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史事典籍
-
“百日维新”,虎头蛇尾
近现代史事19世纪晚期,港岛、南九龙半岛逐渐发展成一个中西交汇的商贸重镇,渐渐显露出了现代城市的雏形。香港人口不断增长,社会日趋多元,各种思潮汇聚于此,在商业、文化上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4-09-18
阅读更多 -
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近现代史事在这场事关中日两国国运之战上的完败,宣告了一度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2024-09-18
阅读更多 -
“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近现代史事九龙寨城是香港的一个特殊存在:它是旧中国国力极度衰弱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英国对香港地区步步蚕食的入侵过程,它亲历了香港在20世纪中叶后梦幻般的腾飞之路,它目送着香港这个百年游子终于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2024-09-18
阅读更多 -
尘封的新界人民抗英战
近现代史事新界人民抗英战的悲壮,表明那个年代的英国,为了所谓自由贸易的扩张,肆意屠杀平民。
2024-09-18
阅读更多 -
强行登陆尖沙咀
近现代史事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无能又自私的清王朝以牺牲主权和人民利益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皇权。一纸《南京条约》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中国大地上从此群魔乱舞,中国历史从此进入被列强予取予夺的黑暗近代史。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舟山与香港
近现代史事1840年6月,一支由40多艘战舰、4000多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由孟加拉抵达广州,封锁珠江口。此后,他们连克定海、广州、厦门、宁波、上海、镇江。1842年8月4日,英军自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沟通南北漕运的大运河、清王朝的生命线即将被切断,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在战和两端摇摆了两年多之后,彻底丧失了继续抵抗的信心,决定全面求和。
2024-09-14
阅读更多 -
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古代史事下议院最终以271张赞成票对262张反对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华战争经费拨款议案。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娱自乐的清帝国,迎来了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夷”的坚船利炮。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英国人告御状
古代史事自唐宋以来,广州一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但在历史上也只出现过三次“一口通商”。第一次是在明嘉靖1523—1566年,共持续了43年;第二次是在1655—1684年,共持续了29年。第三次就是乾隆皇帝这次“精减”口岸,再次让广州一枝独秀。
2024-09-14
阅读更多 -
文明升降机
古代史事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之后,欧洲不断凝聚起新的能量,推动着通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车轮。
2024-09-14
阅读更多 -
汪柏受贿徇私之辩
古代史事有明一代的早、中期严格实施海禁政策,禁绝海上民间贸易。但是,专供皇族享受的生意不能停,又不愿放下架子和人家痛痛快快地做买卖,于是畸形的商业活动和皇家礼仪捆绑,只讲政治面子不谈收益里子的朝贡贸易体系出笼了,即“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2024-09-14
阅读更多 -
澳门咏叹调
古代史事近年来,澳门开埠史的研究者把相关国内史志、文稿和国外档案、文件抽丝剥茧之后,提出了新的观点。
2024-09-14
阅读更多 -
葡萄牙人与朝贡贸易
古代史事在屯门湾苦苦等待皮雷斯使团归来的葡萄牙船队不肯就此退回马六甲。1521年初,广东海道副使汪来到如今深圳的南头城,“乃召濒海之民,激以大义”,整顿南头水寨和东莞千户所的兵力,准备以武力击退葡人。被称为中国海上抗夷第一战的“屯门海战”就此在珠江口打响。
2024-09-14
阅读更多 -
欧洲人来敲门了
