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 谭刚: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添砖加瓦

    口述史谭刚: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添砖加瓦

    从1991年5月来深,我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已有29年。思及过往,我想用几个“自豪”表达自己的心情:为能够在参加工作不久后就参与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并伴随深圳经济特区成长而感到自豪;为能够以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外代表人士等身份,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感到自豪;为能够以政策宣讲成员、媒体受访人员等身份向国内外宣传

    2022-12-15

    阅读更多
  • 高颖:我们的事业就是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口述史高颖:我们的事业就是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深圳度过了最美的年华,也度过了最艰辛的时光。在这里,我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创业,到达无限的可能,深圳给了我充分的土壤。我很喜欢深圳,我经常说我是一个不断为深圳摇旗呐喊的人,不仅是因为她承载了我的喜怒哀乐,更是因为她的活力、时尚、创新、大爱对我有很大影响。美容美发美妆这个行业年轻时尚,与深圳这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特别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周创彬:参与并见证核电事业高速发展

    口述史周创彬:参与并见证核电事业高速发展

    一转眼我在深圳工作了近30年,可以说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从引进、吸收到消化、创新,我们很多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从深圳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深圳是一座有着无穷发展潜力、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城市,真的很荣幸能够与特区一同成长。未来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更多年轻人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勇敢追梦,有生之年我要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宋丁:从社会学视角为深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口述史宋丁:从社会学视角为深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深圳的建市历史仅仅40年,就走完了别的城市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的奇迹。我来深圳将近30年,亲历了多次改革的浪潮,亲眼看到了深圳的巨大发展和进步,看到了时代对深圳的眷顾和召唤。现在,我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深圳。

    2022-12-15

    阅读更多
  • 王多加:辛勤耕耘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口述史王多加:辛勤耕耘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深圳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壤,只要你愿意播种、努力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在近30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里,我见证了深圳农产品质量检测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从只能检测个别项目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所有项目的全覆盖。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但收获了一份挚爱一生的工作,更是为社会创造了一点微薄的价值,感恩深圳这座伟大的城市。

    2022-12-15

    阅读更多
  • 封昌红:让深圳设计走上世界舞台

    口述史封昌红:让深圳设计走上世界舞台

    1991年我来到深圳,从一名软件设计师转型进入工业设计领域。经过近30年的努力耕耘,深圳工业设计行业从0到1,再从1到N,从追随世界的脚步到让世界看到深圳的设计,让深圳拥有了两个闪亮的国际化标签:“设计之都”与“创客之都”。如今,海纳百川的深圳正敞开梦想的大门,吸引着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和创新者来到这里。未来,深圳仍会是一座充满希望、远见与活力的城市

    2022-12-15

    阅读更多
  • 李学金:深圳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口述史 李学金:深圳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从1990年来到深圳,在高校里工作了30年。从20世纪80年代全市只有深圳大学一所高校,到现在有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等诸多院校,深圳的高等教育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从黑龙江奔赴深圳,伴随并见证深圳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

    2022-12-14

    阅读更多
  • 姚晓明:让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口述史姚晓明:让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有需要的人

    在深圳进行角膜捐献移植事业这么多年中,我见到了太多令人动容的故事。我个人觉得捐献已经成为深圳的一种文化。2018年年底,我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资格证,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捐献器官、捐献角膜的重要意义,让更多有用的器官,造福于生命垂危、失去光明的人。只要我还有精力,心脏仍在跳动,就要为这个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

    2022-12-14

    阅读更多
  • 王佑贵:用音乐记录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

    口述史王佑贵:用音乐记录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

    在深圳奋斗的这十年,我触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汲取这片创作土壤中的养分,我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深圳创作出来的。正是深圳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深圳是我最好的创作基地,我将永远保持着对这片热土的感激之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深圳捕捉灵感,发挥余热,相信会有更好的作品出来。

    2022-12-14

    阅读更多
  • 倪虹:以策划推动深圳时尚产业发展

    口述史倪虹:以策划推动深圳时尚产业发展

    我来到深圳已有整整30年,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来深圳?”我想,如果起初是好奇,那么走过30年的岁月后,便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深圳的包容和激情,是我在许多城市不曾感受过的。在深圳一路走来,有过失败的懊恼,尝过跌倒的心酸,但深圳以它的包容一次次鼓励我们勇敢爬起,努力向前,它赋予我们的不仅是不怕输的韧劲,更是无限可能的人生。

    2022-12-14

    阅读更多
  • 钟丽梅:为深圳高速公路建设奉献青春

    口述史钟丽梅:为深圳高速公路建设奉献青春

    我来深圳到如今整整30年,参与了深圳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亲历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改革和创新,也见证了深圳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见证了深圳交通从传统管理向智能化管理的转变。如今的深圳,拥有完善的海陆空交通体系。我非常庆幸自己来到深圳,与交通结缘。作为一名“交通人”,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力量,也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

    2022-12-14

    阅读更多
  • 刘志雄:让深圳工业设计走向国际舞台

    口述史刘志雄:让深圳工业设计走向国际舞台

    2007年8月17日,三诺集团前身深圳市三诺数码集团有限公司在韩国上市,我们是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开盘之后三诺集团股票一路走高,连续12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在我看来,这也象征着两国资本市场交流的日趋频繁。深圳这座城市让所有人充满期待,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只要心怀梦想,就能在深圳这片田野上生根发芽。“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精神也吸引了

    2022-12-14

    阅读更多
  • 马宏:“三个半步走”让深圳社会组织迸发活力

    口述史马宏:“三个半步走”让深圳社会组织迸发活力

    1989年,我初到深圳时,陌生的文化、艰苦的特区生活条件,曾让我彷徨无措。近30年来,我从企业进入民政系统再到妇联,与特区共同成长。我幸运地赶上改革的大潮流,顺势而为,勇敢地承担责任,无愧无悔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社会组织领域是我耕耘最久的一片“田地”,如今它已硕果累累。从2004年开始,以行业协会为突破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逐步

