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
月落星稀 手记传情(一)
口述史《月落星稀 手记传情》作为《金风集 : 一九八一年至二〇〇六年深圳特区办报纪事》书中的第二部分,共筛选了33篇值班手记。这部分大体有如下亮点:一是真实记录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二是翔实再现当年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版面安排全貌。三是为把党报办得更有特色,对有关报道和专刊及时进行总结点评。月落星稀 手记传情(一)选取了其中
2022-12-16
阅读更多 -
王明涛:推动艺术教育从深圳走向全球
口述史在西安工作期间,周围很多朋友都在谈论深圳,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无数勇敢者都到深圳追逐梦想,在那种氛围影响下我对深圳十分向往。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我决定到深圳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从杂志美术编辑到自主创业在展览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再到因为女儿的兴趣而投身艺术教育,我在深圳奋斗了25年。我喜欢并享受拼尽全力在这座城市实现人生价值的感觉和过
2022-12-16
阅读更多 -
邱韶华:贡献专业力量填补国内偏光片空白
口述史22岁那年,我来到深圳,进入深圳盛波偏光器件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26岁,我和同事们一起研发出合格偏光片,并于1999年9月顺利通过当时的深圳市科学技术局技术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33岁,我成长为总工程师。我的成长得益于深圳的氛围和公司破格提拔人才的环境。深圳是一个创新的城市,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抓住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深圳有一种敢为
2022-12-16
阅读更多 -
林奕:坚守平凡岗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口述史我1994年来到深圳,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感受着人生百味,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收获着自己的快乐。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在优质护理服务上,深圳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这与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密不可分
2022-12-16
阅读更多 -
张战:精耕生物医药领域,攀登湾区行业高峰
口述史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深圳,而深圳也以包容、热情、实干和创新鼓舞着我一路向前。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深圳给了我机遇,也滋养了我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进取之心。我将永怀蓬勃向上的开拓精神,在生物医药行业继续服务大众。
2022-12-16
阅读更多 -
郑宏杰:在前海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口述史河南永城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75年4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职称。1996年12月至1999年10月任深圳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副总裁;1999年11月至2003年4月任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任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任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0年1月至2013年4
2022-12-16
阅读更多 -
陈难先:在“文化沙漠”种一棵树
口述史陈难先今年 75 岁,虽已满头白发,但仍能一刻不停地讲几个小时,据说这是早年间在东北当老师时练就的本事。这位深圳育才学校的创始校长,在 27 岁与教育结缘,40 岁来到南国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60 岁退休,直到今天,都始终与“教育”二字紧紧相连。
2022-12-16
阅读更多 -
花涛:助推深圳零售行业健康发展
口述史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南。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政协常务委员。曾荣获“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卓越人物”“深圳十大社会组织功勋人物”“广东商业行业特别贡献人物”等众多荣誉评号。带领协会制定11项国家级行业标准,为行业规范化做出重要贡献;在全国首创“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店”评审体系,是以行业自律促发展的典型项目;发起中
2022-12-16
阅读更多 -
记者一个月的奖金比社长还高——记一次影响深远的考核分配制度改革
口述史“哗,这个月的奖金这么高,我拿到了2645元,参加工作以来,从湖南到深圳,我第一次一个月拿这么多的钱!”“那你就要加倍努力,多写好稿。”
这是1993年6月初,实行新的分配制度第一个月后,当时的记者部主任欧阳佳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与我的一次对话。该月奖金让全社员工,尤其是采编人员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2022-12-16
阅读更多 -
陈湘波:将关山月美术馆打造成公共艺术空间
口述史现在回想,如果当年我留在广州美术学院当教师,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1994年,我来到深圳。从最初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的建立,到促进关山月美术馆的创新和转型,我见证了关山月美术馆的成长,也见证了深圳美术行业的发展。现在的我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美术馆的管理者、行业的促进者。我们这代人真的很幸运,经历了改革开放,目睹了深圳的巨变。我很感谢深圳,感
2022-12-16
阅读更多 -
乐正:用社会科学为深圳发展出谋划策
口述史我来深圳是来对了!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很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正因为她不是一座老城市,所以条条框框很少,有许多走新路的机会。可能在有些地方走新路要受到很多限制,年轻人只能跟在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后面走,但深圳给了我们很多独当一面的机会和平台,只要个人勤奋,有端正的发展方向,都会在这里找到新出路,这是我切身的体会。
2022-12-16
阅读更多 -
深圳特区报社新址遴选记
口述史楼高50层,塔尖高262米的深圳特区报业大厦,高高挺立于新洲河畔、五洲宾馆斜对面的深南大道北侧。对于这座大厦,人们对它的雄伟英姿已看得多了。但是,对这座大厦为什么要建在这里,留意的人也许不多。报业大厦的选址,可谓来之不易!每当眺望大厦,选址的往事又一幕一幕浮现眼前。
2022-12-16
阅读更多 -
王欢来:文化创新是深圳工艺礼品产业发展核心动力
口述史1993年,我从天津汉沽来到深圳。当时,很多人认为深圳缺少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适合艺术家发展。其实,经济成就部分遮盖了深圳文化成就的光芒,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移民,带来了他们各自传统的地域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生根发芽,形成了全新的深圳移民文化。而我也是众多移民中的一员,我将“汉沽刻字艺术”带进深圳,融入深圳,让它在这片沃土上绽放新的色彩。
2022-12-16
阅读更多 -
