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文旅
-
传统技艺:大鹏打米饼
非遗大鹏打米饼源于明清时期的深圳大鹏所城,距今已有 600 余年历史,长期流传于大鹏半岛及其附近区域。其形成和传承,与大鹏所城的建立、“军士”来源、屯田制度以及所城的军事史、战争史紧密相连。
2024-09-23
阅读更多 -
传统技艺:粤式酥点制作技艺
非遗酥点类饮食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粤式酥点是南酥的一种,注重起层,口感香酥化口,是岭南地区必备茶点,享誉国内外。
2024-09-23
阅读更多 -
传统技艺:上川橹罟方粽制作技艺
非遗上川橹罟方粽源于元末明初的深圳上合村,黄氏族人因避战乱,辗转迁徙到上合村。
2024-09-23
阅读更多 -
传统技艺:宝安公明腊肠制作技艺
非遗宝安公明腊肠,源于深圳宝安区新安一带,属广式腊肠的分支,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凭票供应的年代,曾出现“一根难求”的局面,享誉乡梓。
2024-09-23
阅读更多 -
传统技艺:祥利红木家具制作技艺
非遗红木家具源于明式家具,至今已有 600 余年历史,祥利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江浙一带,距今已逾百年。
2024-09-23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佾舞
非遗佾舞是中华文明遗珠,夏商时代,佾舞大典文化已经形成,至周代佾舞成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佾舞被载入了国家历朝历代的通典制度,用于宗庙祭祀、礼仪朝会、宴享国宾、国家军事大典和乡射礼活动等(见《论语·八佾篇》)。至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是古老的人类文化和艺术形式之一。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水田舞麒麟
非遗水田舞麒麟起源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社区,其先祖郑、邓、林、刘四姓由福建迁徙至水田村,通过习武来防身自卫和壮大族群,先后经历七代,距今约有 170 多年历史。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九嶷派古琴艺术
非遗九嶷派古琴艺术源于北京,距今已有百余年,其得名取自创始人杨宗稷的自号“九嶷山人”。古琴的历史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有 3000 余年。历代琴人在长期的艺术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相同理念、相似风格和共同渊源的琴人群体。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古琴艺术
非遗古琴艺术源于南宋末年的中原琴学,宋室南迁至冈州崖山(今广东新会),带来中原琴学,后被刊印成《古冈遗谱》。后历经明清两代发展,与岭南区域文化相互交融并孕育出岭南琴派。自清代起,岭南琴派便在广东一带流传,距今已有逾百年历史。古琴艺术(岭南派)创始人系何琴斋。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松岗七星狮舞
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岗七星狮舞,源自清末民初深圳宝安松岗街道一带,距今已有百余年。松岗原住民多为文氏后代,和当地民众对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怀念有关。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树叶吹奏
非遗原始社会狩猎时代,人类就曾用树叶在捕猎时模拟动物叫声引诱动物,后逐渐转化为以声代乐、以音伴唱的乐器。唐朝,树叶吹奏被列入宫廷乐队,并在国内不断延续,文字记载有逾 3000 年历史。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广东口哨
非遗口哨音乐距今有近 3000 年的历史,《诗经》中所反映的时代,即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7 世纪,啸——口哨音乐就已存在。口哨音乐表演艺术分布广泛,演奏方法独特,虽历代都有造诣颇深的代表人物,但并不一定存在传承关系,在发扬和传承的形式上主要体现为自学,因此构成了区域性口哨音乐表演艺术风格流传。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音乐:大鹏山歌
非遗大鹏山歌,即用大鹏话传唱的民歌,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盛行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深圳市大鹏、南澳等街道。大鹏山歌的演唱形式灵活多变,且只要掌握大鹏方言即可传唱,传承和发扬的形式主要为自学,因此构成了群体性传承。
2024-09-12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盆景艺术
非遗深圳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盆景艺术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民国初期,盆景艺术家李益昇以底蕴丰厚的江浙园林艺术为基础,学习、研究、融合前人理论及盆景各流派的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盆景艺术。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中国手指书画
非遗手指画又称“指头画”,最早记载于唐代张彦远撰写的《历代名画记》。张璪以手抹绢作画,距今已有 1200 余年历史。而最早的指画传世作品,为清初期广东南海吴韦的指画《花卉图长卷》,距今已有 380余年。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烙画艺术(光明)
非遗烙画艺术,其历史逾 2000 年,源起西汉,兴盛于东汉,后因连年灾荒、战乱一度失传,直至清光绪三年(1877)才被河南南阳一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除南阳外,河南、河北、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安徽等地的烙画艺术也都十分活跃,可以说是高手辈出。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麦秆画(聂氏)
非遗麦秆画,据考源自古代宫廷,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宋朝天圣年间,河南清丰民间麦秆画已十分有名,用麦秆拼贴的各种头饰、贴画风靡豫北。麦秆画(聂氏)则盛于明朝宣德年间的河南清丰。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面塑(张氏)
非遗面塑,又称“捏面人”“江米人”,是民间传统艺术,汉代即有文字记载,迄今已 2000 多年。中国的面塑技艺源起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流域,古时菏泽人为祈求风调雨顺,面塑猪羊代替宰杀牲畜,用来供奉神灵,此后菏泽面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20 世纪 20年代更是走遍东南亚。面塑(张氏)为家族世代传承。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木刻画
非遗木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而木刻画则是一项在木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传承超过百年的工艺。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内画
非遗内画艺术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中国画技法,用一种特制毛笔,从微型瓶口伸进,在透明或半透明(如玻璃、水晶、玛瑙)的空心物体内,反思维、倒勾作画,被世人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袁氏)
非遗剪纸(袁氏)源于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约为 1851 年—1875 年),当时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随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至广东省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剪纸(袁氏)诞生于此,传承至今已有 170 多年。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均有分布。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田氏剪纸)
非遗剪纸(田氏剪纸)发源于陕西省宜君县,是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先进的农耕文明的生活延续写照,是描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图形艺术,它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存活至今。如今随着传承人南下,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宜君县及广东省深圳市。宜君县孟皇村的田氏家族是村中很有名气的剪纸世家。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粤绣(珠绣)
非遗珠绣,与粤绣一脉相承,源于东汉,有逾 2000 年历史。明清时期,盛行于潮汕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政府、民间和市场高度重视,现今主要分布在深圳龙岗区平湖街道以及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河源和广州等地。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传统植物染色
非遗植物染色技艺,已有逾千年历史。西周时《周礼》一书记载,设有专门管理征敛植物染料的“掌染草”和负责染丝、染帛的“染人”等官职。民国三年(1914),湖北汉口花楼街交通路口有一家名为“清永斋”的店铺,店主闵永义(约 19 世纪 70 年代—1935)乃湖北武汉黄陂区人,家族产业与植物染色有关,精于植物染色技法。
2024-09-04
阅读更多 -
传统美术:剪纸(剪影)
非遗剪影,又称剪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源起我国古老皮影戏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剪影在民间多地广为流传,不断演化形成不同风格流派,剪纸(剪影)便是其中一支,已逾百年历史。
2024-09-03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