古代史事美国学者、《世界文明史》的作者伯恩斯和拉尔夫等说:“海外探险航行十分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这些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所产生的后果几乎无法估价。首先,它们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
2024-09-14
阅读更多 -
紫禁城里的“孤家寡人”
古代史事顺流逆流,一进一退。三大发明在宋朝取得的划时代的突破性进展,最终成就的是欧洲人跨洋而来,迫使中国签下城下之盟的坚船利炮。
2024-09-14
阅读更多 -
中西文明的三岔河口
古代史事在历史上的某一天,一滴雨露从天而降,悄然坠落在今天深圳龙岗布吉海拔214米的牛尾岭南坡的一片树叶上。然后,一滴又一滴雨露落下。千千万万滴雨露汇成细流缓缓流淌,和在罗湖梧桐山西坡的石缝里已然成潭成溪的雨露汇合,最终冲刷出深沟溪流。这就是今天深圳河最初的源头。
2024-09-14
阅读更多 -
“罗溪”“滘水”“深圳河”
古代史事据目前可考史料,深圳河首次“出镜”在明初。研究者的依据是深圳河畔、深圳火车站东侧的罗湖村族谱《袁氏家谱》。罗湖村袁氏发源于河南汝南,六百多年前迁至东莞温塘定居。明洪武元年(1368年),先祖袁彦安屡试不第,遂举家迁至此地,拓田1700亩,闭门耕读,成为罗湖村开基之祖。
2024-09-14
阅读更多 -
南头千年筑城史
古代史事大鹏守御千户所坐落于今天深圳大鹏新区的大鹏半岛中部,东莞守御千户所设立于南头城,东西遥望,互为掎角。
2024-09-14
阅读更多 -
“海上世界”
近现代史事一艘豪华游轮,1962年建造于法国,由法国总统戴高乐剪彩后下水。船高9层,排水量14000吨,航行过100多个国家的港口,接待过多国政要明星。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于1973年购得,更名为“明华轮”,承担运送中国援外工程技术人员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任务。1978年前往越南撤侨。1979年,廖承志率领中日友好代表团乘坐“明华轮”往返日本,被称为“中日友好之船”。1983年
2024-09-13
阅读更多 -
考卷
近现代史事对经济特区试验,各种非议、指责沸沸扬扬。有一篇题为《旧中国租界的由来》的文章,影射深圳经济特区是新的“租界”“殖民地”;还有不少议论说,“几十年革命白干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
2024-09-13
阅读更多 -
那一年
近现代史事1984年1月24日,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播放第十届全美橄榄球联赛。赛事正酣,屏幕上弹出一则广告。一排排形如木偶的光头男子迈着机械的步伐进入昏暗的大厅,坐下,听从巨大屏幕上映出的“大哥”训斥。突然,一个手握铁锤、身材健美的女孩飞奔而来,把“大哥”训话的屏幕砸得粉碎。
2024-09-13
阅读更多 -
明朝版“师夷长技”
古代史事明天启年间,努尔哈赤率八旗精锐攻打宁远,明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轰击,“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努尔哈赤因之受伤,同年去世。继位的皇太极再次发动进攻,被袁崇焕以同样的方式击退。在明廷仿制的西洋大炮一再猛轰下,皇太极终于开窍了,认定“火器攻城,非炮不克”,也开始募集人才组建比明军规模更大的炮兵部队。
2024-09-10
阅读更多 -
票证时代
近现代史事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人口仅三万多的深圳一下涌入五六十万建设者,粮食供应一下成了大问题。一次暴雨,路被冲坏了,运粮车无法及时到达。当时,深圳存粮仅够吃两天。有一船粮食正从泰国运来,市领导要求该船每行驶10公里通报一次位置。直到粮船到达蛇口,市领导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2024-09-10
阅读更多 -
蛇口试管
近现代史事袁庚向胡耀邦及随行的中央、广东领导汇报工作,最后谈到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他说,我每次回蛇口,一上码头,前呼后拥,下级唯恐照顾不周。有时候自己不清醒,就会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不怕下级,更不怕群众。我只怕交通部怕顶头上司,他们可以撤我的职。我们有的干部,一旦有了小小权力,就有人送礼上门,如果头脑不清醒,不能自律,就会忘乎所以。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深宝安”
近现代史事1982年,被撤销的宝安县建制宣布恢复,整个深圳关外地区称为宝安县。原来的县政府所在地已属关内,深圳市政府拨出1000万元要求宝安县在西乡建一个新的县城。1000万怎么建县城?县政府分析了宝安当时的情况后,批准成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汉雄负责筹建。
2024-09-10
阅读更多 -
暂住证
近现代史事进了关,那一代深圳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是暂住证。一张暂住证,收费高达360元,相当于当年普工一到两个月工资。更麻烦的是,一张使用期限仅仅一年的暂住证从申请到办好要盖11个公章,历时将近四个月。
2024-09-10
阅读更多