    2022-12-14

    阅读更多
  • 黎凤娇:投身基层综治工作,助力平安建设

    口述史黎凤娇:投身基层综治工作,助力平安建设

    在深圳工作了20多年,我一直坚守在综合治理的工作岗位上,处理了数百件基层纠纷,从一开始毫无经验到慢慢摸索、不断创新,蛇口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十几年间,眼见身边一幢幢低矮的平房逐渐变成高耸、宽敞的现代化大楼,我感慨良多。无论是我刚来时的深圳,还是如今仍然迅速发展着的深圳,都是充满活力和干劲的,这样火热的氛围是我选择留在深圳做好

    2022-12-14

    阅读更多
  • 谭嗣英:一生华年献文艺,满腔热血注鹏城

    口述史谭嗣英:一生华年献文艺,满腔热血注鹏城

    我从1953年开始受国家委派,去过60多个国家,考察了3000多个舞台,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深圳的两次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让我的专业舞台技能有了展示的机会。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如今的深圳已然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也是一个国际艺术文化交流的完善基地。

    2022-12-14

    阅读更多
  • 熊建明:从“制造业”到“智造业”,创新推动传统行业发展

    口述史熊建明:从“制造业”到“智造业”,创新推动传统行业发展

    1988年4月,31岁的我来到深圳。2019年已是我在深圳的第32年,我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土地,深圳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既是深圳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深创业28年,我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给予企业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是我愿意把方大扎根深圳的重要原因。

    2022-12-13

    阅读更多
  • 许凌峰:愿做一块“募师支教”的铺路石

    口述史许凌峰:愿做一块“募师支教”的铺路石

    小时候,我家里贫困,在成长和求学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来到深圳之后,从最初的保安工作,到成为工厂的厂长,再到有了自己的公司,也受到许多人帮助,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机会。适时的帮助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只是将别人曾经给我的那份爱进行了延伸。“募师支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离不开深圳企业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加入,我愿做“募师支教”的一块铺路石,让这

    2022-12-13

    阅读更多
  • 沈汝铭:威豹押运在深圳成就“现代镖局”传奇

    口述史沈汝铭:威豹押运在深圳成就“现代镖局”传奇

    深圳这座城市的伟大之处,在于充满了无限可能性,这一点吸引着我,使我义无反顾来到了这里。那是1988年前后,我在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任调查科科长时,出差来深圳,我记得当时是冬天,红荔路上的深圳老图书馆旁开满了米兰花,与冰天雪地的新疆形成极大反差,令我着迷。在那之前,我在新疆银行系统工作了7年。由于我是金融专业出身,虽然很受器重,但受环境局限,难有

    2022-12-13

    阅读更多
  • 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口述史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从1986年踏上深圳这片热土起,我就深深感受到,只要我心怀梦想,深圳任何时候都不会拒绝我追梦。我定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回首在广播电视40多年的职业生涯,我百感交集。这40多年来,深圳人民广播电台从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为主,到如今多套自办广播节目呈现百花争艳满园春的局面,我见证并参与了其多项创新改革。我热爱广播、热爱听众,就

    2022-12-12

    阅读更多
  • 王绮红:为深圳艺术体操奉献一份力量

    口述史王绮红:为深圳艺术体操奉献一份力量

    我10岁来到深圳,开始艺术体操之路。16岁,我夺得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金牌。17岁,我备战全运会,冲刺冠军之位。正当一切都踏入正轨时,噩耗却悄然而至。那一年,我得了骨癌,失去一条腿。从此,我的运动生涯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深圳,我得到了第二次机会。我被聘为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队教练,成为当时国内第一位装了假肢的教练。深圳是一座有大爱的城市,一路走

    2022-12-12

    阅读更多
  • 陈智常:退伍老兵回到深圳干出一番事业

    口述史陈智常:退伍老兵回到深圳干出一番事业

    1942年出生,祖籍深圳龙华樟坑径上围村。1961年到196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汽车运输大队服役。退伍后在广州工作,之后调回到深圳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到退休。他见证了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和城市的发展演变。

    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感慨万千,前半辈子在部队实现军人梦想,后半辈子在深圳体现人生价值,两次重要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我和深圳这

    2022-12-12

    阅读更多
  • 胡世平:为深圳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口述史胡世平:为深圳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965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先后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粤最美中医,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龙岗区第五届政协委员,荣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创新院长奖。现任北京中医药大

    2022-12-12

    阅读更多
  • 张少华:见证深圳交通建设巨变

    口述史张少华:见证深圳交通建设巨变

    从1985年来到深圳,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4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我也从一名国企的基层员工成长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只要你够勤奋,就有着无限可能。我始终认为,是深圳给了我巨大的成长空间,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让我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感恩深圳,感恩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2022-12-12

    阅读更多
  • 黄尔春:从福永打拼出来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口述史黄尔春:从福永打拼出来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1985年,我只身来到深圳,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我从建筑工地的小工成长为实业公司的董事长,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我知道这些财富并不只属于自己,是深圳这块沃土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创业致富的机会,再加上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所以说,我的一切财富都应该属于社会。开公司解决就业,是授人以渔;帮扶困难群众,解

    2022-12-12

    阅读更多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香港编报杂忆

    口述史化作春泥更护花 ——香港编报杂忆

    我的相册存有这样一幅照片:简易台面上铺着一张报纸大样,手握红笔的我正在全神贯注地审改版样,旁边一个枕头、一张折叠床清晰可见。

    2022-12-12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