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
丘卫平:参与并见证深圳青少年工作迅速发展
口述史一转眼我在团市委系统工作了超过30年,有幸参与并见证深圳青少年工作几乎每个重要历史时刻。我是在深圳快速发展时期、特定时代背景下,锻炼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工作者、共青团干部。我十分热爱我的事业,万分感激改革开放,感恩深圳,让我能够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身处这座伟大的城市、身处这项伟大的事业,在这里尽情挥洒青春热血、为追逐理想不懈奋斗,让自己
2022-12-09
阅读更多 -
深圳第一份报纸诞生记
口述史距离《深圳特区报》1981年6月6日首期试刊的日子,虽已30多 年,但我依然珍藏着试刊五期的样报。打开泛黄的报纸,30多年前 筹备创办深圳经济特区首份报纸的办报往事也随之流淌而出——
2022-12-09
阅读更多 -
庄玉君:让中国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
口述史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度过了最青春最奋斗的年华。这座城市充满活力,设计氛围良好,近年来更是发展快速,与国际对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更重要的是深圳对创新的包容和接纳,让我有了圆梦的机会。
2022-12-09
阅读更多 -
陈谭清:见证仙湖植物园“茁壮成长”
口述史从一个曾经渴望掌握一门植物学知识的孩童到如今完成儿时梦想的老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深圳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现在不管是仙湖植物园还是深圳,都发展得越来越好。回想起刚来深圳的时候,仙湖植物园附近还是一片农田,那时我们谁都没想到这里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永无止境,历史也将赋予仙湖植物园和深圳更高的使命,我们2022-12-09
阅读更多 -
马锐雄:三十六载教书育人,见证深圳教育飞速发展
口述史改革开放初期,我怀揣梦想来到深圳。36年来,我见证了深圳教育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省级名校长、国培专家,并且在教师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极致的幸福感—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感恩深圳带给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恩组织的精心培养和同事的热情帮助。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双区驱动”的大好形势下,继续发挥光与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
2022-12-09
阅读更多 -
吴立民:心系民生关切,推动深圳点滴进步
口述史195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1988年被调入深圳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从事信访工作,2006年起任市政府督查室调研员,2019年8月任市政府督查室一级调研员。1993年以来,先后当选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深圳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深圳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
2022-12-09
阅读更多 -
傅建文:为百姓安全、社会安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口述史1983年,我跟随部队南下深圳,随后被选调到市公安局治安处。彼时的深圳特区百废待兴,甚至没有一条正儿八经的大马路。那时工作非常辛苦,人少事多,不分白天黑夜,一有任务,随时加班。一些朋友撑不下去,回了老家,但我坚持了下来。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接受过许多艰险的挑战,为深圳市民的安全、社会的安稳贡献了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在深圳的36年里,我见证了深圳2022-12-09
阅读更多 -
昝云龙:以赤诚之心投身核电建设事业
口述史1934 年 9 月出生于四川乐山。1983 年从国防科工委来深参加大亚湾核电站的筹建工作,曾先后担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董事长,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之一。1996 年,获法国政府“骑士荣誉勋章”。2010 年,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授予的“核能卓越奖”,成为我国核电界首个获此殊荣的人士
2022-12-09
阅读更多 -
李贤义:和了不起的城市一起发展壮大
口述史我祖籍福建,很早就到香港打工了。1983 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来深圳办汽车修理厂,那个时候,深圳还没有完全发展,到处都是黄土路和水泥路,企业也不是很多。虽然当时香港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但我觉得来深圳做大事业的机会更大。
转眼快 40 年过去了,深圳从过去的边陲小镇变成现代大都市,发展非常快,变化很大。我们在深圳从一间小玻璃工厂起步,很快布局到全2022-12-09
阅读更多 -
蔡明:创新市政设计理念,助力深圳城市建设
口述史1961 年出生,福建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全国首批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 , 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等。从事城市路桥与交通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37 年。其主持及参与的设计、科研项目获
2022-12-09
阅读更多 -
刘仲健:用科研成果为深圳绿化建设提供支撑
