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古代史事 古代史事

扫码关注

明朝版“师夷长技”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0 人已围观

战事初开,明军连吃败仗。明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说:“海道汪鋐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军。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
 
这里说的“铳”,不是后世所指称的火铳、火枪,而是当时葡萄牙舰船上列装的新式火炮。汪鋐在《奏陈愚见以弭边患事》中详述了“强番佛郎机”的坚船利炮,“其船用夹板,长十丈,阔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支,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其铳管用铜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汪鋐描述的“所向无敌”的“佛郎机船”其实并非葡萄牙人的军舰,而是在马六甲征用、改装的武装商船。显然,明朝海禁政策实施150多年,与海外隔绝,到明中期连堂堂一个海道副使见到“蜈蚣船”都要惊羡不已。
 
数战之后,汪鋐观察到这种船大是大,却“大而难动,欲举必赖风帆”,机动性较差。于是在最后决战时刻,汪鋐决定采用火攻战术:在风向合适时,将柴火油料装满小艇,逼近敌船时点燃,来一个“火烧赤壁”。
 
至于火器上的差距,神奇地被两个“火者亚三”式的中国人填平。东莞县白沙巡检司巡检何儒报告,他上年在葡萄牙人船上检查时,见到了中国人杨三、戴明,两人在南洋为葡萄牙船队服务多年,懂得造船、铸铳、配置火药之法。汪鋐大喜,即施“用间”之计。在战后上奏的战报里,汪鋐喜滋滋地说道:“……即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赉,彼遂乐从,约定期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臣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试验,果效。”
 
汪鋐在奏折中向皇帝坦承,自己最后取胜葡萄牙人,靠的就是“偷师”对方的技术,“后臣举兵驱逐佛郎机,赖用此铳取捷,杀灭无遗,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比与杨三等所造,体制皆同”。
 
当年6月的一个暴风雨天里,中葡两军在如今香港屯门湾一带决战。明军参战兵力约4000人、战船50余艘,葡萄牙700—800人、“蜈蚣船”4艘。明军人多势众,仿制的“佛郎机铳”火力大增,再施以火攻,终以击沉敌舰1艘、毙伤敌军约100人的战果结束战斗,其余3艘葡军战舰败退马六甲。
 
屯门海战的胜利让明朝底气倍增,下令今后明军水师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可以不用层层上报,直接击毁。
 
回师南头城后,汪鋐欣然赋诗一首,末句“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一抒胜者胸襟。因此战功,汪鋐升任广东提刑按察使,后累迁为刑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汪鋐兼任吏部、兵部两部尚书。明朝废除丞相制,六部尚书是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汪铵班师前,南头乡亲提议为其建生祠,被其拒绝。明嘉靖八年(1529年),汪鋐进京为官,南头乡亲再次合议立生祠之事,于是将废学馆整修后设为“都宪汪公遗爱祠”。明万历元年(1573年),广东地区立新安县,知县吴大训、乡绅吴祚等重修“遗爱祠”,并将其与为新安县建县立下汗马功劳的刘稳一起供奉,改名为“汪刘二公祠”。此后,每年仲春、仲秋上旬的戊日,县府都会在此祭祀。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新安知县靳文谟主持重修,乡绅捐赠祀田数十亩。该祠前殿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拆毁,现仅存后殿,1988年被列为深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