,为赛格日立彩管项目融资8200万美元,拉开了中国银团贷款序幕。深圳银行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探索尝试,显著活跃了银行业务,提高了银行服务的质量,在特区成立后的5年时间,全市四大专业银行存款总量增长32.8倍,贷款总量增长60.8倍。

二、以引资学方法、学经验

香港南洋商业银行于1981年率先在深圳特区组织国际性银团贷款,牵头发放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笔金额最大的国际银团贷款,在中国内地独家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发达卡。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深圳罗湖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首次引入的外资银行经营机构。深圳先后又引进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丰银行、永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银行和民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引领当时深圳金融发展脉动和模式创新风向。以按揭贷款为例,就是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于1982年在国内开先河;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开始借鉴学习,对深圳南油公司职工85套住房提供按揭贷款服务。1988年,深圳市政府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公有住房开始向个人出售,为此深圳各商业银行相继开放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此外,南洋商业银行庄世平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侨联副主席多次为特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1998年被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

三、以市场培育企业、提升服务

为了进一步打破垄断经营,引入竞争机制,拓展特区建设的融资渠道,深圳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1986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同志提出建设一家为特区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股份制银行的设想,由当时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张鸿义同志具体负责筹建国内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李灏同志又多次带队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争取理解和支持。1987年,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和推敲,深圳发展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深圳组建起来。1985年,时任招商局掌舵者、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创办者袁庚同志在中国人民银行陈慕华行长调研蛇口之际,提出“为深化金融改革,可以探索由招商局持股,成立一家按市场规则运作的商业银行”,并获得陈慕华行长的支持。1987年4月,由招商局独资的招商银行在蛇口成立。按国际惯例,招商银行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招聘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了市场化的用人制度以及面向客户的经营文化。与此同时,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满足区内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的需要,成立了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就工业区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而工伤理赔困难较多的现实,蛇口社会保险公司马明哲等人先在招商局领导的支持下启动自办商业保险公司的议案,又由袁庚写信给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同志并获其支持。随后在国务院特区办的协调下,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达成了准予试办的共识。1988年5月,由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合资兴办的全国首家民间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在蛇口成立。

四、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与创新

特区建设之初,深圳金融业发展没有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针对特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实行改革和创新,为后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以20世纪80年代深圳设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为例。我国官方公布的非贸易需求人民币兑换美元价格是1.5元,而对外贸易的兑换价格则是2.8元,实行外汇结算双轨制。虽然这种外汇制度对贸易部门有所倾斜,但由于人民币汇率整体高估,导致很多出口企业出口业务按照官方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计成本时,收益倒挂。企业出口创汇积极性不足,全市外向型工业发展不快。与此同时,美元外汇奇缺,外汇黑市交易猖獗,美元被炒到五六块乃至十块以上,如果出口企业出口业务按照黑市价格计算成本收益就非常具有吸引力。1985年,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委托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负责具体执行,深圳企业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自主协商购买外汇。这不仅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一次汇率市场化改革探索,更解决了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吸引更多外资的关键性金融制度障碍,极大地推动了深圳外向型工业发展,融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与时俱进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行业,金融改革创新必须要求金融监管与时俱进。深圳坚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坚持金融监管创新及接轨国际。深圳在全国率先借鉴《巴塞尔协议》实行风险资产管理,1989年在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率先试行,1993年颁布《深圳市银行业资产风险管理规定》,1994年在全市推广。深圳四大国有银行打破专业分工限制,实行业务全面交叉,有效提升了银行服务水平;促进深圳金融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部分企业利用当时信贷管理不严的漏洞,多头开户、腾挪资金、从中获利,部分企业人员与银行人员串通勾结,企图以贷谋私,造成国家信贷资金的损失。为了加强信贷市场的监管,既能充分发挥银行业务交叉的优势,又能克服和消除其劣势,深圳贷款证制度应运而生。即特区内企业向深圳金融机构申请办理贷款的证明书,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统一颁发,发放对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内所有国营、集体、三资和私营企业。一个企业有且只有一本贷款证,企业所有的贷款以及偿还行为均在贷款证上如实登记。银行可随时通过贷款证掌握企业的贷款情况,以此作为发放、审批贷款的重要依据。贷款证制度后来演化为全国性的贷款卡制度。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