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之路 改革之路
-
陆建新: 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三)
口述史40年前,刚过完国庆节,我在罗湖火车站下车,初次踏上深圳这块热土。在罗湖,我有幸接连参与建设了国贸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等超高层建筑。如今,站在地王大厦的顶层极目远眺,脚下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曾经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是国际化大都市。
2024-10-12
阅读更多 -
陆建新: 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二)
口述史40年前,刚过完国庆节,我在罗湖火车站下车,初次踏上深圳这块热土。在罗湖,我有幸接连参与建设了国贸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等超高层建筑。如今,站在地王大厦的顶层极目远眺,脚下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曾经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是国际化大都市。
2024-10-12
阅读更多 -
陆建新: 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一)
口述史40年前,刚过完国庆节,我在罗湖火车站下车,初次踏上深圳这块热土。在罗湖,我有幸接连参与建设了国贸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等超高层建筑。如今,站在地王大厦的顶层极目远眺,脚下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曾经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是国际化大都市。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易凤娇: 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四)
口述史深圳罗湖,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开放包容,只要肯拼就有机会。这样一个地方,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实现梦想,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对外来务工群体的深深关爱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力量,以及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同频共振,让我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工厂中层干部,并当选为深圳首位农民工全国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易凤娇: 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三)
口述史深圳罗湖,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开放包容,只要肯拼就有机会。这样一个地方,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实现梦想,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对外来务工群体的深深关爱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力量,以及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同频共振,让我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工厂中层干部,并当选为深圳首位农民工全国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易凤娇: 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二)
口述史深圳罗湖,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开放包容,只要肯拼就有机会。这样一个地方,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实现梦想,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对外来务工群体的深深关爱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力量,以及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同频共振,让我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工厂中层干部,并当选为深圳首位农民工全国
2024-10-12
阅读更多 -
易凤娇: 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一)
口述史深圳罗湖,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开放包容,只要肯拼就有机会。这样一个地方,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实现梦想,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对外来务工群体的深深关爱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力量,以及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同频共振,让我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工厂中层干部,并当选为深圳首位农民工全国
2024-10-12
阅读更多 -
陈焕: 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三)
口述史深圳河上,静静地卧着一座钢铁桥梁——罗湖桥。这座位于罗湖口岸的桥梁,一头连香港,一头接深圳。40多年前,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为罗湖口岸注入新的活力。1985年,新联检大楼启用后,罗湖口岸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接待出入境人员最多的陆路口岸。全长不足50米的罗湖桥,也成为深圳40多年来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见证。1968年2月,我从老家韶
2024-09-26
阅读更多 -
陈焕: 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二)
口述史深圳河上,静静地卧着一座钢铁桥梁——罗湖桥。这座位于罗湖口岸的桥梁,一头连香港,一头接深圳。40多年前,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为罗湖口岸注入新的活力。1985年,新联检大楼启用后,罗湖口岸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接待出入境人员最多的陆路口岸。全长不足50米的罗湖桥,也成为深圳40多年来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见证。1968年2月,我从老家韶
2024-09-26
阅读更多 -
陈焕: 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一)
口述史深圳河上,静静地卧着一座钢铁桥梁——罗湖桥。这座位于罗湖口岸的桥梁,一头连香港,一头接深圳。40多年前,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为罗湖口岸注入新的活力。1985年,新联检大楼启用后,罗湖口岸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接待出入境人员最多的陆路口岸。全长不足50米的罗湖桥,也成为深圳40多年来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见证。1968年2月,我从老家韶
2024-09-26
阅读更多 -
王喜义: 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四)
口述史20世纪80年代,顺应深圳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浪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在罗湖成立,用于灵活调剂企业间的外汇余缺,成为如今全国统一外汇大市场的源头。1985年,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到深圳,带领和团结广大深圳金融人一起,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共推出121项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
2024-09-26
阅读更多 -
王喜义: 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三)
口述史20世纪80年代,顺应深圳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浪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在罗湖成立,用于灵活调剂企业间的外汇余缺,成为如今全国统一外汇大市场的源头。1985年,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到深圳,带领和团结广大深圳金融人一起,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共推出121项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
2024-09-26
阅读更多 -
王喜义: 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二)