林洺锋:做制造业的探索者,与深圳共成长
口述史从大埔县到深圳,历时26年,我通过不断打拼,从一名打工者成长为一家行业优秀企业的掌舵者。我很感谢深圳,深圳是个公平、自由、开放的城市。在这里,只要努力奋斗,怀抱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深圳是我梦想腾飞的城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这座奋斗追梦的城市。深圳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开阔视野,为城市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一系列振兴科技和产业的
2022-12-16
阅读更多 -
陆普选:我愿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口述史我是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我的心愿是尽可能去救治更多的人。1993年,我像一滴水那样,融入深圳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深圳为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学术窗口。在深圳,我找准了抗击新发传染病临床及科研创新的目标,达成了作为医者抗击新发传染病、治病救人、普惠大众的“大心愿”。在深圳这方热土上,我永远是抗击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战线战士。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尊前谈笑人依旧——深圳市领导与《深圳特区报》
口述史位于香蜜湖东侧的深圳特区报业大厦,高耸入云,美丽挺拔,已成为深圳市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报业大厦,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创办起来的《深圳特区报》飞跃发展壮大的有力见证;这座报业大厦,既融进了本报全体员工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汗水,也融进了历届市领导对《深圳特区报》的关心、支持和广大读者的厚爱。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张耀华:亲历深圳制造业的精彩蝶变
口述史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很庆幸自己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我在深圳制造业摸爬滚打超过25年,参与并见证深圳制造业不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未来仍将初心不改、奋勇向前,继续尽自己所能为深圳乃至全国制造业贡献力量。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刘鹏: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深圳
口述史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无数年轻人梦想着在这里挥洒青春热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深圳追寻梦想。深圳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有持续学习、大胆尝试锻造出更强的自己才能跟上步伐。我在这里已经工作、生活了超过25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深圳。很庆幸自己能够跟这座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城市共同成长。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孙振华:用公共艺术留下深圳精神史
口述史深圳这座城市倡导将理论、学术跟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来深圳对我的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学者之外,我同时也是一个实践者,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同时进行公共艺术的实践。许多年来,我甚感欣慰的是:深圳这座城市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我也为深圳尽了一份力量。
2022-12-15
阅读更多 -
管树华:我愿意默默坚守在深圳保险业
口述史一转眼我在深圳保险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参与并见证了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深圳的独特优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和成长空间。从放弃稳定工作来深圳打拼,到找到人生定位和方向,再到在深圳实现自我价值,我的生命中已经深深烙上“深圳”印记,这里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孙磊:在深圳追寻世界的钟表设计梦想
口述史大学毕业后,我不顾父母反对只身来到深圳,进入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手表外观件制造公司,成为一名钟表设计师。飞亚达诞生于深圳,在这片热土上,飞亚达不断创新,研制“航天表”,书写国内表业的诸多纪录。深圳给予了飞亚达展翅高飞的养分,飞亚达则给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一片天空,我对飞亚达和深圳充满了感恩之情。从1992年来到深圳,到如今已有28载,但我
2022-12-15
阅读更多 -
董小明:向世界传播中国水墨艺术
口述史当年我有一种预感:到深圳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作为,于是我毅然决定南下。将近30年来,我见证了深圳文化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深圳创造和积淀的文化成果,其实包含着全国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汗水。如何继续保持这种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凝聚力,正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2022-12-15
阅读更多 -
余现普:见证南航发展的深圳速度
口述史我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这座城市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我的事业有三个腾飞点,第一次是1968年入伍当兵,第二次是在民航学校当飞行教员,第三次便是来南航深圳分公司。深圳为我的职业生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圆了我的飞行梦想,感谢深圳。
2022-12-15
阅读更多 -
房涛:见证深圳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口述史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感恩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深圳市慈善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是这座城市和时代使然,我深以为荣。
2022-12-15
阅读更多 -
柯刚明:成功举办大运会让深圳与世界零距离
口述史我参加工作41年,一直在体育战线奋斗,岁月让许多往事渐渐模糊,但印象深刻的是我参与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申请、筹办、举办乃至收尾全过程。一路走来,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也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大运会最终圆满结束。大运会的举行,给深圳带来了许多变化:从当年缺乏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到现在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竞技体育水平
2022-12-15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