口述史1956 年出生于广东台山,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专门从事植原体病理学及园林和兰科植物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专著,特别是有关兰科植物的论文和著作。曾被评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鹏城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到2022-12-09
阅读更多 -
陆建新:见证超高层建筑建造的“深圳速度”
口述史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造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和亚洲第一高楼的建筑奇迹,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作为一名建筑人,很荣幸这些“奇迹”我都参建了。37 年来,我参建的摩天大楼总高度超过 3600 米,见证了深圳乃至中国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水平从落后到国际领先的壮阔发展历程。
2022-12-09
阅读更多 -
陈宜言:践行“拓荒牛”精神,投身特区建设 36 年
口述史1982 年,我从福州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毕业后,便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历经 36 载,我将自己对桥梁事业的热忱奉献于此,市政设计研究院也从最初一个仅有 19 人的单位,发展到如今成为市政行业具有众多甲级设计资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和我的团队凭借着“拓荒牛”的奋进精神创造了许多行业传奇。深圳这片沃土不仅让我的才学得以施展,更让我的人生价
2022-12-09
阅读更多 -
刘志娇:深圳交警是怎样“炼”成的
口述史交通事业是我到深圳工作 30 多年来的奋斗和追求,特别是那充满激情、难忘且有意义的 20 多年的交警岁月。
20 多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这 20 多年是深圳交警艰苦创业的 20多年,也是我人生精力最旺盛、劲头最足的黄金年代。我把这 20多年奉献给了“深圳交警”这顶大盖帽,也见证了 20 多年间,深圳道路交通管理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展。我和交警同志2022-12-09
阅读更多 -
吴梓才:用真情和汗水为深圳水务事业尽绵薄之力
口述史在排水管道清疏维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干了整整 28 年,见证了深圳供排水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但深圳给了我机会和舞台,让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幸福生活、荣誉满身。
2022-12-08
阅读更多 -
洪旺全:土生土长,全程见证深圳卫健事业的飞跃发展
口述史作为土生土长的宝安人,我有幸全程见证了深圳的沧桑巨变。从曾经宝安县卫生局的一名普通办事员,到 20 世纪 90 年代深圳市卫生局领导岗位,再到退休后担任市人口基金会会长一职,在卫生系统工作的 40 余年里,“责任”始终是我不竭的动力,“以人为本”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
深圳卫生事业如今能发展得这么好,这其中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所有工2022-12-08
阅读更多 -
冯刚毅:深圳滋养了我的艺术人生
口述史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感恩深圳。
30 年前,我首次拿到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广东粤剧界摘“梅”第一人。12 年后,凭借《驼哥的旗》,我“梅开二度”,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是广东地区唯一一个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的人。
这些成就都得益于深圳。因毗邻香港,深圳粤剧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很早就形成了传统戏与现代戏结合的创作特点,并结合时代创作出《情2022-12-08
阅读更多 -
朱悦宁:主持深圳重大建设,一生引以为豪
口述史1944 年出生于陕西临潼。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辽宁建昌县、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任职。1985 年调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后任副市长,先后兼盐田港建设、机场建设、妈湾电厂建设总指挥。
2022-12-08
阅读更多 -
梁振英:亲历深圳开放,见证国家巨变
口述史梁振英:41 年前,内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个消息从内地传到香港 ,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香港人都满怀激情,抱着报效国家的精神,自己出路费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帮助内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
如今,改革开放为深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这座城市,敢想、敢做、敢闯、敢创,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我非常希望香港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能够像2022-12-08
阅读更多 -
《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口述史《深圳口述史 2002—2012》把握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改革、重大成就,继续邀请100 位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代表,秉承“亲历、亲见、亲闻”原则,通过讲述个人寻梦、圆梦的故事,反映深圳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他们中不仅有像梁振英、朱悦宁、刘志娇、王敏、马蔚华、王佑贵、朱清时等一批知名口述者,也有像曾柳英、陆普选等来自基层的口
2022-12-08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