口述史20世纪80年代,顺应深圳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浪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在罗湖成立,用于灵活调剂企业间的外汇余缺,成为如今全国统一外汇大市场的源头。1985年,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到深圳,带领和团结广大深圳金融人一起,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共推出121项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
2024-09-26
阅读更多 -
王喜义: 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一)
口述史20世纪80年代,顺应深圳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浪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在罗湖成立,用于灵活调剂企业间的外汇余缺,成为如今全国统一外汇大市场的源头。1985年,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到深圳,带领和团结广大深圳金融人一起,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共推出121项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外汇、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五)
口述史位于深圳罗湖蔡屋围“黄金地段”的深圳书城(今深圳书城罗湖城)犹如一盏文化明灯,照亮着这座城市。1996年,深圳书城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一举引发全国书业竞相效仿的“书城现象”,由此开启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期。以罗湖为起点,书香四溢的深圳书城不仅助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更推动和引领“深圳书城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四)
口述史位于深圳罗湖蔡屋围“黄金地段”的深圳书城(今深圳书城罗湖城)犹如一盏文化明灯,照亮着这座城市。1996年,深圳书城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一举引发全国书业竞相效仿的“书城现象”,由此开启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期。以罗湖为起点,书香四溢的深圳书城不仅助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更推动和引领“深圳书城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三)
口述史位于深圳罗湖蔡屋围“黄金地段”的深圳书城(今深圳书城罗湖城)犹如一盏文化明灯,照亮着这座城市。1996年,深圳书城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一举引发全国书业竞相效仿的“书城现象”,由此开启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期。以罗湖为起点,书香四溢的深圳书城不仅助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更推动和引领“深圳书城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二)
口述史位于深圳罗湖蔡屋围“黄金地段”的深圳书城(今深圳书城罗湖城)犹如一盏文化明灯,照亮着这座城市。1996年,深圳书城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一举引发全国书业竞相效仿的“书城现象”,由此开启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期。以罗湖为起点,书香四溢的深圳书城不仅助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更推动和引领“深圳书城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朱德明: “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 罗湖书城开先河(一)
口述史位于深圳罗湖蔡屋围“黄金地段”的深圳书城(今深圳书城罗湖城)犹如一盏文化明灯,照亮着这座城市。1996年,深圳书城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一举引发全国书业竞相效仿的“书城现象”,由此开启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期。以罗湖为起点,书香四溢的深圳书城不仅助力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更推动和引领“深圳书城模式”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2024-09-26
阅读更多 -
杨洪祥: 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四)
口述史40多年前,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处百业待兴。为了迅速开展建设,1979年9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组成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帷幕。随后,基建工程兵部队从全国共抽调8个团、2万多名官兵来到深圳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我是1978年入伍的,本来是做瓦工的,但因为在部队喜欢写黑板报,后来就逐渐负
2024-09-25
阅读更多 -
杨洪祥: 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三)
口述史40多年前,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处百业待兴。为了迅速开展建设,1979年9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组成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帷幕。随后,基建工程兵部队从全国共抽调8个团、2万多名官兵来到深圳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我是1978年入伍的,本来是做瓦工的,但因为在部队喜欢写黑板报,后来就逐渐负
2024-09-25
阅读更多 -
杨洪祥: 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二)
口述史40多年前,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处百业待兴。为了迅速开展建设,1979年9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组成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帷幕。随后,基建工程兵部队从全国共抽调8个团、2万多名官兵来到深圳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我是1978年入伍的,本来是做瓦工的,但因为在部队喜欢写黑板报,后来就逐渐负
2024-09-25
阅读更多 -
杨洪祥: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一)
口述史40多年前,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处百业待兴。为了迅速开展建设,1979年9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组成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帷幕。随后,基建工程兵部队从全国共抽调8个团、2万多名官兵来到深圳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我是1978年入伍的,本来是做瓦工的,但因为在部队喜欢写黑板报,后来就逐渐负
2024-09-25
阅读更多 -
蔡洪亮: 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 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五)
口述史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罗湖人,与新中国同龄。1968年6月,我从深圳中学毕业后回到蔡屋围,至2018年8月退休,为村民服务整整50年。提起蔡屋围,深圳人的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深圳大剧院、地王大厦、华润万象城罗湖城、京基100等罗湖的多个地标建筑。其实,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蔡屋围,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已经有63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蔡屋围曾是原宝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蔡洪亮: 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 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四)
口述史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罗湖人,与新中国同龄。1968年6月,我从深圳中学毕业后回到蔡屋围,至2018年8月退休,为村民服务整整50年。提起蔡屋围,深圳人的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深圳大剧院、地王大厦、华润万象城罗湖城、京基100等罗湖的多个地标建筑。其实,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蔡屋围,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已经有63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蔡屋围曾是原宝
2024-09-14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